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旅游

陜西省博物館景點介紹

合陽縣博物館(文廟)
  合陽縣博物館位于合陽縣城文廟內,是1989年5月由合陽縣文化館分出后正式成立的一座集收藏、保護、研究、教育、考古調查等于一體的縣級博物館,隸屬于合陽縣文化局。館址所在地合陽文廟,創建于北宋元枯八年(1093年),前廟后學,規模宏大,是一組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宋明古建筑群。主體建筑現郁成殿、明倫堂、尊經閣以及兩齋、兩廡、兩廂,占地面積6750平方米,建筑面積2173平方米,是合陽現存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92年4月20日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成殿始建于北宋大觀年間,重建于明洪武二年,單檐歇山頂,風格古樸厚重,具有明顯的明初建筑風格和地方特色,是明代建筑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殿前西側豎有復刻的《漢合陽令曹全碑》,東側豎有清乾隆32年鐫刻的《重修學宮碑記》……[詳細]
崔振寬美術館、西安市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
  西安崔振寬美術館、西安市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是由當代中國畫重要代表人物崔振寬先生資助,陜西水墨長安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一座集展覽陳列、收藏保護、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公共教育、國際交流為一體的大型民營公共美術館、博物館。美術館與博物館2016年建成開館,座落于西安灞橋生態濕地公園,占地38畝,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設崔振寬作品陳列廳、綜合展廳、藝術品典藏庫、多功能報告廳、貴賓接待廳等展覽應用空間。配套有藝術酒店、餐廳、藝術品商店、咖啡廳、停車場等設施,可舉辦不同類型的大、中型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崔振寬美術館與同時建立的西安市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一道,展示、收藏和研究高品質、代表性的歷史文物、文人書畫、民間工藝等中國傳統藝術。美術館與博物館以三項學術工作為重點:一、展示、收藏和研究崔振寬先……[詳細]
西安市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
  西安崔振寬美術館、西安市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是由當代中國畫重要代表人物崔振寬先生資助,陜西水墨長安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一座集展覽陳列、收藏保護、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公共教育、國際交流為一體的大型民營公共美術館、博物館。美術館與博物館2016年建成開館,座落于西安灞橋生態濕地公園,占地38畝,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設崔振寬作品陳列廳、綜合展廳、藝術品典藏庫、多功能報告廳、貴賓接待廳等展覽應用空間。配套有藝術酒店、餐廳、藝術品商店、咖啡廳、停車場等設施,可舉辦不同類型的大、中型藝術展覽和文化活動。崔振寬美術館與同時建立的西安市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一道,展示、收藏和研究高品質、代表性的歷史文物、文人書畫、民間工藝等中國傳統藝術。美術館與博物館以三項學術工作為重點:一、展示、收藏和研究崔振寬先……[詳細]
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
  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始建于1958年,2011年定名為“長安大學地質博物館”,座落于西安長安大學內。長安大學是西安開辦地質學科的6所高校之一,擁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的博士授予權。長安大學有著50多年的地質教育經歷和地學資源積淀,有著上千件礦物、巖石、礦床、地層古生物、構造、觀賞石等陳列標本,為地學博物館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在這樣的學術背景和教學需求下,建設地學博物館是順勢應時的重大舉措。1978年更名為“西安地質學院陳列館”,2000年更名為“長安大學恐龍博物館”,長安大學地學博物館不僅填補了陜西高校地學博物館之空白,成為地學學科專業建設的新亮點,而且成為本校一張亮麗的名片。地質博物館建設是我校學科建設、特色發展、人才培養和適學應新形勢下學校發展的需要,是學校素質教育基地建……[詳細]
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館(唐家民居)
  旬邑縣唐家民俗博物館位于咸陽旬邑縣城東北七公里處的唐家村,距211國道2公里,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館的前身是唐家地主莊園,原為私人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現存有兩進三院和其它兩院房子,一百五十余間,園內還有三品鹽運使唐廷銓的陵墓和石牌坊,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蘇杭園林藝術相結合,磚雕、木雕、石雕眾多,圖案精美、細膩。整個庭院屋頂脊臥獸飛,檐牙鳥啄,墻壁為水磨石磚,造型優美,門欄窗棱更是玲瓏剔透。唐家軼聞——唐家地主是清朝中晚期馳名朝野的“三水唐家(旬邑舊稱三水)”,至-唐景忠時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時達到了興旺發達時期。其以農為本,以商興家,商號遍及國內十三省,自稱“匯兌中國十三省,包捐知府道臺銜;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其規模之大由此可見一斑。唐景忠于……[詳細]
西安經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館
  西安-牛文化陶瓷博物館位于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鳳城一路23號(市政府北遷規劃的核心區內),東臨直達新火車站的文景路,西鄰機場專線朱宏路,距地鐵二號線約300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目前世界唯一的以牛文化為主題的民間博物館。博物館占地10余畝,建筑面積6200余平米,陳列面積3700余平米。 已予2009年9月12日開館,數千件不同時代、材質各異、千姿百態的牛文化及陶瓷藝術珍品將輪回展出。并將打造成鑒賞和研究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牛文化及牛精神的重要基地。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離不開牛的拓荒和耕耘。牛是人類的朋友,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億萬農民歷來視牛為寶,敬牛如賓,待牛如同手足。郭沫若曾譽之為“中國國獸,獸中泰斗”。該館收藏、陳列的1000多頭牛,或俯首,或奮蹄,或安臥,或舐犢,或與牧童相戲……其……[詳細]
韓城元代建筑博物館
  陜西元代建筑博物館位于素有“文史之鄉”、“小北京”之稱的韓城昝村鎮西街普照寺內,籌建于1998年,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韓城元代建筑,現存32處,據記載,其中紫云觀三清殿、薛村三圣廟、周原大禹廟、孝義關帝廟、城內九郎廟、吳村普照寺、昝禹王廟、郭莊府君廟,分別始建于至元七年(1270)、至元十年(1273)、大德五年(1301)、大德七年(1303)、至大元年(1308)、延佑三年(1316)、元統三年(1335)、至正元年(1341)。館址所在地普照寺,始建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據大佛殿袱下墨書題記和《重修大佛殿碑記》,道光三至四年(1823一1824年)曾予重修。此寺為“中央大佛殿,東西為配殿”的元代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偉,融地方特色、宗教和時代精神為一體。大……[詳細]
碾畔黃河原生態文化民俗博物館
  碾畔民俗文化博物館,是在美國福特基金會的贊助下和延川縣政府的支持下,在延川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發展協會和碾畔村民共同創建的。館藏陳列品兩萬多件,展出三千多件。碾畔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從2003年初籌建,2004年投人活動。博物館的建成有力的促進了國家級“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和國家級“地質公園”的申報成功,現已成為全國黃河原生態文化保護點和國家地質公園保護區。碾畔民俗文化博物館,位于陜西省延川縣土崗鄉碾畔村,它是當地村民利用被遺棄的舊碾畔村,將幾千年來古老的黃河農耕文化,原封不動的陳列出來。它是由村民自己籌辦、自己管理、自己受益的全國惟一村民自辦的黃河原生態民俗文化博物館。碾畔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這里繁衍生息,村中主要以郭、馮、郝三姓為主,據有關資料記裁和傳說郝家和馮家是村中老戶,郭姓從-縣……[詳細]
漢中民俗博物館
  漢中民俗博物館是由漢中秦巴民俗村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一座以弘揚和發展漢中民間民俗文化,展示漢中文化底蘊和漢中多層次原生態文化主題的民營博物館。館址坐落在距古城漢中9公里、316國道以西的漢中市漢臺區宗營鎮萬畝花卉基地內。該館由西北林業勘查設計院設計,設計規劃占地450畝,總概算5000萬元;現已投資1500萬元。2005年1月對外開放。該館采用園林和古建相結合的建筑風格,多元化投資,分期建設。第一期工程已竣開館。第二期工程已完成規劃,處于建設階段。現已開放的有:漢中碑林、民俗文物一館、秦俑館、奇石館、文化長廊、民俗劇院、園林廣場及民俗廣場。漢中民俗博物館是漢中民間文化研究中心,是漢中民間文化人之家,是已經失傳的民俗實物會聚之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基地。館內文化長廊,展現出豐富多彩的民俗……[詳細]
陜北歷史文化博物館
  陜北歷史文化博物館位于榆林市文化路榆林學院校內,2007年4月開始籌備,2007年8月建成開放。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760平方米的新館擬于2009年建成。陜北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一所具有陜北文化區域特點、集陜北的自然演變歷史和人類發展歷史于一體的現代化博物館。旨在以廣采博納、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美學的雙重標準,收藏、研究、展示陜北歷史演變的自然見證物和人類文化的遺留物。陜北是華夏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自然、生態、生產方式的變遷,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在這一交會地帶長期地疊壓、沖突與融合,形成了陜北以原生農耕文化為主體,融匯游牧文化因素的區域文化品格與特征。博物館以陜北文化區域內農業文化與游牧文化對立、交融、和諧共生的歷史為主線,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詳細]
鳳翔縣博物館
  鳳翔縣博物館位于鳳翔縣城文化路西段,與著名古跡秦穆公墓相毗鄰,是全民所有制科級事業單位,隸屬鳳翔縣文化旅游局。1959年曾成立鳳翔縣博物館,1962年撤銷,之后全縣文物業務歸縣文化館管理。1982年7月成立鳳翔縣雍城文管所,辦公地點在東湖園林內。1984年5月,成立鳳翔縣博物館,與雍城文管所兩個牌子,一套班子。2001年,在縣城文化路建成新館,200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新館保管條件一流,檔卡完備,率先實現寶雞市縣級博物館文物庫房規范化管理。博物館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主體建筑887平方米,為二層全框架仿古建筑,內設文物庫房、陳列室、資料室、技術室和辦公部門。該館現有館藏文物4000件,其中一、二、三級藏品1088件。上自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和近現代,各時代歷史文物,民俗和革命文物都……[詳細]
綏德縣博物館
  陜西省綏德縣博物館位于綏德縣名州鎮進士巷13號。1980年成立,隸屬綏德縣人民政府文體事業局。博物館館址所在地疏屬山,位于綏德縣城東,無定河西岸。館址與疏屬山頂的秦扶蘇墓冢毗鄰。該墓于1956年8月6日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疏屬山頂的扶蘇墓冢不僅是綏德古今文化的望標,也是該縣重要的文物旅游景點。建館以來,綏德縣博物館于1982年在扶蘇墓區修建了高3.4米,長545.2米的圍墻,形成了現在的扶蘇墓文物保護區。保護區占地面積6800平方米。區內有博物館的行政辦公區、扶蘇墓冢、八角亭、扶蘇祠、漢畫像石展覽館、五龍壁等重要的文物和建筑組成。扶蘇墓冢為圓形封土堆,高20米,墓頂有八角亭。1995年,對扶蘇墓的附屬文物扶蘇祠重新翻修,恢復了扶蘇祠大殿的古建筑風貌。2000年8月,神延鐵路建設指揮部……[詳細]
商洛市博物館
  商洛市博物館位于商洛市工農路中段大云寺內,成立于1994年2月,2001年9月正式掛牌對外開放,占地面積7744平方米。隸屬于商洛市文物局。大云寺,始建于唐代,初名“西巖院”,元代至正年間(1341—1368年)更名為“大云寺”。其間更名興廢不詳,至明初毀于兵燹,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仍號“大云寺”。光緒三年(1877年)知州李素募捐大舉增修,工未竣去任,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知州焦云龍始將其全部建成。大云寺新中國成立前曾為國民黨法院占用,1949年6月由商洛軍分區接收和管理使用,l983年,商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29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洛市博物館藏品種類豐富,有陶器、銅器、瓷器、金器、銀器、鐵器、玉器、石器、骨器、……[詳細]
鎮巴縣博物館
  鎮巴縣博物館鎮巴縣博物館位于縣城新街東側中段,綜合辦公樓建在縣文化館院內,大門臨街,地處鬧市,與縣文化館、縣電影公司、縣文工團緊相毗鄰。其前身是“鎮巴縣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91年2月,縣人民政府將’“文管所”更名為“鎮巴縣博物館”,隸屬縣文教體育局。博物館收藏的歷史文物有:石斧、陶罐、陶倉、銅鼎、銅鏡、古瓷器、古錢幣、古鐘等,還有“川陜革命史料及文物”,館藏文物中有國家一級文物、三級文物等。這些文物中“宋代古鐘”和“紅軍墨書布告《中國0十大政綱》、《土地法令》”最具特色。在此駐足停留,可以穿越千年歷史,使人親切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沉甸,感悟到歷史先民們的智慧與勤勞,目睹當年紅四方面軍追求真理、浴血奮戰的壯烈場面,從而激勵后人更加奮發有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的步伐。2007年“五一”勞動節暨旅游……[詳細]
安康歷史博物館
  安康歷史博物館位于安康市香溪路段家溝,1984年成立.先后隸屬于安康地區文教局、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其前身是成立于1982年的安康地區文管會辦公室,辦公地址在安康市老城區鼓樓街地區文化館院內。20世紀80年代初期,該館利用省撥文物庫房款、自籌資金和安康電站庫區文物庫房建設專款,在現址新建庫房和展廳1992年正式遷入新址辦公。新館址占地7218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余平方米建筑分前后兩院:前院主體建筑為磚混結構琉璃飾頂的內景式建筑,風格典雅莊重一樓有3個展廳和l個特藏文物庫.二樓有兩個文物庫房、資料室和辦公用房后院建筑為磚混仿古式四合院,分布5個展廳,總面積約900平方米。四合院內有巨型靈石,其上鐫刻徐山林先生捐贈文物藏品事跡的銘文。院內空閑地帶還陳放有唐宋時期的佛教石雕像群和宋、元、明、清歷代……[詳細]
黃龍縣博物館
  黃龍縣博物館位于黃龍縣南環路134號,1999年成立,2005年正式對外開放。隸屬黃龍縣文化體育事業局。1964年以前,黃龍縣未設專門的文物管理機構,業務由黃龍縣文化館代管。6月20日成立“黃龍縣文物管理所”,負責全縣的文物管理工作。1986年5月16日成立了“黃龍縣文物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同文管所合署辦公。1998年10月在原址建博物館,1999年新館建成,同年10月經縣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黃龍縣博物館”,2005年完成博物館的陳列工作,并正式對外開放。全館占地面積1136.7平方米,建筑面積為504.46平方米。現有文物1400余件(組),時代上迄商周、下至明清,藏品門類包括陶瓷器、錢幣、印章等,藏品中不少稀世珍品,具有很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如1975年出土于楊家墳遺址距今3萬一5萬……[詳細]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位于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鎮牛羊村北,距咸陽市13公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個以文物遺址和歷史地段構成的全面反映秦代社會文化的綜合性遺址博物館。該館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0平方米。1992年成立文管所,1995年建成博物館并對外開放,是以收藏和展示秦咸陽城遺址為主的專題性歷史博物館。1988年秦咸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館現收藏文物316件,其中二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18件,一般及未定級文物295件。現有三個陳列室,陳列面積約350平方米。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外形設計上小大下,平頂四阿的覆斗形,風格獨特,古樸獨特,整個館內環境優雅。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主要反映秦代的輝煌歷史,展示秦代文化物精品,再現秦城昔日風貌。向人……[詳細]
陜西中醫學院醫史博物館
  陜西中醫學院醫史博物館,創建于1964年, 1991年由省文物局等確定為省級博物館,后相繼又被確定為省大、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中醫藥科普宣傳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游涉外定點單位等,館藏文物1700余件(套),是全國中醫院校中最早獨立自主建設的醫史博物館。館-史文物豐富、學術水平高,在教學、科研、對外中醫藥文化傳播及大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普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6年11月,遷入學校南校區獨立展覽館樓,面積1200 平方米,主體展覽分為通史部分、專題部分以及醫史文化展示四部分。第一部分 中國醫學通史 系統展示了從原始社會醫藥起源到明清時期中國傳統醫藥學發展的基本脈絡,重點介紹每一時期醫學發展特點、成就,各時期著名醫家的重大醫事活動及其主要貢獻。第二部分 中國醫學專題史 即“……[詳細]
懿德太子墓博物館
  懿德太子墓博物館懿德太子墓博物館位于唐乾陵陵園內東南方,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土陪葬墓,也是迄今為止所發掘唐代墓葬中規模大、規格高、屬帝王級的陵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孫子。1971年,國家對該墓進行了發掘清理,共出土各種珍貴文物190多件,唐墓壁畫450多平方米,石雕線刻畫54平方米。既有獨步天下的貼金彩繪鎧甲騎俑,又有威武雄壯的三彩騎馬狩獵俑,還有稀世珍品闕樓儀仗圖壁畫及帝王心用的玉質哀冊文……,為研究唐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建筑以及對外關系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實物資料。 懿德太子墓博物館位于唐乾陵陵園內東南方,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土陪葬墓,也是迄今為止所發掘唐代墓葬中規模大、規格高、屬帝王級的陵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詳細]
漢陽陵博物館
  漢陽陵博物館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依托西漢景帝與王皇后同塋異穴合葬的陽陵陵園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歷史文化與園林景觀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修建時間長達28年。漢陽陵帝陵封土高約31米,陵底邊長160米,頂部東西54米,南北55米,陵園為正方形,邊長4l0米,四邊中央各有一門,均距帝陵封土110米。經過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發掘,現已探明,漢陽陵主要由帝陵陵園、后陵陵園、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禮制建筑、陪葬墓園、刑徒墓地以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帝陵坐西向東,被81條呈放射狀的陪葬坑簇擁著,其四周則分布著……[詳細]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日韩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1 | 偷窥精品在线视频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