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旅游景點介紹

  辛莊頭戲樓位于王村鄉辛莊頭村中部偏西的低洼地上,四面皆為高臺,戲臺南側有一瀉水溝,據傳始建于明朝,由該村馮閣老主持修建。戲樓坐南向北,磚木結構,前后兩臺,中間由隔墻和出入門分開,通高約7.5米,臺基高1.8米,面闊8.75米,臺面由條石鑲邊,臺身由毛石壘砌而成,梁架分二、四、六、八四層梁架結構,各支撐屋脊的檐檁,屋頂成圓山卷棚式,上布筒瓦,檐式壽面勾頭和花紋滴子,兩山各置“銀錠”花瓦垂脊。樓前明柱6根,后臺暗柱8根,高3.20米,彩繪因年久失修已難辨認。據當地居民介紹,此樓在明正德三年(1508)、清咸豐年間(1851~1861)、1946年前曾多次維修,雖有少量構件更新,但仍保持原建筑風貌,是淶水縣現存古戲樓之一。對研究明清戲樓古建筑藝術很有價值。……[詳細]
162、靈佑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佑觀位于淶水鎮東租村村東。始建年代不詳,清道光六年(1826),和碩禮親王生母王佳氏捐助進行擴建和修繕。該觀坐東面西,前殿三間,正面塑佛祖像,兩側為四大天王像;后殿五間塑三尊菩薩像,兩側并列十八羅漢,后殿兩側有南、北房各三間。前殿南端有一間過道,塑藥王神像。前殿和后殿之間,有一個石槽,槽內置放著長有奇花異草的大塊上水石,上水石上立有石碑。據光緒年間《淶水縣志》記載,在北京白塔寺的三清觀與靈佑觀有關聯,其主持、道人均由靈佑觀派遣。1980年10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對靈佑觀進行了重修,現已面貌一新,并有數名道士清修。……[詳細]
  千佛舍利塔位于石亭鎮東龍泉村西北的金山上,是金山寺內的主要建筑之一。金山寺又名金山院,坐落于金山半山腰的平臺上,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南、西、北三面群山環抱,寺居其中,面東俯瞰,懸崖陡峭,林木蔥郁,風景秀麗。據碑載:“金山寺元大德四年間圓融廣慧禪師所創建”,當時殿宇寬而容眾,開設上下東西兩壇,“受戒數計十萬”。大德四年(1300)三月十五日作龍華盛會七晝夜,并立白玉石塔十三級,同年立碑頌其功德。都功德主為光祿大夫、大司徒,尼泊爾人阿尼哥。金山寺歷經幾度興衰,明清各朝曾多次重修,日漸傾圮凋殘,現已成廢墟,僅存山門一座,碑刻7通,圓融廣慧禪師塔一座(已倒),無量壽千佛舍利塔一座。千佛舍利塔矗立于高1米、邊長6米方形石砌平臺上。全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為十三層密檐白玉石結構,須……[詳細]
164、鎮江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江塔位于婁村滿族鄉中水東村西,清水河東岸,也稱水東塔。據傳,古時清水河雨季時常有洪水傾瀉,淹沒莊田,為遏其患,修塔鎮之,故名鎮江塔。這里山圍水繞,楊柳含煙,風景如畫,塔立其中,景色宜人。此塔為七層密檐式空心磚塔,塔高14米,平面呈正方形,邊寬2.7米,呈棱臺式,上下收分較小,從地面第一層檐辟一南向拱形券門,由漢白玉石雕刻而成,其上減地浮雕蔓草紋花邊,內刻楷書“南無十方諸佛,南無萬萬尊菩薩,南無四方極樂世界”等字。券門內再置簡易青頁巖檻框,其右框上陰刻“萬歷二十三年重修”字樣。塔內有佛龕,佛像已無。塔檐采用疊澀法狗牙相錯托砌而成,塔剎由八角柱形剎座及磚刻雙層仰蓮花瓣承托葫蘆形剎頂。該塔肇建年代無確考,據1933年傅增湘、周兆癢所著《淶易游記》考證為唐先天二年(713)建。根據塔形、建筑用料……[詳細]
  淶源縣淶源鎮東關村烈士亭 位于淶源縣淶源鎮東關村東南。原名水心亭,1936年始建,建筑形式為八角攢尖式,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改建為烈士亭,亭中樹一八棱磚砌碑刻,“文革-”期間將原八棱碑改為水泥澆筑碑,陽面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陰面寫毛主席語錄。1983年,將水泥澆筑碑改為大理石碑。碑陽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重修烈士亭。……[詳細]
  淶源縣東杏花慘案烈士亭 位于淶源縣城東北345公里的東杏花村中部偏南。東杏花慘案發生于1941年8月20日,由于漢奸告密,日軍抓捕東杏花村23名干部、黨員,并將他們全部殺害。為緬懷烈士,啟迪后人,淶源縣于1970年2月10日,在東杏花村建立此亭,建筑形式為六角攢尖式,內有六角碑一通,上 書-烈士生平事跡。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水云鄉烈士陵園 位于淶源縣淶源鎮水云鄉東部。陵園由三部分組成,東部是原縣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羅夫墓,建于1947年,1951年重修。中間是人民解放軍8740部隊烈士墓,共有17名烈士,1972年4月重修。西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8738部隊烈士墓,共有34名烈士,1968年建陵。8740、8738部隊的烈士均是在修筑京原鐵路時犧牲的。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白求恩戰地手術室 位于淶源縣王安鎮孫家莊村北的全神廟內,全神廟坐西朝東,面闊一間,進深一間,三檁兩椽,硬山頂,東西長7.1米,南北寬3.2米,面積22.72平方米,前有月臺,南北3.1米,東西3.6米,高1米,現有白求恩漢白玉雕像立于月臺之上。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登梯寺碑刻 位于淶源縣水堡鎮井之會村西南登梯寺中。碑質為青石材料,碑高2.85米,寬0.8米,厚0.2米。碑刻記載了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修登梯寺的情況,并記載了登梯寺始建時間。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九龍山月牙洞碑刻 位于淶源縣水堡鎮井之會村西南3公里九龍山月牙洞左側,為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六月初四日立。碑刻質料為砂石,高1.15米,寬0.58米,厚0.19米,碑文記載太原住持僧人鎮寶獨身在此洞修行20余年,以善感其四方,后恐其德行泯忘,特刻此碑。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云盤洞義和團活動地 云盤洞是位于淶源白石山前陽面天然形成的一洞窟,明嘉靖年間始建殿宇,清朝光緒年間,井之會道人修行于此,增建道觀。1901~1903年,廣昌義和團首領郭逢春帶領義和團40余人、紅燈照10余人抗擊八國侵略聯軍,失敗后退據此洞,被聯軍攻破,團員大部分犧牲,郭逢春被押解至保定殺害。留“直隸督辦廣昌縣團練”旗一面,現存于中國歷史博物館。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曲村戲臺 位于淶源縣淶源鎮曲村村內,建筑形式為卷棚頂,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建筑面積為103.04平方米。戲臺南為三官廟,北為觀音廟,每年農歷正月、二月廟會期間都要唱戲,故將戲臺建成能為兩廟唱戲的戲臺,兩廟可共用,可謂別出心裁。抗日戰爭初期曾進行過維修,1995年省文物局撥款重修。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小西莊地主莊園 位于淶源鎮金家井鄉小西莊村原王家胡同。建于清代,莊園由兩個四合院組成,有門三道,前院為倉房、庫房、碾房、過廳;后院為主宅院,有東西配房,現已不存;院后有清代廟宇,并有壁畫。南北長78米,東西寬30米,占地面積2340平方米。現有保存較好的三道門和主宅院五間正房,大門高4.1米,磚石結構,磚券門。二門高4.6米,磚木結構,建筑形式為硬山頂,抬梁5架,鼓石一對。三門高4.8米,磚木結構,建筑形式為懸山頂,抬梁5架,兩側有山柱6根,大理石石獅一對。主宅院臺基東西長15米,面積108.6平方米,建筑高5米,磚木結構,建筑形式為卷棚頂。現存建筑面積680平方米。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明代長城 淶源縣境內的明長城始建于明萬歷元年至十三年(1573~1585年),北起烏龍溝大莊苦壯石,西至南馬莊上黃土臺,全長150公里,共設敵樓296座,城堡6座,烽火臺33座,戰臺42座。是明王朝為加強京城和十三陵的防御而增設的,歷史上把這段長城稱做內長城。保存較好的地段為隋家莊至天橋,曹家莊大臺至湖海嶺,白石口至森林公園,獨山城河西至狼牙口。保存較差的地段為高家莊羊欄至浮圖峪,大灣梁至插箭嶺等墻體和敵樓大部分被破壞,或自然殘毀。1982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侯家墳墓群 位于淶源縣金家井鄉土巷口村東南500米,天齊廟坡北山腳下,墓地呈南高北低的地形,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00米,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墓地封土有100多座,北部發現一通已殘的遼乾統十年(1111年)遼代經幢,在其南30米有石券墓3座,根據其中一座墓門題記可知,墓修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墓地北部邊緣有清光緒年間碑4通,內容是侯門祖先之位。墓地有被盜挖痕跡。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三甲村墓群 位于淶源縣淶源鎮三甲村西南100米的拒馬河流域二級臺地上,呈長方形,墓群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約為4.5萬平方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銅器、鐵器等。陶器多為泥質灰陶;銅器有連弧紋銅鏡,鑲嵌綠松石帶鉤等;鐵器有長約1米的鐵劍。根據對采集的文物分析,鑒定為戰國至西漢時期墓群,遺址破壞比較嚴重。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淶源縣三甲村城址 位于淶源縣淶源鎮三甲村西,拒馬河西岸二級臺地的山洼處,城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城址以山為墻體,東為豁口,在山坡上構筑有夯土墻,西北高處有烽火臺一座,通過采集的文物標本鑒定分析,此城為戰國至西漢時期古城址。保存較好,1988年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潴龍河橋:潴龍河是蠡縣境內最大河流,過去,人們過河靠擺渡。隨著定縣至河間公路的建成,1968年6月在仉村、滑崗之間建成蠡縣境內第一座鋼筋水泥永久性大橋,全長705米,50孔,孔跨14.1米。1998年4月至10月,又一座跨潴龍河大橋建成通車,橋長1224米,橋面凈寬11.4米,全橋61孔,孔跨20米。2000年,朔黃鐵路大橋也在此橋西側100多米處建起,3座大橋橫跨潴龍河,汽車、火車不時的飛渡河上,與河底面的麥海,形成又一景觀。加上2005年在此橋下游建起的何蠡路漫水大橋,使流經蠡縣的這條古河更加增色。倘若站在潴龍河大橋放眼望去,頓感心曠神怡,極為壯觀。……[詳細]
  蠡縣中心廣場:位于縣城中心,分范蠡路和蠡吾大街十字路北兩側東西兩個廣場,統稱“中心廣場”。廣場總面積11259平方米,表面由4種顏色的花崗巖組成大方格圖案。西廣場面積7896平方米,廣場中央設一600平方米的聲控彩色旱泉,西側是一直徑26米的凸起舞臺,舞臺正中有高10米的“世紀光柱”,西北角為一轉角涼亭,涼亭以南、以東建有長廊,四周為異形高池草坪,主入口草坪內設一高25米高桿燈,四周草坪內水晶燈、變色燈相間布置,與廣場融為一體;東廣場面積為3363平方米,四周為草坪,表面由黑白點花崗巖鋪成,草坪內有椰樹燈4盞,水晶燈、平湖秋色燈、變色燈共12盞。西廣場南側、東廣場東側都建有體育健身設施。中心廣場南有商業步行街,東有超市、西有商廈,一些大型的社會活動,如正月的花會進城、部門上街宣傳、部分商品交……[詳細]
  北大留遺址:位于北大留村東北400米處,蠡溫公路東側,保存良好。遺址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采集標本有陶罐、陶豆等器物殘片及石鏟、鐵鏟各一個,根據殘片標本斷定,為商周時期文化遺址。1986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中文一二区精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在线电影日韩亚洲中文久 | 日本高新在线亚洲视频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片3 | 亚洲最新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