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旅游景點介紹

洪麟閣故居
  遵化市地北頭村是冀東抗日聯軍副司令洪麟閣的家鄉,也是1938年冀東抗日大暴-動-時他率部起義的基地。地北頭村位于遵化市境南端,距縣城30公里,是滿、漢兩族共同居住的村落。1902年洪麟閣誕生在村東一所三開間、三進深的普通宅院里。1985年9月,地北頭鎮黨委政府投資50萬元對洪麟閣故居進行修繕,于門外右側樹牌坊一面,上 書-“冀東抗聯副司令員洪麟閣烈士故居。一九三八年抗日大暴-動-地北頭起義地址”,用以表彰忠烈,激勵后人,永志紀念。故居占地533平方米,擁有三間瓦房,二道門樓,第一道門樓前有一影壁。屋內青磚漫地,設有展廳,展有烈士遺物8件,展品30件。故居于2010年6月中旬向社會開放。洪麟閣原名洪占勛,又名洪沖霄,滿族人。他從小博覽群書,立下“紓國難,解民憂”的大志。1921年至1924年期……[詳細]
李運昌舊居
  李運昌舊居位于豐潤區火石營鎮潘家峪村。1940年到1942年,冀東軍分區司令員李運昌經常居住在潘家峪村東溝的兩間草房內。草房為石砌墻、木檁椽,板門對開,紙糊窗欞。他在這里召開軍事會議、分析斗爭形式、制定作戰方案。后來,由于敵人多次偷襲,潘家峪群眾為了--的安全,在潘記家后院挖了一個地洞,李運昌來時就居住在此處。長河峪村李運昌舊居位于遷西縣灑河橋鎮長河峪村。長河峪村是革命老區村,抗日戰爭時期冀東地下黨經常活動和工作的地方,化名“南洋”。為了領導抗日斗爭,冀東軍區司令李運昌同志經常在該村村民張萬義、張顯庭、張顯富等家居住和工作。有一次,正趕上日本鬼子掃蕩,李運昌同志立即轉移到黑窩子村東山上的密林草叢中隱蔽,使日本鬼子撲了空,他本人也逃過一劫。李運昌故居車門大院位于遷西縣白廟子鄉秦家峪村。秦家峪村……[詳細]
節振國舊居
  節振國舊居位于豐潤區火石營鎮潘家峪村。節振國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優秀戰士,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他14歲進開灤趙各莊煤礦當工人,在黨組織的引導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3月,參加開灤煤礦大-,任趙各莊礦工人糾察隊大隊長。5月,刀劈日本憲兵,組織工人抗日游擊隊。7月,參加冀東抗日暴-動-,任冀東抗日聯軍第二路司令部直轄特務第一大隊(工人特務大隊)大隊長。從此,節振國率領部隊活躍在開灤礦區和廣大農村,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斗爭,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偽軍,威震冀東。1938年8月,節振國把他的母親、妻子和3個孩子全部接到潘家峪村。直到1940年8月犧牲,節振國一直居住在這里。……[詳細]
楊秀峰故居
  楊秀峰故居位于遷安市遷安鎮楊團堡村。楊秀峰,1897年2月生于遷安市楊團堡村,在此他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5歲入私塾,隨后進村初級小學和縣立高小讀書,期間一直生活在楊團堡村,1911年,楊秀峰考入了直隸第三師范學堂(河北灤縣師范學校)。1916年考入了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師大前身)史地部。1917年,他因家庭經濟拮據,輟學一年,返鄉執教于遷安縣師范講習所,以籌集學習費用,減輕家庭經濟負擔。1919年,楊秀峰回到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復學。從此離開了家鄉遷安,隨后走上了革命道路。1934年10月,楊秀峰到天津市河北法商學院任教授,并自1935年起,先后在北平師范大學、中國大學、東北大學等校兼課,以大學教授的公開身份,從事革命活動。1937年,毅然放棄北平師范大學教授的優越生活,投筆從戎,深入太行……[詳細]
韓東征故居
  韓東征故居位于遷西縣東荒峪鎮前韓莊村。韓東征(1902——1976年),原名韓福東,曾用名韓成,遷西縣前韓莊村人,幼年家貧,僅讀了三年私塾。大革命失敗后,在韓文華的啟迪下,韓東征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積極參加革命活動, 1928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25日,遷安縣第一個黨小組在前韓莊村誕生,韓東征任小組長,不久,前韓莊建立了黨支部,韓東征任書記。他入黨后,積極發展組織,培養革命力量。他領導黨員組織了“赤農會”,建立了“民眾會”,發動群眾抗捐抗稅,開展反“旗地變民”的斗爭。同年冬, 中共遷安縣委成立。韓東征任縣委書記。1930年,中共薊縣縣委領導成員李子光因遭敵通緝追捕,秘密來到境內活動。韓東征熱情招待,妥善安置,為其接上組織關系,和他一道開展工作。長城抗戰爆發后,韓東征和高機先一同組建起……[詳細]
安體誠故居舊址
  安體誠故居位于豐潤區七樹莊鎮閻家鋪村,建造于1917年,解放戰爭時期被國民黨部隊拆毀,現為民房。安體誠是豐潤第一名共產黨員,他的雕像現安放于豐潤區車軸山中學院內。安體誠,字存齋,豐潤縣閻家鋪人,1896年生。1909年考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附中,后升入該校法律預科和本科。1918年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學習期間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921年夏回國,應邀到母校天津法政專門學校任教,講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1922年初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京分部領導成員兼天津特派員、中共北京區委委員。1922年5月接受組織的安排到京奉鐵路工作。1922年下半年與鄧培等人先后領導了山海關和唐山兩地的鐵路工人大-。1923年夏應邀任杭州法政專門學校政治經濟系教員,并先后擔任中共杭州……[詳細]
魏春波烈士紀念館
  魏春波烈士紀念館位于遷西縣興城鎮西莊村。1938 年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前夕,西莊村是中共冀熱邊特委機關所在地。暴-動-時,冀東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司令部曾駐該村。魏春波,原名魏長河, 1891 年出生于遷安縣西莊(今屬遷西縣)一個農民家庭。少年讀書,成年務農學商,習文善辮,性情剛直,疾惡如仇。 1933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在本地發展了兄弟妻侄在內的大批中共黨員。1934 年 1 月的遷安暴-動-失敗后,中共遷安縣委工作重心西移。魏春波不懼兇險,把自家變成黨的一個聯絡點。先后接待彭真、李運昌、胡錫奎、王平陸、蘇林彥、閻達開等大批革命干部。為籌措經費,購買槍彈,他說服家人賣地、借債,省吃儉用,不遺余力。抗日戰爭爆發后,王平陸、李運昌、胡錫奎三任冀熱邊特委書記都曾住過西莊村,領導發動了冀熱邊區抗……[詳細]
潘家峪烈士陵園
  潘家峪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火石營鎮潘家峪村南。潘家峪慘案發生后第二天,冀東黨政軍領導到潘家峪村,組織鄰村群眾把慘案遇難者進行安葬。因無法辨別姓名、年齡,只好按照男、女、童3類,堆成4座大墳,從南到北按童、女、男、男排列,以此來紀念在慘案中壯烈犧牲的鄉親們。潘家峪烈士陵園坐東朝西,東西長63.2米,南北寬50米,占地面積3160平方米。北面建有5間祠堂,內設慘案死難者名單。祠堂東南是4座烈士墓。祠堂西南是慘案紀念碑,刻有“遺恨萬古”4個大字和碑文。碑西南是紀念塔,刻有李運昌、張明遠、李楚離3位冀東老領導題詞,分別是:“潘家峪死難烈士永垂不朽”、“潘家峪死難英雄光輝永照”和“烈士英靈,浩氣長存”。潘家峪烈士陵園被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于辛莊烈士陵園
  于辛莊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豐登塢鎮于辛莊村東,占地面積344平方米。1941年6月5日,冀東軍分區十二團直屬部隊和青英部隊300余人,在于辛莊附近與日偽軍遭遇,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共有186名指戰員壯烈犧牲。1955年,為紀念在這次戰斗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原豐潤縣政府在此處修建了烈士陵園。園內主要建筑是一座高2米的方亭,亭內立有一面石碑,碑上刻有“為國抗戰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英靈永垂不朽”的碑文。石碑后面是一座大墓,安葬著186名烈士的忠骨。該陵園自建立以來,已成為當地干部群眾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1982年,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原豐潤縣委、縣政府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河浹溜烈士陵園
  河浹溜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新軍屯鎮河浹溜村。1941年6月,八路軍新華部隊在此被日偽軍包圍,經過激戰勝利突圍。戰斗中,包括營長李云鵬在內的73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緬懷犧牲的烈士,當地政府于1946年修建陵園。陵園坐西朝東,東西長30米,南北寬16米,占地面積480平方米。陵園門口兩側寫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對聯。園內建有一座高8米的紀念塔,呈八角形,磚混結構。塔后是一座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的紀念碑。碑后是一座烈士墓。1983年,河浹溜烈士陵園被豐潤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豐潤縣委、縣政府列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魯家峪抗日紀念館
  魯家峪抗日紀念館坐落于遵化市地北頭鎮魯家峪東山,魯家峪抗日紀念碑前魯家峪小學校院內,由學校教室改建而成。展廳200平方米,展牌、文物櫥窗混用。其中展室資料6章,珍貴歷史文物60余件,包括烈士生前用過的煤油燈等遺物、司令部使用過的電臺以及日軍用過的防毒面具過濾罐等物品。東西北三面墻壁展有相關遺址情況 ,同時展有日軍制造的五次魯家峪慘案情況,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和實物控訴日軍侵略罪行,為生者敲響警鐘,銘記民族恥辱的過去,增強奮發圖強的動力。……[詳細]
  張家峪烈士陵園位于遷安市大五里鄉張家峪村村西一小斜坡上。1944年1月26日,八路軍第十二團獨立營在遷灤豐聯合縣地方武裝配合下,于張家峪設伏,全部擊潰到大五里、貫頭山、蓮花院一帶掃蕩的駐遷安、楊店子、沙河驛據點的日偽軍800余人,斃日軍80余人,偽軍十余人,傷日偽軍70余人,俘虜偽軍12人,繳獲輕機槍2挺,擲彈筒2門,長-50余支。在戰斗中犧牲的25位烈士安葬于此。1982年該村村民自發組織修建了圍墻等設施,形成烈士陵園雛形。1996年3月中共遷安市委為其立碑,1997年被評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陵園建筑占地面積600平方米。碑陽刻著“民族之杰”四大個字,旁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石碑,四周植被狀況良好,環境優美。……[詳細]
小英雄雨來紀念園
  小英雄雨來紀念園位于豐潤區還鄉河公園內,是依據我國著名作家管樺的小說《小英雄雨來》而修建的,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小英雄雨來是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它的作者管樺深知革命傳統教育對下一代的重要。管樺說:“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鄉都不熱愛,還談何愛國?”為了使“雨來”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得到發揚,晚年的管樺打算在家鄉修建一座小英雄雨來紀念園,讓新一代更多地走近英雄,學習英雄,自覺地接受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的教育熏陶。他的這一想法得到唐山市委、市政府和原新區區委、區政府(后與豐潤縣合并為豐潤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1998年,“小英雄雨來紀念園”在還鄉河公園落成。全園以一座主雕和四座浮雕演繹小英雄雨來與敵人斗爭的故事,并設文字碑一塊,記述冀東全民抗日和兒童……[詳細]
樂亭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樂亭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坐落于縣城北外環中段,最初于1958年建成烈士祠,1976年7月唐山地震遭到破壞,1978年進行修復,1980年重新修建,1982年改建為“樂亭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后來,三次大規模修繕布展。如今的革命烈士紀念館占地14000平方米,在陵園中軸線上建有大門、紀念塔、紀念堂,紀念堂東側為骨灰堂,西側為雙擁展室,門內兩側為門房,西側建有國防教育展室。紀念塔矗立在陵園正中位置,高13米,底座81平方米,正面是毛主席題寫的“死難烈士萬歲”,背面是“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紀念堂內展覽廳分為三部分,中間部分是烈士英名錄,有原中顧委委員、冀東老領導李運昌同志親筆題寫“樂亭革命英烈展覽”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犧牲的1918名革命烈士的英名。東側展區展出了革命先驅李大釗和岳澤普烈士的事跡及……[詳細]
樂亭縣西高烈士陵園
  樂亭縣西高烈士陵園位于在王灘鎮西高各莊村,距縣城15公里,安葬著為樂亭解放英勇獻身的30余名烈士,大多數為無名烈士。1948年秋,十三軍分區會同樂亭人民政府,將武園內烈士陵園遷至此地,并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堂。近年來因年久失修,烈士塔及烈士墓多有損壞。2008年,樂亭縣人民政府對烈士塔、烈士墓進行了重新修繕。修繕后的烈士陵園呈長方形,建筑占地面積65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2000平方米。分紀念塔和墓地兩部分,塔身磚水泥結構,正面和北面分別刻有毛澤東同志題寫的“死難烈士萬歲!”,“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墓地分8行4列,整齊地排列,墓碑為整塊黑色大理石,造型簡潔大氣,盡顯莊嚴肅穆。2009年,樂亭縣對西高烈士陵園進行了重修,修復了烈士紀念碑及烈士墓。烈士陵園自建成以來,每年清明節前后都有大批學生和……[詳細]
魯家峪《救國報》社舊址
  魯家峪《救國報》社印刷廠遺址位于遵化市地北頭鎮魯家峪北峪村北大嶺上的天花庵上廟,周圍樹林成林。遺址的原始房屋經過翻修,東西長10米,南北寬5米,院中面積200平方米,已開放參觀,2004年被唐山市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1年春,《救國報》社由娘娘莊盧各寨村搬到魯家峪,化名“五合”。在這里,報社建立了第一個根據地。社部以外的其他小組,如刻字組、印刷組則在魯家峪東面的白園、耍兒峪、豹子峪一帶活動,建立了報社的第二個根據地。后來,活動到魯家峪西面的棒子峪、井兒峪一帶,又在這里建立了第三個根據地。隨著形勢的發展,《救國報》社的業務、人員、機構也在逐漸擴大。《救國報》由創刊時的1000多份,增加到3000多份,后來又增加到5000份,由七日刊改為三日刊。報社的工作人員由草創時期的七八個人增加……[詳細]
池家屯烈士陵園
  池家屯烈士陵園位于豐潤區沙流河鎮池家屯村。陵園南北長71米,東西寬40米,占地面積2840平方米。內置冀東二十五縣英勇烈士碑樓、玉田起義紀念碑樓、抗戰烈士紀念碑樓三座建筑,三角形布局,呈三足鼎立之勢。冀東二十五縣英勇烈士碑樓,為重檐六角合瓦建筑。碑樓內置放冀東二十五縣英勇烈士碑一塊,高3.84米。玉田起義紀念碑樓高2.47米,碑樓內置玉田起義紀念碑,碑陽刻有1927年10月玉田大暴-動-經過的記述,碑陰刻有楊春林等 13位烈士傳略。抗戰烈士紀念碑形制與玉田起義紀念碑相同,碑陽刻有冀東軍民英勇抗戰的情況,碑陰刻有附近公會和村民為建陵園助捐的姓名及捐款贈物的數額。1946年,為紀念玉田暴-動-及冀東25縣為反對國內外反動派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在冀東抗日聯合會主任張治全的倡導下,池家屯村附近十幾個……[詳細]
趙各莊礦史展覽館
  開灤趙各莊礦史展覽館位于古冶區趙各莊礦。趙各莊是節振國生活、戰斗過的地方,礦工的苦難生活磨煉了他的意志,趙各莊礦工隊伍的熏陶使他具備了初期的階段意識和階級覺悟,從而使節振國在1938年開灤五礦“同盟大-”中成為-隊伍中一名杰出的工人代表。在黨的培養教育下,節振國從一名普通的趙各莊礦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無產階級戰士、著名的抗日英雄。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1991年2月開灤礦務局黨委決定在節振國烈士戰斗過的趙各莊礦,建造節振國烈士紀念塑像和開灤礦史展覽館。該工程1991年3月奠基破土,1991年7月1日全面竣工。塑像工程總造價19萬元,其中大部分為開灤全局黨員、共青團員和部分群眾捐款,礦區工會團體集資投入。趙各莊礦先后組織4000人次義務勞動參與建設。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李運昌為塑像題詞,在塑像的兩側……[詳細]
古冶屈原紀念館
  屈原紀念館,隸屬于中國屈原學會,是長江以北唯一一座民間出資興建的屈原紀念館。該館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北寺公園內,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由屈學民籌資3000余萬元人民幣興建。館內主要由一主兩配三個展館,碑廊二列,花圃一園等景觀構成,建筑設計蘊含荊楚文化風格元素,建筑色彩鮮艷明快,自由活潑,富有特色,既表現了建筑的淡雅氣質,又烘托出良好的屈原文化氛圍。……[詳細]
河頭老街
  河頭老街,坐落于中國第一條煤運河發祥地--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總占地面積近2000畝。是由唐山市豐南融投集團發展有限公司與唐山凱歌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組建的——唐山市豐南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統籌整體開發、策劃、設計、運營。河頭老街是在停擺近十年的原運河--街基礎上進行的改造提升工程。項目以河頭文化為背景,以唐山特色文化為主線,深挖唐山與唐朝的淵源,用最能夠代表盛世氣象的盛唐風格為基底,將盛唐文化與開埠文化、本土民俗文化、廟會文化進行全新包裝與升級,融合“食、游、購、娛、體、展、演”多元業態,著力打造的獨具唐山地域特色的沉浸式文旅街區,京津冀游客周末休閑度假首選目的地和夜游網紅打卡地。河頭老街突出“水街相依、廊橋輝映,移步即景、動靜相宜”特點,構建“一河一湖兩街三島”功能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日本女优天堂网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按摩 | 亚洲天堂在线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