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批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巖門司城垣
  巖門司城垣巖門司城垣位于黃平縣東南山凱,與縣城直線距離29公里,毗連黃、施、臺3縣,地處清水江航運要沖,依山面江,形勢險峻。清乾隆年間筑石城于此,設把總1員,兵71名。有事可隨時提調各堡屯軍,為清政府控制黔省東南要塞,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城平面呈三角形,城垣以青石精砌,周長1633米,高3.33米,垛墻高1.33米、厚2.67米。墻頂墁以料石,上下安砌墻垛。設有東、南、西3座城門。北面靠山,城墻順山勢延伸而上,于高險處構筑炮臺3座,城門有樓,炮臺有房,靠江還建有水關2座。咸豐五年(1855年)三月臺拱(臺江)苗族人民在張秀眉的領導下反清起義后,貴州巡撫蔣蔚遠急令古州同知彭汝瑋,龍里知縣陳毓書…[詳細]
貴陽陽明祠
  陽明祠,位于市東扶風山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后幾度重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筑為享堂陽明祠(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箲痖_始以后,祠寺被軍事機關及其它單位占用,年久失修。文化在革命中,遭遇空前的大劫,屋宇殘破,所有碑刻損毀。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貴陽市政府修復。依據舊拓片,由客居姑蘇的黔籍書畫家謝孝思先生雇請刻石名手,將碑刻一一復制。一百多年的名跡,又煥發…[詳細]
錦屏飛山廟
  錦屏飛山廟位于錦屏縣城東北角,清水江北岸,坐北朝南。據史料記載,飛山廟是乾隆年間為紀念唐末五代誠州首領楊再思而建。飛山廟占地面積2756平方米,建筑面積727平方米,由飛山閣和飛山宮組成,主體建筑飛山閣高24.8米,為四層三重檐四角攢尖頂式建筑,是貴州省迄今保存最高的0式木構古建筑。 飛山廟原有楊再思將軍木雕神像,供周邊民眾祭拜,現神像已拆除。民國年間為廟宇,由和尚、居士、民間社團組織管理使用�?谷諔馉帟r期,德國傳教士在此居住。現在當地人仍到飛山廟祭祀,祈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詳細]
臺江文昌宮
  文昌宮始建于清光緒年間,主體建筑文昌閣,為三層六角攢尖頂木塔式結構,左右配殿。整個建筑頗具漢族傳統風格,在這個被稱為“苗疆腹地”的地方,顯得頗為另類。文昌宮內現辟有貴州刺繡博物館和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交通:文昌宮就在縣城東南,步行即可到達。門票:10元�!�[詳細]
黃平重安江鐵索橋
  重安江鐵索橋,位于貴州凱里市與黃平縣交界處的重安江上,通常建在高山深谷中,重安鐵索橋與水西大渡橋、赤水大恩橋、福泉葛鏡橋合稱“黔地四大鐵索橋”。在重安鎮口,有全國獨一無二的“三朝橋”,可以說是橋梁發展史的實證。在相距不到50米的距離內,分別建于三個朝代的三座橋梁平行橫跨于重安江上。第一座是清代的鐵索橋,橋長36.5米;第二座是抗戰時期的石墩鋼梁結構的公路橋,設計者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第三座是建于1996年的鋼筋混凝土公路拱橋,也是現在往來車輛所走的橋。兩座石橋都可以行人,清代鐵索橋雖然保存比較完好,但已經沒有人從上面行走了。…[詳細]
大屯土司莊園
  大屯土司莊園位于市區東北80公里處,規模宏大,是全國僅存較為完整的彝族土司莊園之一。該莊園坐東向西,依山勢而建,四周磚砌圍墻,沿圍墻設有6座土筑碉堡。整個建筑分左中右三路主體構筑,設迴廊相互貫通。部分建筑是仿日本唐招堤寺所建,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交通畢節客車站坐車到大屯鄉,下車后步行幾分鐘即可到達。貴州畢節市…[詳細]
仁懷鹿鳴塔
  鹿鳴塔,位于仁懷市城東門河右岸小山上。山頂南北寬而東西略窄,西面低凹處,為建塔時填平,整個山頂面積約155平方米。鹿鳴塔為樓閣式六角七級密檐式石塔,通高22.1米,造型優美,雄偉壯觀,是昔日仁懷縣城八景之一。塔座建在石砌方形臺基上,平面呈六角形,邊長3.4米,高40厘米,對角長7.6米。塔身呈六棱椎形,正面向北。除第一級高為3.8米,以上各級均以40厘米級差收分。塔檐寬40、厚20厘米。塔檐排比均稱,龍尾翼角凌空高翹。塔正面第一級的拱門,高2.3米、寬1.15米,門鈁為長條青石。正面第五級開有長方形小門。二級至七級共開拱形小窗33孔,二級窗口高1.2米,寬0.7米,進深0.9米。其它各級窗口,…[詳細]
地坪風雨橋
  地坪風雨橋是獨具特色建筑工藝,位于地坪村上下寨之間,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迄今為止已有110多年。該橋橋墩以青石砌成,橋為木質結構,橋的下部由兩排各為8根粗大杉木穿榫連成一體。分兩層呈天平狀向兩邊懸挑,每層挑出約二米,上部兩頭又分兩層,每層以4根合抱大的古杉用榫連成一排,疊成橋梁架于墩岸之間。橋廊建在梁的上面,橋廊長56米,橋面寬4.5米。橋廊上建成有橋樓3座,中間大兩頭小。中樓高5米,5層重檐,4角攢尖頂,頂部置葫蘆寶頂,寶頂下飾以如意頭裝飾,形似鼓樓。兩頭小樓高3米,3層重檐,懸于頂屋面。橋樓脊上,泥塑雙龍搶寶、鴛鴦鸞鳳。橋樓翼角,分別泥塑各種各樣珍禽異獸。全橋結構不用一釘一鉚全…[詳細]
黎平紀堂鼓樓
  紀堂鼓樓位于貴州省黎平縣肇興鄉紀堂寨上,共3座。十分雄偉壯觀。紀堂分上寨下寨,各有一座鼓樓,由十二根大杉樹原木支撐而起。塔身分八角,而頂層卻變化為四角攢尖頂花重檐。鼓樓周圍的地面和民居的走道上都以卵石鑲嵌成象征喜慶吉祥的圖案。紀堂鼓樓建筑年代久遠,曾多次修葺。1966年遭到破壞,1978年當地侗族人民自愿獻工獻料重新修復。塘明鼓樓由12根大杉木立于柱礎之上,高約22米,突兀寨中。該樓以逐層內收的梁枋和全爪柱支撐層層挑出層檐,形如寶塔,內無層板,空至寶頂。鼓樓基面約160平方米,中央用青石板鑲成一個火塘,周圍有簡易木凳。樓前有一歌坪,坪邊建有一個小巧玲瓏的侗戲臺,與鼓樓相對。該樓底層呈方形,上為…[詳細]
遵義龍坑場牌坊
  位于遵義市播州區郊龍坑鎮的石牌坊,建立于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至今120余年。在舊社會,立牌坊純粹是為封建統治者--。不過,牌坊上面的石刻藝術卻非常精彩。龍坑牌坊,它完全是由白砂巖砌成的。抬頭仰望,完全可以想像當年的建造規模。牌坊為4柱3門5樓的結構,面南背北。讓人稱奇的是牌坊完全采用了仿木工技法的效果,并且仿得非常逼真,初看會認為是座木牌坊。其實不然,因為牌坊中包括了木建筑常用的梁、坊、門、樓、脊等構件。更令人稱奇的是石頭雕花大量的模仿了木雕上常用的鏤空雕效果。從雕刻的技法上看,其熟練的運用了高浮雕、淺浮雕、透雕、圓雕、陰刻等技法。從雕刻的內容上看,牌坊雕刻包含了植物、動物、山水、…[詳細]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精品在线电影 | 中文字幕天堂手机版 | 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乱码中文高清 | 亚洲中文在线码日本 | 日本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