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鐵心故居位于十梓街蘇大附一院內(nèi),2004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建于1936年,假三層紅瓦紅磚、陡坡尖頂歐式建筑。傳為東吳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姚鐵心住宅。……[詳細] |
![]() | 舒適童年成長的地方,舒適舊居被市政府列為第六批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具體位置在盛家浜5號。古井1口、磚雕門樓1座。民國年間,歸時任江蘇財政廳廳長的舒適之父所有,舒適童年在此居住;蘇州名律師、吳縣律師公會會長吳曾善亦居于此。宅南向臨廟堂巷,北臨盛家浜,現(xiàn)存門屋、轎廳、大廳、樓房四進。前三進均為普通梁架,大廳前有混水磚門樓一座,字額已毀。第四進為二層民國建筑,芝麻白外墻,面闊三間,底層縮進為廊,廊內(nèi)鋪設了進口地磚,雖然歷經(jīng)近百年的時光,這些地磚的色彩與光彩依然保存完好,令人贊賞。樓的前、后均有庭院,特別是北側(cè)庭院,有湖石假山數(shù)峰,還有綠琉璃瓦角亭,以及一些枇杷、桂花等樹木,精巧中透出幾分蘇式庭園的典……[詳細] |
![]() | 擁翠山莊在虎丘云巖寺二山門內(nèi),建于清光緒年間,面積約一畝余,系利用山勢,自南往北而上,共四層。入口有高墻和長石階。過前廳抱甕軒,由后院東北角拾級而上,至問泉亭,由此可俯覽二山門和東面景物。西側(cè)倚墻有月駕軒和左右小筑二間,玲瓏小巧。循曲磴北上為主廳靈瀾精舍,此廳的前面和東側(cè)都有平臺,靈瀾精舍與其后的送青組成一區(qū)院落,布局簡單整齊。經(jīng)廳西側(cè)門,可至虎丘塔下。此園無水,但依憑地勢高下,布置建筑、石峰、磴道、花木,曲折有致,又能借景園外,近觀虎丘,遠眺獅子山,是在風景區(qū)中營建園林的一個較成功的實例。蘇州擁翠山莊是一座山中的小小園林,依山勢起伏而筑成,舊為月駕軒故址。莊中有抱甕軒、靈瀾精舍和問泉亭等處,……[詳細] |
![]() | 蘇州虎丘冷香閣北面新發(fā)掘出的一塊石地坪,經(jīng)蘇州博物館考古專家考證,已被確認為宋代觀音殿的遺址,其文物價值在虎丘山內(nèi)僅次于虎丘塔。據(jù)有關史料記載,石觀音殿經(jīng)過多次毀壞與重建,考古隊負責人說,在宋熙寧七年“覓美石造像,覆以石室”后,該殿于明初被毀,明中期又加以修建,并進行擴建,明末又被毀,清初又修,咸豐十年前后再毀,到同治年間又加以重修,才形成此次挖掘出的遺址所反映的前后三進格局。石觀音像碎片的出土層位、質(zhì)地以及留下的“金箔”等遺痕,都是十分重要的佐證。依據(jù)發(fā)掘出的出土文物與文獻記載考證,考古人員還考證出原石觀音殿及其屋頂?shù)男问?石觀音殿基礎與壁(墻)為武康石結(jié)構,屋頂則為木結(jié)構懸山頂。……[詳細] |
![]() | 麗夕閣曾是蘇州最豪華的洋房,蔣介石第二任夫人姚冶誠是蘇州人,曾帶著養(yǎng)子蔣緯國在此居住,蔣緯國從青少年起就在蘇州求學,在南園里一呆就是七年多。主樓為一幢三層三開間的青磚樓房,正面望去,樓房被數(shù)根粗大的花崗巖廊柱擎起,相當氣派。周圍古木參天,室內(nèi)也是富麗堂皇。“麗夕閣”又稱“-館”。主建筑為三層樓三開間的青磚洋房,建筑面積1442平方米,有前后兩個大門。主樓的四周,環(huán)有三個大小不等的荷花池,點綴著假山、亭子,園中遍植桃、李、杏、梅、枇杷等果樹和各種花卉。一樓蔣緯國曾經(jīng)‘坐弈品茗’處。跨過七號樓足有五米寬的鏤空鐵藝玻璃大門,走進這幢神秘的建筑。大廳寬敞氣派,內(nèi)部家具擺設復古而豪華,燈飾也是流行于民國……[詳細] |
![]() | 蘇綸紗廠舊址位于人民路239號,年代為20世紀30—80年代。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張之洞,移用清政府向蘇州等五府商民借銀54.76萬兩(原擬用作中日甲午戰(zhàn)爭軍費),成立蘇州商務局辦蘇經(jīng)蘇綸股份有限公司,由丁憂在籍的國子監(jiān)祭酒陸潤庠為公司總董進行籌建。選擇盤門外官荒地營建廠房,于二十三年(1897)七月投產(chǎn),有工人2200名,年產(chǎn)粗紗約1.4萬件。蘇綸紗廠在中國近代工業(y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詳細] |
![]() | 太原王氏義莊位于蘇州市傳芳巷2號,城東中心小學內(nèi)。2009年由蘇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萬宅位于蘇州市平江區(qū),坐落在王洗馬巷七號。為磚木結(jié)構建筑。2009年7月,被蘇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萬宅是典型的園林宅第,在《蘇州市志》的古典園林章節(jié)中,萬宅與拙政園、留園等27座名園并列在其中,在《蘇州市志》的宅第民居章節(jié)中,又將其列入19處典型古宅民居中。在《蘇州市志》在兩章節(jié)中將萬宅分別列入,是絕無僅有的,這說明萬宅是蘇州園林宅第典型代表之一。……[詳細] |
![]() | 蔣緯國故居位于姑蘇區(qū)雙塔街道十全街655號、帶城橋路99號,年代為民國,為蘇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侵華日軍--舊址位于廣濟路市第三醫(yī)院內(nèi),2004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37年日本占領蘇州時建,抗戰(zhàn)時為日軍滬寧線司令部,后為國民黨202師司令部。現(xiàn)存四幢民國建筑。……[詳細] |
![]() | “過云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位于蘇州市干將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稱,現(xiàn)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經(jīng)過六代人150年的傳承,其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2012年6月4日晚,江蘇鳳凰集團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2.16億元競得過云樓藏書。2012年6月11日,北京大學決定行使優(yōu)先購買權,并從社會捐贈募集收購過云樓。2012年6月20最終由國家文物局批準,過云樓回歸江蘇,和南京圖書館的其余四分之三的過云樓團聚。藏書中的《錦繡萬花谷》是目前海內(nèi)外所藏部頭最大的完整宋版書,保存了大量失傳古籍中的部分內(nèi)容,清代著名學者阮元有‘書成錦繡萬花谷,畫……[詳細] |
![]() | 烈士陵園位于市郊橫塘鄉(xiāng)境內(nèi)橫山(原名黃山)西麓,距盤門約6公里,1963年被到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陵園坐東朝西,依山而建。1954年興工,1956年4月落成,隨即將相門外、虎丘等處的烈士墓遷入。經(jīng)多次擴建整修,現(xiàn)占地9.33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約8萬平方米。陵園的建筑形式具有蘇州地方風格。中軸線上依次建有臺階、甬道、吊唁平臺、紀念碑,均用金山花崗石構筑。吊唁平臺前沿蹲石獅一對,護欄望柱亦雕有小石獅。平臺可容千人,后部立紀念碑,高4米,鐫刻陳毅同志題詞:“為人民事業(yè)而犧牲是最光榮的”。平臺兩側(cè)整齊地排列著烈士墓三壇五區(qū),共246座,其中雙人墓8座,共安葬著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后各個時期犧牲、病故……[詳細] |
![]() | 墨園位于姑蘇區(qū)人民路2114號,年代為民國。2014年6月30日,墨園被公布為蘇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承德里位于姑蘇區(qū)觀前街承德里,年代為1931年。2014年6月30日,承德里被公布為蘇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蘇州中山堂位于姑蘇區(qū)觀前街玄妙觀后,年代為1933年。2014年6月30日,蘇州中山堂被公布為蘇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振華女子中學舊址位于姑蘇區(qū)帶城橋下塘18號,年代為民國。2014年6月30日,振華女子中學舊址被公布為蘇州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錢處士墓在虎丘西麓,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古時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為“處士”。“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錢處士就是這樣的人。錢處士名近仁,清代蘇州人。幼孤,修鞋為業(yè)。業(yè)余自學經(jīng)史,博學多才,潔身好義,人稱“補履先生”。年七十六而歿,無嗣,里人殮之,葬于虎丘山麓,送葬者數(shù)百人。……[詳細] |
![]() | 金雞墩遺址位于虎丘山的西側(cè)二里處,原長青鄉(xiāng)繁榮村吳梗上南,南臨白洋灣。古稱金姬墩、金姬墓,史載張士誠的妃子葬于此。1956年,江蘇省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金雞墩遺跡。10月22日,初步調(diào)查為南北約170米,東西約400米,最高離地面15米。作為一個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文物參考資料》在1956年12月號,即刊登報道。1957年,文物復查時,遺址實際為南北75米,東西95.5米,面積約7000平方米,高出地面9.2米。采集到的崧澤文化的穿孔石刀、肩石斧、夾沙粗紅陶器足、泥質(zhì)灰陶豆把、泥質(zhì)紅陶殘片等。紋飾有繩紋、席紋、編織紋等。遺址上疊壓有西漢、六朝至唐、宋、明、清時期的墓葬,地表為農(nóng)田。……[詳細] |
![]() | 壽星橋位于蘇州市古城區(qū)東望星橋北葉家弄,跨第四直河。此橋初名營橋,宋《平江圖》有載。相傳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浚河時于橋下得瓷壽星,遂改今名。其為一單孔拱橋,用武康石砌筑。武康石色紫褐,質(zhì)地粗獷古樸,宋、元間蘇州一帶建筑物常用此石。橋身長18米,拱跨4.7米,矢高2.6米,兩坡設踏步。橋面欄板為1965年從附近被拆的百獅子橋移來,上有獅獸浮雕圖案,或蹲或舞,生動活潑。該橋保存宋代構件較多,體量不大,造型凝重,色調(diào)拙樸,與周圍垂柳、塔影和諧一致,為蘇州小型古橋梁中的佳例。1982年10月22日,壽星橋被市政府列為第二批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北張家巷雕花樓既沈宅。北張家巷九號沈宅內(nèi),有兩座精巧別致的小型雕花樓,比東山雕花大樓早建七十多年。整個樓廳,雕有云彩、花卉及飛禽走獸。底層廊檐下,六根角撐上,刻有成對的獅子頭、蝙蝠及仙鶴含靈芝等凸雕裝飾,圖形十分纖巧秀麗。所有窗格,花紋眾多。沈宅坐北朝南,總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分中、西、東三路。主建筑居中,依次有門廳、轎廳、大廳和兩進樓廳,共五進。前三進為蘇州一般傳統(tǒng)形式,三開間圓作,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jié)合結(jié)構。后兩進樓廳南北對照,面積相同,左右以廂樓貫通,組成走馬樓。兩樓面闊皆為三間12.2米,進深8.9米。樓上下四周設內(nèi)廊相通,樓層內(nèi)廊出挑。中間石板天井略呈正方形。樓外立面雕花繁多,雕刻……[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