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荊門市 > 東寶區旅游

東寶區旅游景點介紹

  謝家院遺址位于東寶區團林鎮新檔村,年代為新時器。類別為古遺址。1998年12月9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東寶周臺遺址位于東寶區白廟街辦革集村,年代為東周。類別為古遺址。1998年12月9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店子灣遺址位于東寶區石橋驛鎮新集村,年代為東周。類別為古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衙門坎遺址位于東寶區石橋驛鎮新集村,年代為漢。類別為古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洪山古寺
  洪山古寺,坐落于湖北省荊門古城西約20公里的東寶區漳河鎮陳井村洪山余脈。這一鄉村名剎,它有兩百余年的歷史,歷經滄桑歲月,仍保持完整,寺、僧俱在,香火旺盛,被列為荊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洪山古寺古稱關帝廟,又名柏樹庵,始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占地2000平方米,座北朝南,分前后兩殿,兩殿各由三間磚木結構的大堂組成,高兩丈有余,屋頂脊梁上,飾佛罐龍頭,寺門的門楣上,鑲嵌著“洪山古寺”四個魏體大字,展示了佛宅古剎風格,寺廟的周圍,青松茂密,郁郁蔥蔥,與寺廟相映,風推松濤,給人以一種神游仙境之感。……[詳細]
  講經臺碑,位于荊門市東寶區龍泉街道辦事處龍泉公園內,是清代石刻。2023年11月18日,講經臺碑被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碑周圍2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為界,向外延伸10米。……[詳細]
荊門魁星閣
  荊門魁星閣位于城區南門內,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清道光13年(公元1833年)為當時文廟配套而建。魁星,是我國神話中主宰文章盛衰的神靈,也是讀書人崇拜的偶像。建筑石木結構,青石板臺上筑三層樓閣,通高18米,是臺、閣、樓的綜合體。……[詳細]
荊門文峰塔
  文峰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龍泉公園內,與魁星閣同為古文廟的組成部分,二者相對而立于古文廟東西兩側。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修筑。古人建筑文峰塔,意在襯托文廟之宏偉,更希望荊門因之而文運亨通。古塔實心砌筑,通高20米,底周18米。……[詳細]
  光華革命標語位于子陵區光華村,年代為1936。類別為革命遺址。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城關高小紀念建筑位于城區龍泉中學內,年代為1925。類別為革命紀念建筑。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軍民合作大飯店位于城區民主街,年代為1938。類別為革命紀念建筑。1984年7月14日荊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荊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荊門仙居河國家濕地公園
  仙居河,發源于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栗溪鎮插旗村境內的上干溝。上游有南河、北河、雞公河三條支流,于仙居街附近匯合,故稱仙居河。仙居河沿東南流經石橋驛鎮的許家集、新集,在新集村的夏灣,與黑峪沖支流匯合,于余家棚進入鐘祥市境。向東南流經雙河口,在雙河口匯入漢江。仙居以下河段干流長36·5公里。仙居附近河床高程為110米,洪水面寬40——60米。由于承雨面積大,溪澗性強,該河水量變幅大,一般正常流量1——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5立方米/秒左右。仙居河流域居住約6萬人口,86200畝耕地。解放前,這里的河流水利資源開發利用極少,大雨洪災,無雨旱災,兩岸農田多種旱糧,收成很不穩定。解放后,流域區廣大人民先后興建了南河水庫一座,小(一)型水庫3座。沿河干流上,還建有雷公閘、趙家閘、丁家閘、黃鮑閘、新集閘……[詳細]
  仙人巖距栗溪鎮11公里,群山環繞,異峰突起,常年云霧繚繞。從山腰旋而上,整個古建筑面積3平方公里。有關專家考察后得出結論:此處乃中南地區人文景觀結合得最完美的旅游圣地。據歷史記載,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敗走麥城之前,曾在此與東吳大將丁奉關羽之子關平所筑的山寨。關圣帝的石刻像等、景區山門上刻著明朝舉人馬監所書“仙人巖”三字及“山高.水長”對聯一幅;有太湖石石林;有天洞、地洞、懸木、炮臺、古鐘;有99間石屋遺址等,景內眾多石碑及碑文保存完好。?李自成?作者姚雪垠到此地考察采風時,對此地歷史古跡保存完好,大加贊賞。……[詳細]
圣境山風景區
  圣境山旅游風景區地處鄂中腹地的荊門市東寶區境內,系秦嶺南支余脈。其風景優美,奇峰如畫,集自然精華,納人文風采,融五千年歷史、宗教、養生、民俗文化于一爐,是一處不可多見的人間圣景,碑載有小武當小廬山之美譽,是荊門城市的后花園。圣境山風景區總面積約五十平方公里,為石灰巖和砂巖構成,屬三迭紀系背褶皺低山谷盆地。四周群山環擁,山勢峻峭,山景秀麗,最高峰天目峰海拔571米。碑載荊北無雙妙景,襄南第一名山,堪稱絕世奇觀的八卦井神秘莫測,還有真武宮、百步云梯、登山古道、逍遙神道、偏觀寺、送子庵、靈光殿等人文古建筑遺址景觀和銀薇林、好漢坡、石婆望夫、萬人摸、真人洞,龍潭溝等自然景觀的相互協調與統一都之秀露著無窮的魅力。有詩形容為:山勢聳身丘陵間,石巖陡懸崖前。山脊蜿蜒貫群峰,勝似銀河落九天。相傳道教大神玄武……[詳細]
象河風景區
  象河風景區位于石橋驛鎮鹽池西北4公里的象河村境內。長期以來,它逐漸形成了以象河水庫為中心,包括方家寨子、袁家寨子、鐘家寨子、胡家寨子四大家族山寨以及當地最高山峰三個寨子、軍區洞等在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這里林壑優美,佳木繁陰,流泉飛瀑,點綴其間,加之晨曦暮藹,閑云野鶴,幽然鳥鳴,更添幾許魅力。盡管她還處在豆寇之年,尚待開發,卻已吸引眾多游者駐足注目。象河名稱來源于明朝時期。象河這地方,歷來都是軍事要地,明初之后的象河街道遺址,是明初前白沙州城。因元末明初時期的趙象河(官職為都頭,相當于后來的元帥)率領著大部隊在這里居住的時間較長,且又為此地的建設發展立下了卓越的功績。為作紀念,就將此街道以趙都頭的名字改稱為象河街道,這個名稱沿用流傳至今近六百年的歷史。如今,街道已舊,完整的舊居不多見,在新……[詳細]
花子嶺烈士墓
  花子嶺烈士墓位于原鹽池西南方,約4公里,現上泉村境內,四面環山,西面峻峭陡壁,枝葉茂密,其前方崗嶺相傳埋葬一有名叫花子而得名。一九四六年八九月間。我中原北山新四軍游擊支隊長葉云,根據原江漢區黨委關于擴大解放區在北山根據地外圍創建基地,建立若干“歇腳點”的指示,率領部分武裝人員到栗溪、永盛等一帶開辟西北基地,以便更廣泛地發動群眾支援軍隊,為過往部隊籌集給養,配合鄂西北主力行動。葉云率領的游擊隊在荊北地下黨組織的配合下,發動群眾,集結力量,開展-工作,爭取知名人士,殲滅了國民黨栗溪、永盛兩個鄉公所的部分武裝,鎮壓了地方惡霸,在栗溪建立了小塊根據地,在永盛建立了鹽永中心鄉,開辟了西山基地,與北山呼應,使北山的堅持斗爭有了回旋余地,營造了中原突圍后的大好形勢。西山基地開發,激怒了兇殘的敵人,他們集結……[詳細]
香龍洞風景區
  香龍洞距集鎮14公里,以有2300萬年的歷史。洞長估計在3000米以上,兩條較大的支洞各長約350米,洞內鐘乳石豐實,形奇特。洞中有洞,洞洞相連,高大寬闊,最高最寬處分別為40米和14.5米,可容納萬余人。各廳洞水如珠,珠連成趣,巧奪天工。身臨其境如臨仙境,妙不可言,令人流連忘返。尤為稱奇的是洞內豐富的鈣結晶,可稱之為“華中奇觀”。香龍洞,臥居裴山。裴山,山勢挺拔,雄姿獨具,素有“荊門屋脊”之稱。四周有仙居寺、南河大壩、捉馬洞等。仙居寺隔河相望,曾是鐘鳴經唱,香煙裊裊的處所,賀龍元帥也曾駐軍于次;南河依山而過,煙波浩森,氣勢滔天。香龍洞,洞穿裴山,幽邃深長,如神龍出世,真可謂“山高千仞方為險,猶有神龍魅無窮”。香龍洞洞口呈半月形,半人多高,磚石砌成。進得洞口,拾級而下,迎面一柱直立眼前,粗粗……[詳細]
伏龍寨風景區
  伏龍寨位于栗溪裴山村,距香龍洞僅4公里。此寨為三國時期蜀軍所筑。大革命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李先念同志曾率領50名紅軍,在荊門北山游擊隊的配合下,與國民黨軍血戰。據當地老人講,我軍不少人都在此壯烈犧牲。……[詳細]
娘子洞風景區
  娘子洞在栗溪的東北角,距鎮11公里,與仙人巖隔溝相望。洞前有一石碑,刻有娘子洞三字。洞不深,卻頗具靈氣,常年香火不斷。凡是善男信女到此,都要前來謁拜。因為方園百里,都知此洞有一個優美的傳說:洞的主人是位娘子,據說是觀音老母派往人間行善的。至于是何時到此,的確無人知曉,而代代相傳的是,這里的橋壞了,過一夜她就把橋修好了;這里的路不通,山民行走難,她就及時修出路來;哪家有婚、喪等事,缺碗缺筷,她就主動相借……。直到有一次,有個頑皮的小伙子相見娘子,便借碗之機相戲,娘子閃入洞中,從此不再露面。但她留下了一句話:心底善良、純正的人,有難事,還可來找。因此,直到現在,謁拜、求助者成群結隊。……[詳細]
60、上泉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泉寺
  王法貴 位于荊門城北15公里處的靈鷲山東麓有古泉,因其水呈上涌之勢,故名上泉。上泉始見于何時,今已不得而知。相傳東晉時(317—420年)遠公禪師曾于泉畔建寺,寺因泉而名上泉寺,可見上泉歷史久遠。 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夏、秋之季,荊門大旱,知軍象山先生撰《荊門禱雨文》,將上泉與東之百頃、南之龜山、西之玉泉、中之蒙泉并列,謂“皆丙靈效異,為此土之望。旱干水溢,實與守臣同其責”。緊接著,象山先生又撰《上泉、龍潭取水禱雨文》。讀象山二文,可想上泉與上泉之水在宋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清《荊門直隸州志》記載,上泉在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8年),有紡車等物流出,蓋泉與蜀通也”。上泉有池。池址倚山臨壁,石峭突兀,周長10余丈。岸上林木參天,間有幾株古樹,葉如冬青,果實殷紅,形……[詳細]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久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