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尾市 > 陸豐市旅游

陸豐市旅游景點介紹

海馬洲景區
  陸豐海馬洲旅游區地處東海經濟開發區南端海濱,系烏坎港臨海山脈虎頭山延伸出的一座被海溝分割獨立的海島,與虎頭山隔海相望。虎頭山山勢似一猛虎座伏于蒼茫大海邊,伸出舌頭飲水,舌頭就是海島,該島故稱“虎舌”,又名“幸運島”。“幸運島”四面是海,但其四周環境各不相同:東與虎頭山相隔一條海溝,寬1500米,深30米,是烏坎港船只進出的通道;北隔2000米海面與岸上的懷鄉度假村(又名南海莊園)相對;南面與西面是海灘,長3000米,寬350~650米不等,是天然的海島浴場。該浴場坡度平緩,200米內水深才1.5米,海水潔凈無污染。該浴場屬陸城東海鎮市區范圍,故人稱東海浴場。全島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島內地勢平坦,林木郁郁蔥蔥,野花遍地,環境優美。淡水水源豐富,挖地5米就能成水井,井水面離地面僅1米。近幾年來在……[詳細]
田尾山海底公園
  田尾山“海底公園”位于碣石鎮南部的田尾山淺澳區域,距離碣石鎮市區不足10公里。旅游區“神、海、沙、石”兼備,海岸岬角與港灣交錯,山崖突兀,綠樹婆娑,風光旖旎。田尾山下海蝕地貌特征尤為突出,孕育出眾多的海蝕柱、海蝕石、浪蝕紋溝等奇礁異石。淺澳村旁的海灘在退潮后,礁石露出海面。這些礁石或似人、或似獸、或似花卉、或似景物,尤如一座人間大公園,故名海底公園。著名的有“望夫石”、“公背婆”等石景,造形極其逼真,當地流傳著膾炙人口的神奇傳說。淺澳村前面有清康熙年間建筑的古炮臺遺址和林則徐巡視碣石時的題匾,還有全國離海岸線最近的媽祖廟天后宮。旅游區所處位置極佳,陸路可連接鎮內玄武山旅游區,海上可直通金廂灘旅游區,組合形成陸豐旅游金三角。……[詳細]
麒麟山景區
  麒麟山風景區座落于瀛江東岸、美麗富饒的甲東半島。該景區瀕臨大海,山脈蜿蜒六七公里,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麒麟山、獅子山、象地山、通天山等山巒疊嶂,青山碧水,山海同覽,交相輝映,蔚為奇觀。麒麟山風景迷人,自然景觀堪稱得天獨厚。登高山,過綠蔭,走小徑,攀奇崖,領略海岸山巒奇特生態;眺大海,觀浪花,看沙灘,望礁山,如臨畫境,瀏覽滄海之博大。通天山,有古老的傳說,幽靜的環境;獅子山,猶如一雄獅守護著日夜喧囂的大海。“孤峙棲百鶴”,在百畝的小島上,叢林茂密,群鶴自由地棲息繁衍,是海鳥的天堂。“鴛鴦池”,銀色柔軟的沙灘,潔凈的海水,鏡平的海面,是理想的海泳場所。“天官遺帽石”,是一塊千余噸的海蝕石,其形狀酷似狀元帽,是海浪億萬年來的佳作,其故事膾炙人口。“貓瞪鼠石”,造型逼真,趣味盎然。“船航疊石”,高……[詳細]
清峰禪寺旅游區
  清峰禪寺原名燈光寺,俗稱“城仔庵”,位于潭西鎮北面法留山麓紅面城山中。該寺居半山坳,后靠山岳,面朝峽谷,座北向南,山主峰海拔800余米。山上樹林繁茂,郁郁蔥蔥;山間泉水叮咚,長流不息。山上有古洞、古井等景點。距禪寺西北面約1000米的山上有兩塊巨石,叫“鑼鼓石”,突兀于松林之上,有傲立于山林之氣勢。每逢夜間凌晨3時萬物俱寂,林濤低鳴,此時必有似法師誦經的鑼鼓聲從鑼鼓石方向傳來,千百年來經久不息。清峰禪寺為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法師于唐初貞觀元年(785年)創建,距今1219年歷史。歷經興衰,于1986年修建,并于1992年被批準為佛教活動場所。現占地10公頃,有殿、堂、僧房及服務室等50余間,全部工程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寺中存有唐、宋、明、清等歷代古陶瓷、石刻、木雕等歷史宗教文物,另有古棉……[詳細]
桂坑景區
  桂坑旅游區以山地景觀和水庫風光為主,分布在龍潭水庫及其周圍,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龍潭水庫,是廣東省大型水庫之一,水庫容量1.08億立方米,集水面積11平方公里。水庫中間小島星羅棋布,景觀可與浙江千島湖、河源萬綠湖相媲美。根據規劃設計,龍潭水庫中部水域將辟為水上娛樂中心,添置快艇、腳踏船、觀光游船等水上娛樂設施,形成水上運動、水庫觀光區。在旅游區內,有人字峰山,山主峰海拔高740米,該山形狀象巨人立山之巔,故名。山上有水質極好的泉水,自上而瀉,川流不息,水量充沛,水質清甜可口,經科研機構多次現地勘察和水元素分析,認定是開發礦泉水的理想泉源。泉水匯入“打鼓潭”,再流向山下,游人在山腳下傾聽,極似有旋律的鼓聲。人字峰上還有充滿傳奇色彩的“仙人石”。桂坑旅游區內,有橡膠種植基地,有優質果林場。成片成……[詳細]
水月宮(水月禪寺)
  水月寺:原名觀音堂,位于陸豐市金廂鎮觀音嶺頂。始建于明萬歷八年(1580),原是一間小廟。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擴建,改稱“觀音禪堂”,清咸豐十一年(1861)建造山門,易名“水月宮”。水月寺的建筑布局由山門、前殿、正殿、左右禪房等組成,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前,水月寺屬碣石元山寺分院之一,由元山寺派僧人管理,今寺旁尚保存清末水月寺僧人的墓塔3座。新中國成立初期,水月寺被改作他用,僧人離棄,停止宗教活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貫徹落實宗教政策,于1983年11月8日,定為陸豐縣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在海內外佛教信眾的支持下,籌資修建。1995年,又在水月寺左側擴建大雄寶殿、天王殿、地藏殿(2層)、觀音殿(2層)、僧房、齋堂、接待樓(2層)等建筑物,現有土地面積18650……[詳細]
碣石金沙灘
  金廂鎮是碣石灣海灘的組成部分。碣石灣海灘素有“粵東黃金海岸”之稱,以“神、海、沙、石”四者兼備而聞名遐邇。當紅日冉冉東升之際,金廂海面便成了一幅金輝熠熠的壯麗畫面,迭迭金波,點點漁帆,群群海鷗,綿綿柔沙,和諧地溶于這個畫面,有著濃烈的詩情畫意。金廂灘命名之由也許本于此。在長達18公里的“S”型的海岸線上,岬角與海灣交錯分布,景色怡人,最大的岬角有金廂角和觀音嶺。這里海潮與礁石相撞,樹影婆娑,風光旖旎。登望遠眺,遠處大海茫茫,帆影點點,岬角灣內狹長的新月形海濱沙灘,像一條銀色的裙帶系在蒼綠大地與藍色海洋之間,構成一幅壯麗的南國海濱岬角天涯風光。春夏時節,位于觀音山主峰的云中居、棲云宮,云霧繚繞;登山游玩,勝似云閣仙境。這里輕濤薄浪,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21.8攝氏度,6月至9月海水水溫為25……[詳細]
清云山旅游區
  清云山旅游區位于河西鎮西北。清云山居中,兩邊是獅山和象山,三山相連形成半環抱山麓,座北向南,東南面地勢開闊平坦,獅山和象山猶如雄獅、巨象把守清云山口。這里風景秀麗、層巒疊嶂、高山流水;山上有紫金蓮池、火山巖群、鯰公洞、石龜、天蛙等景點。定光寺原稱清云寺,位于清云山半山腰,初建于明崇幀四年(1631年),距今360多年。有石碑記述當年“檀越積千秋之香火,僧侶闡萬法之禪機”。可見當年香火之旺盛和僧眾之多。該寺是東江地區聞名的佛教古剎。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1988年后進行大規模擴建,目前占地面積20公頃。全部工程建筑面積2.5萬m2.整個建筑群從下到上包括山門石、牌坊、云亭、石拱橋、前殿、大雄殿、禪院、觀音閣、講經堂、藏經樓、祖師廳和福德廳等。主體建筑大雄寶殿氣勢宏偉、占地700m2,殿……[詳細]
仙橋夜月
  仙橋夜月在東海鎮,橫跨東海,是陸豐縣城連貫新舊墟的交通要道。始建于南宋寶佑二年(1524),其時為十三洞木橋。據《陸豐縣志》載:邑南門外當新舊墟間,長一十三洞,宋寶佑甲寅知縣肖泰夫建。民間相傳橋建后橋神肆虐,為祈求神明點化,迎接仙人常臨人間驅邪造福而得名。清唐熙初年因戰事毀重修。雍正四年(1726)又被洪水沖斷,重建為石砌九孔墩柱式平橋,長68米,橋身置石欄桿。乾隆八年(1743),石欄板折斷,隨以木板修復。乾隆九年(1744)端陽節,人看龍舟,爭先擁擠,木欄損壞,溺死17人。后重用石欄修復。1934橋面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寬4.9米,橋墩保留。1969年橋面擴大補強加固,面寬加至8米,兩端各填去一孔,成為六墩七孔平橋。1990年全橋拆除,重建為三孔大型石拱橋,面寬20米,兩邊設人行道置石……[詳細]
十二湖海洋生態旅游區
  十二湖旅游區位于陸豐市湖東鎮西面的濱海地帶,面積15平方公里,由天然淡水湖、綠化林帶、三洲澳海灘、農業觀光基地等組成。“十二湖”,顧名思義,是由12個面積大小不一、櫛比相連的天然小湖泊組成,湖東鎮的鎮名是因在“十二湖”的東面而得名。十二湖地處海灘地帶,加之千百年來缺乏疏浚,先后已有6個湖被泥沙填沒,現僅存6個湖。6個湖中,湖面積最大的7000平方米,最小的1500平方米。十二湖風景迷人,周圍既有防風綠化林帶,又有潔白如銀的海灘,湖水透明清澈,清甜可口。據50年代的《廣東省惠陽地區地名志》記載:十二湖湖水經科研機構化驗,屬中性軟水,各項指標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可供飲用、灌溉農田。近年來市有關部門和湖東鎮政府又多次聘請科研機構對十二湖的地質和水質進行勘查和化驗。據上海一家研究所的結論顯示:十……[詳細]
陸城風景區
  陸城(東海鎮)是陸豐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陸豐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陸城風景如畫,發源于陸河綠色走廊的螺河從城西滾滾奔流入海,其支流東河自陸城中間穿過,龍山宛如一巨龍雄盤城東,城南是浩瀚大海,整座城依山面海,是一座古老而又充滿勃勃生機的濱海城市。這里是全國第一個紅色政權的誕生地,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陸豐農會總會就設在六驛的林氏祖祠。中國0的早期領導人彭湃就是陸豐農會的創建人。座落于龍山山麓的龍山中學有260余年的歷史,該校的愛國師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新中國的解放,前仆后繼,流血犧牲,寫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愛國詩篇。在綠樹成蔭的龍山山麓,有烈士陵園、英雄紀念碑;在東河河畔,有河半島公園玉照公園。陸城的旅游設施齊全,有五家星級飯店,838個床位,3520個餐座,吃、住、娛等旅游要素品……[詳細]
后坎溫泉景區
  后坎溫泉公園景區位于陸城東北側的后坎村象山南麓,螺河東河的東北面,依山傍水,周圍一片山水田園風光。景區地理位置優越,距深汕高速公路霞湖出入口處僅1000米。后坎溫泉是我省大型溫泉之一,經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等七家科技研究機構對該溫泉的地球物理、水質的勘測分析,結論為:后坎溫泉屬高溫熱、特殊的平原溫泉,泉帶東西長480米,寬度平均約20米,溫泉出--表面溫度62攝氏度,52米深處涌出的水溫為70攝氏度,100米深處水溫可達90至100攝氏度。該泉水屬放射性溫泉,具有較高的醫療保健價值,能消除疲勞,加快血液循環,對治療高血壓、潰瘍病、神經官能癥、閉塞性脈管炎、婦科病等有良好療效,尤其是對皮膚病有特殊療效。溫泉水和溫泉泥能潤滑和漂白皮膚,具有美容功效。該溫泉水儲量大,露頭自……[詳細]
豐田生態園景區
  豐田生態園位于東海經濟開發區內,園內面積達700畝。經前期工程的開墾建設,已營造了有養魚塘、果林木等園林化的生態環境設施、景觀,其作為生態景區已初具規模。通過把該園進一步規范化開發,辟為陸城郊區的景點,為游客和當地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必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詳細]
沙溪溫泉景區
  沙溪溫泉景區因位于南塘鎮沙溪村而得名,所處位置十分優越,群山環抱,林木覆蓋,山丘連綿,山溪水橫貫區內,大小蓄水湖遍布。溫泉發源于九島山脈,泉水長年噴涌不息,日出水量1500立方米,水溫高達40至90攝氏度,經檢定,該溫泉水含硫化物3.69mg0‐1,總硬度278mg0‐1,總咸度為67.1mg0‐1,含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有消毒、止癢、祛濕、潤膚、美容等功效。有詩云:“湯泉吐焰鏡光開,白水飛虹帶雨來”,沙溪溫泉環境極其優美,出水口緊靠著清澈的長山溪,溫泉水和其他水源豐富,對于溫泉旅游建設項目,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沙溪周圍的農民利用溫泉和山溪水開展淡水養殖業,主要是養殖淡水魚及沙溪甲魚。溫泉水及沙溪附近的良好水質養殖的魚類,其肉質和營養遠遠優于其他地方的養殖魚類。尤其是沙溪甲魚,養……[詳細]
環山古寺
  環山古寺坐落在五峰山麓的環林村境內,俗稱“石佛庵”,也稱飛來佛寺,始創于南宋建炎年代,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是陸豐唯一的石窟寺,也是佛教在粵東地區比較早的一處發祥地。清乾隆十年《陸豐縣志》記載:“環田石穴,在五峰之麓。石壁如屋,有穴潴水,秋冬不涸,亦莫窺其底。三尊石佛峙上,傳是飛來。求嗣者禱于佛,以手探于穴中,凡銅、錫、瓦、石等物則得男。不許則無所得”。寺廟的第一次重大修繕是在清乾隆十年。當年的《陸豐縣志》記載,“寺因頹壞,有生員陳振南,母高氏因剮臂療姑病,至寺祈禱。姑愈,高氏令南兄弟重新修筑,又捐租七十石為香火之費”。這次與以往不同,陳振南兄弟不僅修繕了頹壞的寺廟,還落實了寺廟的辦公經費問題。陳母高氏“剮臂療姑病”,體現的是當時所推崇的仁義孝悌;陳振南聽從母命,兄弟齊心,修寺捐租,知恩報恩,也……[詳細]
潭涌七鄉點農會舊址
  潭涌七鄉點農會舊址位于潭西鎮潭東村,是陸豐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潭涌七鄉點是指下蘆、竹蘆、新香、西門、月山、后山、隴尾圍七個自然村,當時把自然村稱為鄉,故名。彭湃同志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是農民革命運動的領袖。他早年留學日本,接受先進思想,加入中國共產黨。返鄉后領導海陸豐農民進行土地革命,用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建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蘇維埃政權,使海陸豐成為中國農村最早成立蘇維埃政權的十三個革命根據地之一。1923年6月,彭湃、林甦、余創之等到陸豐下蘆等七鄉開展農會運動,11月潭涌七鄉點農會在下蘆成立。該農會是陸豐農村第一個農會,是海陸豐蘇維埃政權、農民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彭湃同志多次親臨該農會指揮農-動。潭涌七鄉點農會轟轟烈烈的反對-軍閥、土豪劣紳、……[詳細]
陸豐華山寺
  華山寺位于南塘鎮市區雙峰山,面積10.25公頃,是一處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粵東諸地游人、香客觀光和朝拜的宗教旅游勝地。1997年華山寺被陸豐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華山,山雖不高,但有兩峰對峙,蒼逸俊秀。這里古榕遮天,鳥語花香,石壁清泉,風景如畫。華山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已有500余年的歷史。初建時只有一間單體宮廟建筑,奉祀“媽祖”,稱為“媽祖宮”。清道光八年(1828年)通過重修擴建,增設東西兩廂房、后殿,祀“三寶佛”,改稱為“華山寺”。華山寺具明清時代寺廟建筑風格,寺門紋飾古樸,寺院布局合理,正殿居中,狀似一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寺院中的天后圣母宮,建筑結構嚴謹,裝飾絢麗多彩。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學者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燙金題匾,高懸于殿門。前殿供奉“天后圣母”,后殿……[詳細]
陸豐革命烈士陵園
  陸豐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陸城龍山北麓,其于1957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修建的,有烈士墓、紀念碑、涼亭、園林等,建筑規模莊嚴肅穆。烈士墓建筑面積822平方米,由墓碑和墓室組成。碑高6.5米,寬3.5米,正面書刻“革命烈士之墓”6個大字,左旁刻各個革命時期烈士的名字,右旁刻張威烈士簡歷。墓室平面圓形,券頂,高3米,安放著181名烈士的骨灰。人民英雄紀念碑由碑座、碑身和碑首組成。碑座用花崗巖石砌成,須彌座,高1.5米;碑身四面各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大字,高5米。周圍置欄桿,種植青松等樹木,占地400平方米。陸豐革命烈士陵園是廣東省第一批重點烈士紀念物建筑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張威紀念亭
  張威紀念亭位于陸豐縣的龍山的龍山中學內。龍山中學是汕尾市一所頗有名氣的中學,它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50年的歷史。龍山中學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各個歷史時期中,我黨都在龍山中學進行過許多革命活動。龍山中學校園中有一涼亭,它就是“張威紀念亭”。張威紀念亭是解放后陸豐人民為緬懷革命先烈,把張威同志就義前寫遺信的龍山中學內的涼亭修葺一新,命名為“張威紀念亭”。亭為四根大紅柱支撐結構,內建有一石脾,碑上刻有張威的生平簡介,還有石凳石桌。亭的周圍,古榕、紅棉掩映,景色宜人。1928年7月,廣東農-動領袖彭湃的追隨者張威在陸豐南搪被-反運動派逮捕。獄中,--要員或百般利誘,或嚴刑拷打,軟硬兼施,但張威卻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派……[詳細]
玄武山元山寺
  元山寺位于碣石鎮玄武山麓,占地面積15公頃,風景怡人,文物薈萃,是閩南語系海內外信仰的中心。元山寺是久負盛名的佛教古寺,現為陸豐縣佛教協會所在地。廟宇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明代洪武二十七年改建為玄武廟,明代萬歷五年擴建為元山寺。經明、清、民國幾次修葺,現已頗具規模。元山寺氣勢磅礴,建筑非凡。依山勢遞筑為一組四合院的對稱式宮殿群體廟宇,三進殿宇沿多次臺階直通正殿,廟宇格局設計精確,遮陽曲徑四通八達,有山門、前殿、中殿、配殿、廳堂、僧房和廊廡等建筑物99間。其整體建筑融宗教建筑、宮殿建筑、民居建筑、園林建筑于一體,具有鮮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它建筑結構嚴謹,重斗疊拱、高脊飛檐、雕梁畫棟、傳統瓷貼,充分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術。寺內金碧輝煌;正門上雕龍畫鳳,裝飾精美;門兩邊……[詳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字幕 | 性深夜福利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A人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中文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