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尾市 > 陸豐市旅游

陸豐市旅游景點介紹

  姜文生與姜英毅舊居(去來廬)位于陸豐市大安鎮翰田艷墩村,年代為1927年。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莊岐洲故居遺址位于陸豐市東海鎮橋西村橋西溪邊巷一號,年代為清。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雨亭村農會遺址位于陸豐市甲東鎮雨亭村,年代為1925年。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周恩來蘭湖村居住舊址位于陸豐市南塘鎮蘭湖村三巷49號、二巷28號,年代為1927年。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萬歷四十五年碑與義士塚位于陸豐市碣石鎮東北郊大嶺,年代為明。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盧天潢墓位于陸豐市碣石鎮湖坑村后山坡,年代為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碣石衛軍城隍廟位于陸豐市碣石鎮新酉村委會,年代為清。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甲子待渡山古跡位于陸豐市甲子鎮東宮社區,年代為南宋。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碣石高山寺位于陸豐市碣石鎮詩書社區太安大街,年代為清。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甲子天后宮位于陸豐市甲子鎮東宮社區,年代為清。2022年3月,汕尾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汕尾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馬路頂林氏宗祠
  馬路頂林氏宗祠又稱“海陸惠忠義節孝祠”,始建于明崇禎十六年即1643年,該祠宇抬梁式梁架結構,總面積約600多平方米,為一座平面五間二進院落,四合院布局,為清代粵東祠廟建筑代表作,是設縣衙的唯一古遺址,且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建筑。2011年,被公布為汕尾市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沙古村
  白沙村舊稱碧岸村,它依山傍水,從空中俯瞰全貌好似一只碩大的螃蟹。村后小山樹林覆蓋,盛夏草木盛開,芬芳四溢,候鳥嘖嘖成韻,令人心曠神怡。村前是開闊的田野和塭港,深秋綠稼盈畝,青蟹滿池,漁舍臨岸,水鴨盤空。遠處“烏坎港”曲水蕩流,潮起潮落,魚鷗逐浪。自然環境相當優越。白沙村(包括龍珠、德安二個自然村),現有人口9300多人。全是沈姓,操“福佬”方言。白沙村自南宋孝宗帝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至今已達八百余載。據長輩口耳相傳以及現有的田地、宅地、墳墓等的地名綜合考證,白沙村曾有“許、洪、邱、李、林、鄭、白、沙、黃、林、陳、楊”諸姓氏聚居,后外姓逐漸他遷,才形成今天的白沙沈。白沙村一至三世祖(宋墳),四至九世祖(元墳)、十至十五世祖(明墳)以及清墳的完好保存,為該村悠久的歷史提供了直接的證據。八……[詳細]
虎坑古村
  虎坑村位于廣東省陸豐市博美鎮北郊,寨門前有一口腰兜池塘,池外水田橫穿南北,小山丘起伏連接村落四周。八萬河從該村后面流向南端的烏坎港。村落周圍長滿榕樹、青竹、荔樹等數十種樹木,多株榕樹已經五六百歲了!虎坑村現有十三座年代久遠的祠堂和古民居。祠堂樣式有宗祠、家祠、祖屋、四點金等等;古民居建筑樣式有下山虎、二間直、獨腳靴、封厝包等等。該村年代最久的林氏宗祠占地面積326平方米,相傳與清代潮州狀元林德鏞有關。人們熟知明代潮州狀元林大欽,相比之下清代潮州武狀元林德鏞就寂寞了一些。相傳當年林德鏞主仆上京赴考,路經葵潭、巷口、大溪頭,到達虎坑村時天色已暮,于是上前借宿。虎坑林氏先祖見林德鏞相貌威武,又兼是同姓,遂熱情相待;先是派家人騰出房間供林德鏞主仆居住,后又提供豐厚的食物。林德鏞感受到虎坑先祖的美意,……[詳細]
大塘古村
  大塘村位于陸豐市橋沖鎮西南部,村落南北邊各有一條河流如玉帶般環饒該村,故稱金帶塘,簡稱帶塘,后稱大塘,以閩南褔佬話為方言。大塘村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總占地面積約11平方公里,現存布局整齊、規模頗大的明清時期閩南古民居群,是粵東地區保存較好的閩南民居建筑群。出生于大塘村的華僑巨子、馬來西亞檳城實業家、曾是檳城惠州會館最著名的中興領袖盧文儀,曾于1924年匯巨款在大塘村建騎樓商鋪共60間,占地百畝,保留至今,成為粵東地區不可得多的一道風景線。大塘村是同祖同宗的盧姓集居地,現全村人口約萬余,分南社、北社、明珠村、新鄉。盧氏大宗祠內懸掛一幅康熙年間皇榜和林則徐題大塘盧氏宗祠壁書等,人文歷史源遠流長。……[詳細]
大樓古村
  大樓村歷史上稱善慶樓,始建于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現有2000多人口,林姓,大樓村的建筑風格系獨具儒家文化內涵的“五馬拖車”造型,子午正線分金,建于明朝萬歷21年(公元1594年),乃七世祖舉人可盛公所建,歷九年建成,八世祖進士林呈祥之妻王氏(乃當朝姓王的宰相之女,稱“京奶”)及其子林長春再于不斷完善,距今四百多年。大樓村位于陸豐市西面,距離市區中心10公里,與潭西鎮政府所在地相連,東經116°06’,北緯22°45’,海撥約90米,國道324線,深汕高速公路在村后穿過,村莊面南背北。大樓村主建筑是包圍式的整體,進入正大門前廳連天井,天井左右兩邊各有二巷道直進,正門過天井后進入二進系會客廳,會客廳隔天井再進入三進便是祭祀先祖的“襟德堂”。襟德堂的背后有一座二層樓,樓前系天井,與四巷道……[詳細]
陸豐龍江古寺
  陸豐龍江古寺位于博美鎮北郊,居山麓而建,距廣汕公路約600米處,古寺坐北朝南,蜿蜒的八萬河繞寺而過,給古寺增添了幾分秀麗。龍江古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古寺始建于北宋崇寧年代公元1002年2月,為觀音庵,后稱龍江院。從此,這座山有觀音菩薩而得名“佛祖山”。由于龍江院地處粵閩水陸交通要道,陸路從這里前往京城;碼頭船只來往頻繁,居民集市交易方便,生息興旺。據說,古代的高官貴族,商賈名流,路過古寺都要進入庵內謁見燒香叩拜,長年香火不斷。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農歷五月初四日,龍江院被清政府放火燒毀,該寺的和尚為避免殘害跳江歸天,古寺東側河邊相傳為和尚潭,由此而名。龍江院被毀除后,周圍香客以遺址為佛臺敬奉觀音菩薩,香火延續不斷。清朝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店下村洪氏(后人敬……[詳細]
  玉清宮,當地人習慣叫“玉帝宮”,位于甲子鎮東方村(原鹿角頭村)東北方向的渡頭山上。玉清宮始建于宋朝末代,距今七百多年。清康熙九年重修;道光十二年被強臺風摧毀后,十九年由道士廖道壽主持重建;民國二十二年又被臺風摧倒,道士走散。之后,由于失修及經“文革”期間破“四舊”的清理,玉清宮僅存一片廢宮。直至一九八一年,開始接受社會熱心人士和回鄉探親的港澳臺同胞以及僑胞的支持和資助下著手修建。經多年來的積極籌措修復工作,現有大小殿房二十五間,面積一千三百平方米。恢復和擴建后的玉清宮,按道教規范格式建筑,結構嚴謹古樸素雅,造型美觀,殿內塑有道教供奉的多尊神像,已投入資金一百多萬元,初具一定規模。玉清宮于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四日經縣人民政府作為道教活動場所,正式批準開放,主持是道教正宗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五代弟子陳……[詳細]
18、紫竹觀
  “紫竹觀”(群眾習稱“湖口庵”),位于今河西鎮湖口村大峰山風景宜人的南麓,登山遠眺,河圖勝景,烏坎歸帆,讓人目不暇接。交通十分便利,橫貫陸豐的廣汕公路僅在觀前一公里處,距離陸城約六公里,地理位置極為優越.陸豐最早的道觀建于清康熙廿七年(公元一六八八年),位于東海鎮彩園寨,時稱“覺生觀”。后嫌城鎮嘈雜,在惠州“元妙觀”鐘玉章住持的提議下,于一八九七年選中今河西鎮湖口村大峰山南側,由其徒孫陳宗賢負責建造。竣衛落成時,改原“覺生觀”為“紫竹觀”由此得名,延稱至今。“紫竹觀”歷史悠久,屬全真正宗龍門派道觀,與博羅羅浮山的“沖虛古觀”、惠州“元妙觀”、廣州“三元宮”和北京“白云觀”同宗。始建于清光緒廿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占地面積一千零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積八百六十平方米此外,還有果園、菜園和農田六十……[詳細]
福山媽祖旅游區
  福山媽祖旅游區位于陸城的福山山麓、深汕高速公路陸豐路段霞湖出入口,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優越。區內的天后宮,背靠福山,面向螺河,依山傍水,風景迷人。天后宮原建在陸城城內,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搬遷至現址,初建時為一小廟,經多次修建,現已擴建成一處有相當規模的古典式廟宇。整個建筑,青磚、紅柱、黃瓦,造型古樸,富有中國傳統的殿堂建筑特色。天后宮正殿供奉著天后圣母像,是媽祖的家鄉福建湄洲著名工匠所雕塑,深受廣大宗教人士尊崇;二樓設有《媽祖文化圖片展覽》,用詳實的文字和彩色圖片,介紹媽祖的一生和陸豐各地媽祖宮廟的情況。清雍正年間,陸豐為建新縣衙,選址在天后宮舊址旁邊。為保持媽祖圣地的清靜,居住在媽祖廟附近的林姓望族居民,把天后宮搬遷建在現址,并在旁邊設村寨居住守護,寨名叫“葭湖寨”。解放后,葭湖寨被……[詳細]
法留山旅游區
  法留山旅游區位于潭西鎮北面,南接星都經濟試驗區,北連河西鎮,西與海豐縣接壤,環境優美,是集旅游、宗教于一體的勝地。旅游區內有歷史悠久的清峰禪寺,該寺原名“燈光寺”,俗稱“城仔庵”。該寺在法留山麓紅面城仔山中,地勢陡峭,三面環山。清峰禪寺為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法師于唐貞元初(公元786年)創建,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經九次修整,從宋末以來都曾加以修復改建,1986年又開始修復工作,經多年努力,已修復和建有殿、堂以及僧房等二十余間,建筑面積達2500多平方米,新建石拱橋三座,修通了從廣汕路至清峰禪寺8公里的水泥公路。該寺歷經兵禍戰火,幾度興衰,現保存有唐、宋、明、清等歷代古陶瓷一大批,方石柱十二根,石門斗六副,石香爐一只,石獅一對,木制佛像兩尊等寺廟歷史文物。寺里的一株木棉樹,三株油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国产 |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 亚洲韩国日本一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 亚洲国产在人线动图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乱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