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二級博物館
根據《全國博物館評估辦法(試行)》的規定,經過博物館自評申報,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評估,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專家核審備案,國家文物局研究決定中國電信博物館等171家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按行政區劃排列共171家。
2013年5月21日,經過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的重新定級評估,北京天文館、抗美援朝紀念館、中國海軍博物館和華僑博物院因未達到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被取消國家一級博物館等級,降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8年5月,北京天文館重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8年9月18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三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公布顯示,我國國家二級博物館再添97家,總數達286家。
|
淄博市淄川區三順民俗陶瓷博物館位于山東省,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1313件/套,舉辦展覽2個,開展教育活動3次,參觀人數5.02萬人次。所獲榮譽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詳細] 棗莊市博物館位于棗莊市區內,占地16畝,采用具有民國特色的仿古建筑與現代建筑相結合的工藝,集園林、建筑于一體。主樓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共設一個門廳,四個主展廳,四個側展廳。棗莊市博物館是全市的文物收藏、陳列和考古研究中心。棗莊市博物館是1984年9月正式建立的一座綜合類型的博物館。館址坐落在市南風景宜人的龍庭路上,與兒童樂園、科技館、電業大樓等建筑群體相互輝映,引人注目。館址南部和東部是寬敞筆直的街道,交通便利,環境幽靜。博物館主要從事文物收藏、陳列、研究的業務工作。博物館主展大樓為仿古式現代建筑兩翼為二層建筑,中間三層,呈“工”字型。建筑布局采用中國傳統主線引導法與現代園林建筑相結合,黃…
[詳細]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城區西南郊,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初期著名的臺兒莊戰役而修建,于1992年由臺兒莊區人民政府籌資建成,1993年4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3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融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于一體。一九三八年春,中國軍隊重創日本侵略軍兩個精銳師團,殲敵萬余人,取得了抗日戰爭初期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重大勝利,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時隔半個多世紀,英雄的臺兒莊人民沒有忘記血與火的歷史,沒有忘記為保衛這塊土地而犧牲的千萬將士。為了弘揚民族精神,對子孫后代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經中宣部批準,臺兒莊人民政府于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投資1900…
[詳細] 王學仲藝術館位于滕州城東區,左依城河,右連干道,前有龍泉塔,后望龍谷兩山。1987年3月奠基建館,1988年3月落成。藝術館占地0.196公頃,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是一座粉墻青瓦,清幽典雅的南方民居建筑。藝術館大門朝西,門樓高懸匾額,上刻著名畫家關山月題寫的王學仲藝術館六個大字.館內西部為綠化地帶,東部是展室、文物室、書畫室、接待室、起居室、講演廳;建筑群之間走廊相連,內院門偏西南,院中池水清澈,以橋相通,并植以花木點綴,使得庭院更加清幽靜。北面主廳二層,為懸心式屋頂,講演廳為硬心式屋頂,懸、硬對比而又有機和諧地組合。接待廳一反北方建筑的常規,避開傳統雙坡屋面正脊居中,兩面坡度相等的慣例,…
[詳細] 墨子紀念館始建于1993年,建筑風格獨特,設計新穎,既有傳統民族特色,又有鮮明時代氣息,是集學術研討、圖書收藏、科技教育、參觀游覽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園林式建筑群體。該館位于滕州市城區東部風景秀麗的荊河西畔,分東、西、北三部分,東為墨子紀念館,西為中國墨子學會、山東大學滕州布墨子國際研究中心等,北為圖書資料樓,內藏國內外墨學研究圖書資料。墨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孫中山稱贊墨子為“世界第一平等博愛主義大家”,與黃帝、華盛頓、盧梭并列為四大偉人。毛澤東高度評價:“墨子是一個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早在2300多年前,他…
[詳細] 墾利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志博物館,位于墾利縣群眾文化中心A座三、四樓,成立于2012年12月,建筑面積6420平方米,展陳面積4800平方米。墾利博物館主要陳列本縣出土文物、征集文物和革命文物。以歷史沿革為主線,按時間順序及實物類別進行編目展示,集收藏、研究、學術交流、社會教育于一體,是展示墾利古代文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普及自然科學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地。墾利博物館設黃河入海流、神奇黃河口、拓荒墾利人三個專題展廳和兩個臨時展廳。通史展廳---黃河入海流主要展示的是墾利自商周到現在的歷史演變過程,根據歷史時期的不同分為八個展區,分別是渠展之鹽、河海邊鎮、大唐新…
[詳細] 王懿榮紀念館位于福山區城里街中心古建筑群里,共有三進院落,55間房屋,占地799平方米。其前身為福山著名畫家李程九的畫室“聽松齋”,是清末文人墨客-的場所。1927年,李程九將其捐給世界紅十字會作為福山分會會址。1984年,被煙臺市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0月中國發現甲骨文90周年之際,為紀念第一個發現甲骨文的愛國學者王懿榮的功績,山東省文物局、福山區人民政府利用該建筑群在家鄉為王懿榮先生建立了“王懿榮紀念館”。王懿榮,字正孺,又字廉生,官至國子監祭酒,清代著名的金石文字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和愛國志士,曾在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英勇抗敵,以身…
[詳細] 昌邑市博物館坐落于城東路東側,文山西麓,占地40.71畝,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投資近千萬元。建筑風格采用了仿古殿堂式結構,于1997年正式落成并向社會開放。該館館藏豐富,碑帖、書畫收0具特色。大批藏品中,經鑒定具有重要價值的有千余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文物近百件。商代末期的鄧共、明代孫昂墓出土的隨葬石俑、黃元御《傷寒懸解》手稿等,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該館現已開辟十個專題展廳:即歷史廳,文物廳,書畫廳,碑貼廳,民俗廳,絲綢廳,華僑廳,經濟發展廳,科技廳,預備廳。…
[詳細] 壽光市博物館位于壽光市金海南路181號,是一座綜合性地志博物館。1983年10月,壽光縣博物館正式成立,1993年,更名為壽光市博物館。2009年底,新館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建筑面積達7600平方米,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根據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壽光市博物館館藏文物超過14萬套(件)。其中古錢幣占很大比重,尤以齊刀、漢貨泉和宋代銅錢最豐。館藏陶器不僅數量大,精品多,在山東省縣級博物館也不多見。館--銅器以古城街道“益都侯城”出土的紀國銅器在青銅文化中可謂佼佼者,計64件,其中19件有銘文,是研究紀國早期歷史全國唯一的一批實物資料,彌足珍貴。此外,出土于紀臺鎮紀西劉村西“西乓冢”的戰國玉…
[詳細] 隸屬山東省濰坊市的高密市博物館,始建于1995年6月,與文物管理所合署辦公。原館設在鳳凰公園內,面積1200平方米;新館位于文體中心,于2009年5月建成,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共藏有文物40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件,二級文物5件,三級文物197件。其中,館藏的國家一級文物分別是1965年征集于高密市醴泉街道康莊社區的玉鸚鵡、1983年12月發現于村民院墻中的孫仲隱墓志,以及1983年出土于高密市大牟家鎮大孫家村的陶井圈。2018年9月,經中國博物館協會決定同意高密市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詳細]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
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