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為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和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位于廣州市越秀區陵園西路2號的烈士陵園內,館址原為1909年設立的廣東咨議局,在大東門外,于1959年10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廣州近代史博物館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分館。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分為主樓、荷花池和石橋三部分,主樓占地2500平方米,樓高兩層,屬于磚木、鋼梁柱結構的西方羅馬式議會建筑,大門為弧形門廊,正中筑有4根仿歌德式柱。1998年,原通往中山三路的大門被拆除,進出博物館均須使用烈士陵園正門。
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文獻13000多件,歷史照片13000多張。其中特別珍貴的是1927年廣州起義時署有“廣東工農兵擁護蘇維埃政府大會”的兩條標語:“打倒帝國主義”、“工農兵起來,擁護蘇維埃政府”及當時用過的指南針、懷表和中共廣東區委辦黨校用的教材《訓練材料第二集》、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潘學吟的畢業證書,陳毅在粵北領導游擊戰時用過的皮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從東北打到海南島的功臣炮和“威震敵膽”錦旗等。
該館舉辦的“廣東人民革命斗爭史陳列”,以豐富的文物、文獻、照片、圖表和有關資料1300多件,系統地介紹了從鴉片戰爭島全國解放這個歷史階段中,廣東人民為民族獨立、為創建新中國而進行的英勇斗爭的歷史。
延伸閱讀:
·中國國家二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