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延安市 > 寶塔區旅游

延安清涼山石窟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延安清涼山石窟
延安清涼山石窟為文化旅游景點。

清涼山萬佛寺石窟也稱萬佛洞石窟。位于延安城東清涼山半山之間。宋代范仲淹曾作《清涼山漫興四首》其三曰:“鑿山成石宇,鑱佛一萬尊。人世亦稀有,神功豈無存。”石窟依山鑿石而成,主要萬佛洞、三世佛洞、彌勒佛洞、釋迦洞、仙人洞、觀音洞等,初鑿于隋唐,落成于宋代。

中唐“大歷十才子”之一的錢起《題延州圣僧穴》:“定力無涯不可稱,未知何代坐禪僧。默默山門宵閉月,熒熒石壁晝燃燈。”可見唐代已有僧人鑿穴禮佛。明弘治《延安府志》:“萬佛洞內,大小石佛萬余。”萬佛寺已規模宏大。清涼山石窟共有4個洞窟,由北向南,依次編號。石窟東依山,西臨延河。1956年8月6日,由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號窟,為主窟,即萬佛洞石窟。窟平面略呈不規則四邊形。前部寬16.1米,后部寬17.6米,進深12.9米。窟中央鑿石成基壇,基壇高1.43米,面闊11米,進深5米。基壇左右兩側各有一石屏壁連接窟頂。兩座屏壁四面均有浮雕佛、菩薩、羅漢、弟子像。左側屏壁外側有佛涅磐圖和十五級浮屠。基壇上主造像原為泥塑三世佛及二弟子,已毀無存。現有的泥塑三世佛及二弟子像,系1985年重塑。窟四壁浮雕小千佛、釋迦、彌勒、多寶等佛像和凈瓶觀音、文殊、普賢菩薩和千手千眼觀音等。窟內造像題記最早者有宋神宗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的題記,還有金、元、明等朝代的造像或題記。

2號窟,前部面闊為5米,后部寬5.7米,進深4.8米,高4.6米。窟無前壁,呈敞口狀。窟正壁為三世佛及佛弟子像,下方為8尊羅漢像。窟北壁上方為騎象的普賢菩薩,南壁上方為騎獅的文殊菩薩。獅、象前側分別有馴獅、牽象的昆侖奴。窟南北兩壁近窟口處,分別站立一尊護法天王像,戴盔,著鎧甲,倚長劍。南壁護法天王像右下側為童子拜觀音造像。

3號窟,面闊6.7米,高4.8米,進深9米。窟中央九級仰蓮寶座上為龐大的彌勒坐像。彌勒袒胸露臍,闊鼻薄唇,兩耳垂肩,左腿下垂,右腿上屈,喜形于色。彌勒佛高1.8米。窟頂藻井別具一格,由內向外,依次為八卦圖案、二龍戲珠、蓮花、寶相花、佛傳故事等圖案。

4號窟,位于鷲峰巖下。窟平面略呈梯形,窟前部寬4米,后部寬5.9米,深5米,高3米。窟口兩側為浮雕護法天王像。窟四壁用高浮雕手法雕刻成山崖、巖石、行云流水、亭臺樓閣及童子拜觀音、太子游西門等佛傳故事圖像,布局精妙,錯落有序。但因潮濕,風化漫漶較為嚴重。窟頂中央為一覆斗式蓮花藻井。藻井周圍為平棋格式天井。平棋內雕有寶相花、如意云紋、飛龍、朱雀、花卉、幾何紋等圖案。尤其是其中的一組4個飛天造像,雕刻十分精美。飛天繞中心花卉急速旋轉,衣帶飄揚,富有動感。

景區地址: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圣地路清涼山景區內

乘車線路:清涼山景區位于市區中心,可乘1、2、3、4、8、9、11、12、18、22路公交車和旅游專線直抵景區。


>>大埔瞭望臺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对白国产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亚洲另类小说图片视频 | 男人的天堂亚洲日韩欧美激情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