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 > 吳江區旅游

盛澤泰安橋

[移動版] [查看地圖]
盛澤泰安橋

位于吳江市盛澤鎮黃家溪村,跨黃家溪市河。

明崇禎五年(1632)始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1986年7月1日列為吳江縣文物保護單位。

花崗石梁式三孔橋,南北走向。全長20米,中寬2.4米,堍寬3.75米,中孔高3.95米,跨徑5.05米。金剛墻多由花崗石構筑,雜有青石,北橋臺有一石級為武康石,余為花崗石。泰安橋在吳江市兩百多座古橋不算是出眾的,但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絲綢業是吳江的傳統產業,“宋元以前惟郡人為之”,至明代洪熙、宣德年間(1425~1435),“邑民始漸事機絲,猶往往雇郡人織挽”。是時,手工絲綢織造集中在縣境南部,以新杭(今盛澤鎮群鐵村)、黃家溪、盛澤為中心,向北擴及平望、黎里部分地區,向西延至壇丘、南麻全部及梅堰、震澤、銅羅部分地區。絲每兩只值銀二、三分,而織成綾綢便每兩值銀八、九分,織造業逐漸興旺起來。明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獨立的專業絲織手工者——機戶從農業中脫胎出來。明末,絲織小生產者兩極分化,“有(財)力者”不在少數,受人雇織者更是眾多。受人雇織者為受雇,每天早晨立于泰安橋及另一座名叫長春橋(現已不存)的石橋上,待人雇織,名曰“走橋”,又曰“找做”。此風俗一直延至清代。泰安橋成為吳江絲綢歷史和中國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雇傭關系的實物佐證。

信息來源:吳江檔案局

黃家溪村:“先有黃家溪,后有盛澤鎮”,作為盛澤絲綢文化發源地--黃家溪村地處盛澤鎮最北端,由上升、黃家溪、大新三個村合并而成,是全鎮比較大的村之一。現有人口3065人,29個村民小組,826戶。土地面積5600畝,村民營企業共有50余家,企業固定資產達10億元。 2007年7月成立村黨委,有黨員153人,設14個黨支部。08年以來,村級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 黃家溪村詳細信息++


>>蓮云橋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久久toko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综合网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中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二区 | 天天爽天天摸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