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區文物古跡介紹
武陵源景色奇麗壯觀,位于中國中部湖南省境內,連綿26000多公頃,景區內最獨特的景觀是3000余座尖細的砂巖柱和砂巖峰,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在峰巒之間,溝壑、峽谷縱橫,溪流、池塘和瀑布隨處可見,景區內還有40多個石洞和兩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橋。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觀,該地區還因庇護著大量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而引人注目。●概況: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位于中國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張家界市的張家界森林公園、慈利縣的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合而成,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最近又發現了楊家界新景區。億萬年前,武陵源是一片0大海,大自然不停地搬運、雕琢,變幻出今日武陵源砂巖峰林峽谷的地貌。這里遍地奇花異草,蒼松翠柏、蔽日遮天;奇峰異石,突兀聳立;溪繞云谷,絕壁生煙。武陵源的自然價值和濃郁的原……
[詳細] 天波府是山頂上的一塊平臺,周圍環繞數十座懸崖絕壁,場面宏大,遠遠看去就像殘垣斷壘一般,當地人相信這是當年楊家將“天波府”的遺址。這里位于楊家界景區內,烏龍寨附近,適合拍照,是張家界最佳拍攝地點之一。多數游客是在爬上了烏龍寨之后,再步行前往天波府,路上要攀爬一段接近90度的鐵質人工扶梯,非常陡峭,不過扶梯四周有鐵圈維護,可以說是有驚無險。烏龍寨后四面皆為斷壁深崖,不遠處有一孤石鶴立群山,這是傳說的藏寶處——天波府。來之前,以為既然稱為為府,那應該就是一個大房子,至少是一個房子�?烧嬲搅诉@里,才發現,所謂的天波府,就是山峰一座,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為什么取這名字?據傳當年楊家將后代的一支遷居此地,故而這部分景區就稱楊家界,天波府以十二寡婦為平定武陵蠻叛亂,在此處修建的一所指揮所的名字命名。天……
[詳細] 茶盤塔是一個形似巨大的土家茶盤的平臺,身臨其境,可飽覽四周奇妙風光,頓生飄然欲仙之感,平添幾多情趣。該游覽線主要景點有仙人橋、雙合洞、情人幽會、一步難行、舌子巖、天子峰等。仙人橋為紅砂巖構成,橋長26米,寬僅1.5米,飛架于深淵之上。兩端有巨石支撐似橋,橋面兩端隆起的石塊對稱似堡。橋下為萬丈絕壁,云涌霧繞,驚心動魄。從仙人橋東行數百米,一座危崖斷開,大小并出兩塊巨石,前面一塊長約20米,寬僅2米,是極佳觀景臺。但并非所有人都敢站上去一領天子風韻。因為一道寬僅1米、深臨100米的裂縫將二山隔開,唯膽大者可一步跨越前往,大部分游人至此,往往臨澗卻步。故名“一步難行”。距仙人橋約3公里曠谷之中,一座秀峰自然分成兩半,一高一矮,相偎而立,酷似一對男女躲在這深山僻靜處幽會。左側密林里,一塊山石半截露出……
[詳細] 龍鳳庵,位于張家界森林公園的化香坡山埡南.有段山勢緊湊的龍鳳古道,兩邊石壁高聳,綠樹叢生。龍鳳庵位于張家界武陵源區中湖鄉香芷溪化香坡山埡南,此地兩山對峙,“石壁峻峭,擁有臥龍之勢;山林翡翠,飛來仙鳳之形”。因右面高百米的石峰酷似鳳凰,昂頭挺頸,-云天,雙翅微展,似欲飛騰。隔谷相對的峰頂狀似龍頭,昂首碧空,與鳳凰巖構成龍騰鳳飛之景。符合“鳳山龍泉真福地”之相,便在埡側修建龍鳳庵寺廟。龍鳳庵建于明朝隆慶年間,以地形如龍鳳而得名。龍鳳庵坐北朝南,原有二進三殿。雖經明清兩代多次修葺,難免部分殿堂坍塌殘破,所供神像損毀,只存前殿、左右二龍門、左右二鳳門、化香爐石塔等。龍鳳庵是景區內保存較完整、有土家祭祀特色的古建筑院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建筑價值,2011年被列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京西走馬)……
[詳細] 【下天子廟】 正名為“天子廟”,位于天子山西端烽火臺半山腰,坐北朝南。此廟始建于明洪武24年(1391),于清同治9年(1878)復修,面積140平方米,其造型結構與中天子廟相同。三間正殿內供奉的神像除向王夫婦外,還增加了八部都王、楊泗將軍神像,并設有觀音、祖師、三官大帝、文昌帝君、補天圣母、伏羲、神農的牌位。廟門亦為牌坊式建筑,上端正中豎寫“天子廟”三字,下面橫聯已失,兩側對聯為“若向真王者威靈山川,吳天其子之德彼社稷。”對聯亦含“向王天子”四字。向王夫婦塑像前面木牌豎寫同前。廟內有同治9年《配補修建向王天子廟觀音祖師三官文昌補天圣母伏羲神農楊泗將軍八序》石碑一塊。……
[詳細] 看點琵琶溪一帶林木繁茂,巖峰嶙峋,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又一道精彩的風景線。主要景點有夫妻巖、九重仙閣、望郎峰、朝天觀等。夫妻巖:位于山巒頂部一石峰之巔,好似緊相依偎的兩顆人頭浮雕,五官俱全,一個笑意綿綿,一個表情沉穩,二者像是裹在一個大風衣里,把萬千情意彼此傳送。這對“夫妻”已在此屹立了萬億年之久,斗轉星移,風吹雨打,忠貞不移。望郎峰:是一座農婦模樣的石峰,據說從不同角度觀看,“她”會呈現三種儀態,由天真爛漫的少女變為成熟穩重的中年婦女,再變成老態龍鐘的老婆婆。交通在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步行可達門票張家界國家森林景區門票內已含開放時間7:00-18:00(張家界森林公園開放時間)景點位置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西部(金鞭溪上游)……
[詳細] 【上天子廟】 正名“向王宮”,位于天子山東側向天灣,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洪武22年(1389).清乾隆年間續建,廟屬磚石木結構,青瓦覆蓋,面積150平方米。內有正殿三間,供奉向王夫婦木塑神像。廟門系牌坊式磚石結構,上端正中豎寫“向王宮”三字,其下有“為佑善人”橫聯,左右對聯一副,文為“除禍免災在在被向王之澤;感恩戴德人人近天子之光”,內含“向王天子”四字。清代續修時,向王夫婦神像前面添立一塊木牌,豎寫“當今皇帝萬萬歲”七字。整座廟宇在繼承我國古代建筑傳統模式基礎上,注重突出土家族民族風格造型。……
[詳細] 【中天子廟】 正名“天子殿”,位于天子山中部丁心溶,坐東朝西。始建于明洪武23年(1390),復修于清同治2年(1645)。廟屬磚石木結構,形同上天子廟,建筑面積150平方米。內有正殿參政間,供奉向王夫婦木塑金身。廟的上端正中豎寫“天子殿”三字,下面橫聯為“奕業亙古流芳”,兩旁對聯為“向已稱王聲赫濯三千界;天其有子俎豆馨香億萬年”,“向王天子”亦含對聯之中。向王夫婦神像前面木牌豎寫“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廟內存有清同治年間重修向王廟宇的記事石碑一塊。……
[詳細] 賀龍墓位于湖南張家界市武陵源核心風景區的賀龍公園內,松柏環抱。賀龍元帥墓呈方形,正面有夫人薛明題寫的“元帥之墓”,背面只寫“忠誠”、“永垂不朽”幾個字,沒有任何介紹。賀龍雕像豎立在賀龍公園的最高點,群山環抱�!�
[詳細] 造型象征著賀龍元帥的戎馬生涯,賀龍元帥一生奮斗,出生入死,為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立下了豐功偉績,為祖國的建設和國防的強大作出了卓越貢獻,他不僅是桑植人民的優秀兒子,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杰出英雄。……
[詳細]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