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文物古跡介紹
阿爾夏Ⅳ號墓地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區額勒再特烏魯鄉蓋干塔克勒根村,年代為漢。位于額勒再特烏魯山南公路北側溝坡上,呈鏈狀分布,間距10-15米,共4排,20余座,均為大土墩墓,大者直徑7米,高1.3米。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擦庫爾坦墓群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區那熱德牧場,年代為漢。位于區政府北騰格爾烏拉山南小河出山口右岸臺地上,在南北80米,寬20米的范圍內分布40余座,地表見低積石堆,高出地面0.1——0.2米,直徑2——4米,不見遺物。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覺倫吐爾根Ⅱ號墓地[哈爾莫墩鎮覺倫吐爾根村] 墓地在村小學校操場北部,越過圍墻外也有分布,為密集的碎石堆墓,估計有百余座,出土有彩陶碗、通體飾三角網紋和重疊三角紋,陶片也很多。……
[詳細] 巴倫臺溝Ⅰ號墓地位于和靜縣巴倫臺鎮巴倫臺村,年代為戰國-漢。墓地位于黃廟東1.5公里,共有64座石堆墓,大小不一,大者直徑20余米、高僅0.5米,小者直徑1米,為石堆石室墓,出土夾砂紅陶瓶、青銅鏡等。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小札克斯臺墓群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鎮藏德圖哈德村,年代為漢。墓地位于路北草原上,共有60余座,有成片的碎石堆墓和鏈狀土墩墓,大者直徑20余米、高1米,很多小石堆因隱沒于草叢中不易被發現。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拉爾墩擦汗墓群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區那熱德(火星)牧場,年代為漢。位于獨庫公路東側草原上,有20余座石堆墓和兩座大土石墩墓,其一封堆高5米,頂部有凹坑深1.7米,頂直徑30米,底直徑55米,環封堆-有卵石圈,寬8——14米,與石圈相連,又有四條長10米,寬4米的卵石放射帶與更-兩大石圈連接,大石圈直徑100米,其外還圍一石圈直徑170米。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巴倫臺溝Ⅱ號墓地位于和靜縣巴倫臺鎮巴倫臺村,年代為戰國。墓地位于溝內黃廟東4公里,溝南沖積扇坡地上,從南向北共兩排大石堆墓,呈鏈狀分布,每個石堆墓北側有1——3排殉馬坑和小墓,也為積石堆。大墓直徑20余米,高2.3米,小墓石堆高不過1米,直徑0.7——3米不等。共有大墓42座,小積石堆數百個。兩排積石堆之間分布三個方形祭壇,邊長7.2米,高0.5米,周有石砌圍欄。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開門德廷墓群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區那熱德牧場,年代為漢。位于區政府西北4公里山前草原上,呈鏈狀南北一字排開共8座,總長110米,為封土石堆墓,土墩高3米,直徑25米余。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阿勒吞尕松墓群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鎮阿勒吞尕松村,年代為漢。村東600米山前草原上,墓葬封土墩南北向排列,共8座,間距40——60米不等,北面最大者高2.5、徑16米,南最小者高1.4米,直徑7.5米。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阿爾貝墓群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區額勒再特烏魯鄉,年代為漢。位于阿爾夏東7.5公里山前草原上,面積3平方公里,有一鏈狀排列的大土墩墓,一排16座,大者高3米,直徑16米,還有成片的石堆墓。總數在100座以上。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大山口墓群位于和靜縣哈爾莫墩鎮奎克烏蘇村,年代為早期鐵器時代。位于開都河出山口內2公里河岸灘地上,散亂分布,在長1.5公里地域內共有墓葬200余座,均為石堆墓,少部分為大礫石堆,多為小礫石堆,石堆高近1米,直徑3米余。。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阿爾夏Ⅲ號墓地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區額勒再特烏魯鄉蓋干塔克勒根村,年代為漢。位于鄉政府東2公里山前沖積扇上。地表見積石堆,高0.8、直徑3米,共有14座。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哈布其罕Ⅰ號墓地位于和靜縣巴倫臺鎮呼斯臺村,年代為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墓地位于溝口內8公里溝南臺地上,在長300米,寬100米的坡地上分布近千座,全部為石圍石室墓。石圍熨斗形,石室袋狀,單人或多人合葬,行仰身屈肢,有彩陶,帶流器發達,墓地最高處設三座祭壇,以一米高巨石圍成1.85米的圓圈。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灰日柯墓群位于和靜縣克爾古提鄉那英特村,年代為漢。位于灰日柯東1公里山前坡地上。地表積石堆高近1米,徑3-4米,共15座。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哈合仁溝墓群位于和靜縣哈爾莫墩鎮覺倫吐爾根村,年代為漢。位于哈合仁溝出山口一帶,從山溝深處就有零星石堆墓,從山口南500米處開始有墓葬。有圓頂,有的頂部凹陷,共150余座。積石堆大小懸殊,小的高不足半米,徑2.5米,最大高5米,直徑25米余,外有石圍和殉葬、附葬設施。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阿爾夏Ⅰ號墓地位于和靜縣巴音布魯克區額勒再特烏魯鄉蓋干塔克勒根村,年代為漢。天山支脈額勒再特烏魯山向東延伸至此呈岬角狀,其南北分布4個大墓群,總數不下于800座,最南邊一片長280米,寬近100米,共有260余座。全為積石堆墓,北部較大,分布密集。并有兒童附葬和祭祀坑圍繞主墓。這些設施在地表也有小積石堆。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哈爾莫墩城址位于和靜縣哈爾莫墩鎮烏蘭札尕爾村南2公里,年代為漢-唐。南距開都河1.4公里。城內布滿碎石,下面有很厚的黃土層。古城分內外兩重,外城略作圓形,直徑400余米,城墻殘高1——2米,內城為方形,北墻基本完整,長150米,存高2米,城內有一土堆,地面見夾砂紅陶片。1928年,黃文弼先生曾在此調查,稱大城周長1140米,內城周長360米,為漢時焉耆國政治中心。后更正為“疑唐代屯戍之地”。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林場墓地位于和靜縣巴潤哈爾莫墩鎮林場,年代為漢。位于林場北2公里平坦戈壁上,在方圓1公里范圍內共有26座,為土石堆,大者高5米,徑30余米,小者高1米,徑7米,呈鏈狀南北排列,最多一列8座。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漢晉時期古城及墓葬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尉犁縣東南。古城背靠庫魯克山,面對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接龍城雅丹奇觀,西連塔里木綠色走廊,是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山國(墨山國)重鎮。古城平面呈圓形,直徑約180米,面積約9.5萬平方米,有東、西、北3座城門。城墻為“干打壘式”建筑。古城繁盛時期大體在西漢中、晚期到前涼,晉以后孔雀河斷流,營盤逐漸衰落。墓地位于城址北部900米處的臺地南緣,東西長l500米,南北寬250米,墓葬總數約在200座以上。歷經盜掘,破壞嚴重。20世紀90年代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大量漢晉時期文物。這些文物既有本地色彩,又有中原漢文化以及外來文化因素,是羅布泊地區發掘面積最大、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一處墓地。……
[詳細] 科克蘇門遺址位于和靜縣哈爾莫墩鎮覺倫吐爾根村北0.4公里,年代為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遺址分為基本相連的兩片,共一萬余平方米。地層均黃粘土,厚1米余,出夾砂紅陶片、石磨盤、石球、石杵等,其西側農田邊有兩座石堆石棺墓,石堆高2米,直徑8米。為和靜縣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