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周口市 > 西華縣旅游

西華縣十大旅游景點

推薦1
賈魯河
  河南境內有一條流淌了兩千多年的河流,它就是賈魯河。翻開河南地圖,我們可以看到今天的賈魯河發源于新密市,向東北流經鄭州市,至市區北郊折向東流,經中牟,入開封,過尉氏縣,后至周口市入沙潁河,最后流入淮河。它全長255.8公里,我們熟知的金水河、索須河、熊兒河、七里河、東風渠都是它的支流。古時的賈魯河水量充沛,可通舟楫,還時常有洪水泛濫,因此,古人又將它稱為小黃河。今天的賈魯河雖然淺可見底,但它仍是河南省境內除黃河以外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賈魯河可稱得上是一條千年古河。有人考證,認為它的前身就是楚漢相爭時的“鴻溝”。據史料記載,鴻溝乃戰國時期魏國所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開通,故道今滎陽市北引黃河水入圃田澤,東流經開封境內,再南下注入潁河,當時開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灌溉農田。后又經過二十多年的開發,至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連通了濟、濮、濉、潁、汝、泗諸水,成為當時中原大地上的主干水道,以此為主形成了水路交通網和大面積的灌溉區。因此,鴻溝一帶在當時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成為兵家必……[詳細]
推薦2
西華女媧城址
  女媧是中國歷史傳說中的偉大女神,她創造人類,修補天穹,造化世上萬物。經考證,位于縣城北10公里的聶堆鎮思都崗村發掘有春秋時期女媧城遺址,1986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國家、省、市旅游部門和文物部門通過考察論證,將女媧城列為市級重點旅游景點建設項目。同年,女媧城由當地民眾自發捐資,在女媧城遺址附近的女媧古陵處動工興建。女媧城占地60余畝,現有牌坊門、女媧陵、補天殿、媧皇宮、伏羲殿、三皇殿、三清殿和兩側廊房等仿古建筑,古樸典雅,精雕細刻。各殿和廊房供奉有女媧、伏羲等神像及描繪女媧造人補天功績的雕塑和壁畫,創意生動,活靈活現。女媧古陵前更是常年煙霧繚繞、香火極盛。女媧城每逢農歷初一、十五自成廟會,四方民眾蜂涌而至,人山人海,多時日游人達10萬之眾。西華是遠古時代人祖女媧主要活動區域和唯一建都之地,因此,現今的女媧城已成為在全國具有影響的大型女媧祭祀觀光勝地。……[詳細]
推薦3
黃泛區生態旅游區
  黃泛區生態旅游區隸屬于黃泛區農場,該場是1951年1月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建立的,拓荒者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獻給了黃泛區這片神奇的土地,奮力譜寫黃泛區農場的新篇章。70年彈指一揮間,經過一代代黃泛區兒女的不懈努力,昔日“黃泛區”這片“百里不見炊煙起、唯有黃沙撲空城”的不毛之地,如今已建成為花果飄香、林茂糧豐、宜游、宜居、宜業的“中原明珠”。黃泛區生態旅游區就是依托黃泛區腹地的大型現代化農墾企業——黃泛區農場而建立。該景區擁有萬畝連片桃花園區、黃金梨示范園區、櫻花大道和農業休閑采摘園等自然景區,與黃泛區農場場史館(黃泛區博物館),王近山將軍舊居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及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連點成片,是集紅色教育、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區。總投資5.1億元,占地面積18.88平方公里,位于S329與S89交匯處,距機(場)西(華)高速西華西站5公里,交通便利。作為現代農業示范區,該景區規劃合理,設施齊全,民風淳樸,空氣清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黃泛區生態旅游區隸屬于黃泛區農場,該……[詳細]
推薦4
杜崗會師紀念館
  西華縣杜崗會師紀念館位于西華縣城北4公里處的紅花鎮杜崗行政村,由紀念碑、紀念館、雕塑群和辦公用房、商業用房等四部分組成,其前身為杜崗會師紀念碑,后由中央支援革命老區建設撥付專項資金分期分批建成杜崗會師紀念館,共占地32.5畝,總投資500多萬元,建筑面積1500多平方米。紀念碑于1993年建成,位于該館中軸線的最北端,碑高19.38米,象征會師時間在1938年。紀念碑由三個豎面呈“丫”字型組成,上部集于紅色碑頂,寓意三支部隊在中國0紅色武裝旗幟下匯集一體。碑正面有原-副主席張震題詞:“杜崗會師”四個大字,東側是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長、-部長張愛萍題詞“抗日先鋒,萬古流芳”八個大字,西面碑文則具體介紹了杜崗會師的概況。杜崗會師紀念碑1995年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位于中軸線的正中心,集現代建筑和仿古建筑為一體,莊嚴肅穆,氣勢恢弘,建筑面積540平方米。布展內容由……[詳細]
推薦5
國家計委五七干校舊址
  國家計委西華五七干校舊址現為西華縣園藝場,位于西華縣城西2公里,地處城西特色園區核心位置,與黃橋、紅花二鄉鎮接壤,北接省道S102線周鄭路直通鄭州,南接省道S329線西漯路直達漯河,西望全國著名的國營黃泛區農場,工業四路直通縣城。1969年9月,國家經委響應“五七指示”來到西華,五二農場將劉莊中隊土地1949畝、房屋102間交給國家經委辦校,當時稱為國家經委五七干校。1970年6月,機構改革將國家經委撤銷并入國家計委,干校改為國家計委西華五七干校。1975年,國家計委襄樊五七干校合并到此,與物資部、工交政治部、國務院辦公廳、地礦部等十多個單位合辦干校。1979年后,根據《國務院關于停辦“五七”干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1979]40號)文件精神,停辦干校。國家計委將管理權交給地礦部華北石油局,更名為國家計委農副業生產基地和華北石油局農副業生產基地。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經國家計委、地礦部和華北石油局及西華縣人民政府共同商定,1987年5月整體移交給西華縣人民政府,更名為西華縣園藝場至今。……[詳細]
推薦6
三崗革命根據地
  “三崗”系指西華縣艾崗鄉的都城崗、陵頭崗和苗里崗三個村莊。1933年,0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東平等人到“三崗”,協助當地的胡曉初等進步人士創辦“普理學校”(隱寓普及共產主義真理之意),讓貧苦子弟免費入學學文化,宣傳0主張,并發展地方武裝。1936年10月,0中央北方局批準在“三崗”建立0豫東特委和西華縣委。后來以此為抗日革0據地,培訓革命青年4000余人,發展黨員400余人,建立了擁有6000多人槍的“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革命武裝隊伍,建立了以地下0員楚博為縣長、全是0員任區長的地下紅色政權,組織了具有強大政治攻勢的農協會、兒童團、少先隊等革命群眾團體,形成了10萬人的聲勢浩大的抗日大軍,使得當時的“三崗”有“小竹溝”、“小延安”之稱。1940年,-八十一師圍剿“三崗”根據地,抗日革命活動轉入地下。“三崗”根據地建立的四年中,為抗日戰爭譜寫了光輝的篇章,為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卓越的人材。“三崗”普理學校的學生大部分走上革命道路,軍、師級及地廳級以上的干部有100余人。解放后,上級政府劃地52……[詳細]
推薦7
商高宗武丁陵
  商高宗武丁陵位于河南省西華縣城東北15公里的田口鄉陵西村,系商代中興帝王武丁之陵寢,距今約3200年。武丁又稱商高宗,系商代22任國王。他治國有方,是商代鼎盛時期很有作為君主,堪稱一代明君。相傳武丁早年生活民間,知稼穡艱難,即位后志向遠大,思興復殷。后啟用賢人傅說、甘盤為相,國始大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發展達到鼎盛,成為了世界文明大國。據載,當年武丁從商都率群臣前來西華捕滅蝗災并體察民情,因積勞成疾病逝西華,葬于現址。古時的陵墓規模宏大,有載“望之如山”,為歷代帝王崇仰至祭。陵墓前原有廟宇陵園,陵后兩側分置高宗最器重的得力輔助丞相傅說、甘盤陵墓。因歷史上無數次黃河泛濫淤積和人為損壞,廟宇毀廢,僅留高宗主陵墓頂和散落古御祭碑刻數通被收藏。現存高宗主陵高約6米,長寬各百余米。商王高宗陵屬全國現存為數極少、且較完整的奴隸制度時期帝王陵寢。……[詳細]
推薦8
小白莊遺址
  小白莊遺址位于縣城西南里小白莊村南。南北長米東西寬米總面積萬平方米。高出地面約米左右。北臨小白莊西部為漢代漓江故道南距潁河里東部是平原遺址保存尚好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文化層厚米。發現有紅燒土塊灰坑、獸骨、鹿角、蚌殼、石器、陶器。采集有石斧、磨光兩面刀還有鏟、鑿等。陶器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除素面、磨光者外有弦紋、斜蘭紋、方格紋等。這里的鼎足種類較多有鴨咀形分足根有指窩和無指窩兩型。還有大型刻凹槽弓狀足鑿形足等。寬帶口沿器較多。器形有斂口缽鏤孔豆、紅陶小罐、磨光黑陶罐、灰陶高圈足盤寬沿盆、灰陶杯以及紅陶紡輪。此遺址包括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早、中、晚期三種不同文化。對研究河南境內的大汶口文化內涵、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關系及龍山文化各種類型的互相影響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另外在遺址的表層發現有少量的商周時期的陶片。……[詳細]
推薦9
箕子讀書臺
  箕子是我國商代的一位富有正義感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是商紂王的叔父,又是輔國文相,因不滿紂王-,被囚西華而筑臺夜讀。箕子讀書臺也是古老西華的象征。西華在唐代武德年間又名“箕城縣”。周武-商后,“釋箕子囚”,向箕子請教治國大綱《洪范九疇》,并欲用箕子為臣。箕子謝絕,先受命管理山東半島,后東渡朝鮮,成為朝鮮王國的開創者。今平壤郊外有“箕林”,乃箕子陵墓。箕子還有“麥秀詩”等詩文留傳,是他從山東歸鄉時看到遺民故土時的悲傷感慨之作。西華縣城的原箕子讀書臺,為明代所建,解放后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風化倒塌。現今的箕子讀書臺,為2000年社會籌資在原址上重建,位于縣城西北隅百畝湖面之中。臺呈方形,青石鋪就。臺上有方形箕子亭(祠)、青磚砌筑,灰瓦覆脊,不失古代風貌,有如昔日“疇亭夕照”景觀再現。箕子讀書臺或曰祠據《陳州府志》載“華邑箕子之舊封也故城號稱箕城”。清乾隆《西華縣志》亦載:“《史記》武王克殷訪問箕子以天道箕子以洪范陳之。按箕子紂之諸父名胥余封子爵國于箕。因諫紂不聽囚于此。武王克殷釋箕……[詳細]
推薦10
盤古寨遺址
  盤古寨遺址位于西華縣城東北20公里的東夏亭鎮木崗寺村。據傳,中國神話中開天辟地的始祖盤古葬于此地。該村古稱“盤古寨”,其遺址位于該村的東南。因歷代洪水攜帶泥土圍寨淤積,致使原村寨變為洼地,寨內居民陸續遷出。而今該遺址呈現一片水潭,面積約有十余畝。村東有盤古墓遺址,南北2500米,東西500米。因黃河多次泛濫,墓冢早淤為平地。墓旁有“盤古井”,歷年洪水暴雨未曾灌滿,現淤為凹坑。多年前,這里發掘出宋代“盤古寨”匾額磚雕,已被收藏。因該村古時有盤古墓崗,又有百畝寺院(已廢),故后來名曰“墓崗寺”。又因村名帶“墓”字被認為不吉祥,后改名“木崗寺”延續至今。古代,這里是歷代先民和帝王的拜祖祭祀中心之一,共和國建立前曾有百余通御祭碑刻遺存,后被毀廢。盤古寨遺址西距女媧城10公里,東距伏羲太昊陵30公里,是目前全國為數極少的盤古文化遺址,對研究中國和世界遠古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景點位置河南省周口西華縣縣城東北20公里東夏鎮木崗寺村……[詳細]


全部西華縣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亚洲中文精品第1页视频 | 日本高清午夜色 |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免费不卡在线 | 在线看午夜福利片国产片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