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常德市旅游

常德市紅色旅游景點

1、林伯渠故居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伯渠故居
  林伯渠故居位于常德市臨澧縣修梅鎮涼水井村。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間,由林伯渠的曾祖父林長槐任四川宜賓、鄰水縣令時所修。故居坐東朝西,依山而建,門臨池塘,為典型的江南四合院布局,前后為上、中、下三進院,共有大小房間21間,6個天井,平面呈“品”字型。其南北長26.5米,東西長28.6米,總面積約870平方米。1886年3月20日,林伯渠出生于這里,并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1902年,考入湖南西路師范學校(今常德市一中)。兩年后被選赴日本官費留學。1905年加入同盟會,致力于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活動,成為民主主義者。后遭日本政府的禁止,罷學回國。回國后繼續在湖南、東北、上海、南京等地的從事同盟會革命活動。因“二次革命”失敗,遭袁世凱通緝,于1914年再次東渡日本求學。當年加入孫中山在東京創辦的……[詳細]
常德市東方紅博物館
  常德市東方紅博物館,國家三級博物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柳葉湖旅游度假區大河街D109號,主建筑古香古色,是有常德地域特色的“窨子屋”。常德市東方紅博物館于2012年2月由湖南省文物局批準掛牌,由民營企業家黃明軍創辦,國家文物局登記2萬多件藏品。2012年7月榮獲首批“湖南省學習型黨組織實踐基地”稱號;2013年獲得“湖南省紅色旅游景點”授牌;還先后獲得全國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常德市機關黨員學習教育基地”、“常德市非公黨建學習教育基地”等稱號,2020年榮獲“國家三級博物館”、“湖南省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常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1年榮獲湖南省“十百千”示范社會組織等稱號。常德市東方紅博物館占地2畝多,建筑總面積2000多平方,一樓院內設有“黨日活動體驗區”和“非遺研學體驗區”。第……[詳細]
賀錦齋烈士紀念碑
  賀錦齋烈士紀念碑位于常德市石門縣東山峰管理區楓香坡村。該碑由石門縣人民政府、石門縣民政局、東山峰農場、泥沙區公所、泥沙公社管委會投資于1984年1月8日修建。碑為青石制成,呈方柱狀。碑高1.3 米,上部四角起翹,頂部為錐形,陰刻楷書“革命烈士賀錦齋紀念碑”,碑四周建有石圍欄。碑地建筑面積50平方米。賀錦齋,原名文繡,1902年2月6日出生在桑植縣洪家關塾師家庭。1919年,賀錦齋聽說堂兄賀龍帶著隊伍打回了桑植,就毅然參加了賀龍的隊伍。由于他勤奮好學,吃苦耐勞,作戰又機智勇敢,深得賀龍的器重,很長快被提升為排長、連長、營長,6年后晉升為團長。1926年5月,賀龍積極響應北伐軍隊,率部從貴州銅仁出發,沿沅水而下,直搗常德、桃源。部隊進駐常德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9 軍第1 師,賀錦齋仍任團長。1……[詳細]
帥孟奇紀念館
  帥孟奇生平事跡陳列室(帥孟奇紀念館)位于常德市漢壽縣龍陽鎮體育路9號。紀念館于2001年建成開館,李鵬同志題寫館名。館內收藏了帥孟奇大量的珍貴遺物和照片。帥孟奇(1897—1998),1897年1月出生于漢壽縣東鄉(現坡頭鎮)陳家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帥蔭東是同盟會員、辛亥革命志士。1917年帥孟奇與早期共產黨人許之楨結婚。在父親和丈夫的影響下,帥孟奇逐漸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5月,由詹樂貧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月,中共漢壽縣委成立,她被選為縣委委員。1932年10月,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她忍受了非人的毒刑,視死如歸,保守了黨的秘密。1937年5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1939年2月,當選為中共湖南省委候補委員(后為正式委員、常委),兼任常(德)、益(陽)中心縣委書記,領導益陽、……[詳細]
紅二、六軍團桃源指揮部舊址
  中國工農紅軍紅二、紅六軍團桃源指揮部舊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無產階級革命家賀龍、蕭克指揮紅軍在桃源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戰、創建革命根據地留存的紅色遺跡。1934年12月16日,紅二、紅六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從大庸出發,遠襲桃源,并于12月17日取得浯溪河戰斗的勝利,占領了浯溪河、陬市和桃源縣城等桃源縣境大部分地區。紅二、紅六軍團指揮部隨之設立于縣城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在此期間,賀龍、蕭克指揮紅軍開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動。派部襲擊常德守軍,迫敵不能動彈。召開群眾大會,宣傳紅軍政策和抗日主張,破除了國民黨反動派散布的“紅軍殺人放火、共產共妻”的謠言。打開桃源監獄,救出地下黨員和無辜群眾。廣泛發動群眾,擴紅數千,籌餉百萬。打開官倉,救濟貧苦百姓。就地鎮壓惡霸。紅軍的革命活動,得到了桃源人民的擁護。紅……[詳細]
澧縣革命烈士紀念碑
  澧縣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常德市澧縣縣城解放中路蘭江公園內南側蘭江河畔。1984 年,中共澧縣縣委、澧縣人民政府根據老紅軍、全國政協委員張德(原武漢警備區司令員)1980年向湖南省政協遞交的269、272 號提案精神,結合全縣老紅軍、干部、群眾的要求,為緬懷先烈,啟迪后人,繼往開來,決定修建革命烈士紀念碑。該碑于1984年7月30日破土奠基,次年4月5日(清明節)落成揭幕。革命烈士紀念碑莊嚴雄偉,造型別致。占地面積為16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00平方米。碑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底座呈六邊形,高1.5米,面積約70平方米,三面各鋪臺階9級,基緣砌水泥條石凳代圍欄。座內空敞,內置兩口特制“龍量缸”,里面安放著由彭山、桃花灘等地移來的烈士忠骨。碑身為三面折體錐形,每面寬2米,內折6面,每面寬1.2米,碑……[詳細]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津市蘇維埃政府舊址(益泰綢布莊)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津市蘇維埃政府舊址(益泰綢布莊)其瀕臨澧水碼頭,在民國時期屬于津市碼頭最繁華地段。“益泰綢布莊”系20世紀20年代初建成。益泰綢布莊整體建筑風格具有中西結合近現代建筑風格。分為南北兩棟,建筑保存狀況良好。益泰綢布莊原名“怡和洋行”,由英國人經營銷售茶葉、綢緞、砂糖、煤油、五金等產品。“怡和洋行”是湖北鶴峰、湖南石門等地“宜紅茶”運往漢口,經“萬里茶道”遠銷英國、俄羅斯的經銷商,也稱“津莊”。后更名為“益泰綢布莊”。益泰綢布莊是津市僅存的一處革命舊址,是津市目前保存較好的民國時期的代表性建筑,同時對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革命史和萬里茶道茶文化傳播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2019年,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津市蘇維埃政府舊址(益泰綢布莊)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詳細]
漢壽烈士陵園
  漢壽烈士陵園位于常德市漢壽縣龍陽鎮楊旗嘴。1984年,為紀念革命先烈,激勵全縣人民繼承先烈遺志,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漢壽努力奮斗,中共漢壽縣委、縣人民政府作出修建烈士陵園的決定。全縣干部群眾積極響應縣委、縣人民政府號召,踴躍捐款。1987年4月,陵園落成,占地15萬平方米,老一輩革命家帥孟奇為“烈士陵園”題字。園內鑄有革命烈士雕塑像,詹樂貧、陳剛、熊瓊仙等革命烈士及抗日陣亡將士墓安葬在蒼松翠柏之中。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教育廣大中小學生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學習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漢壽縣第一中學、漢壽縣第二中學、詹樂貧中學、龍池實驗學校、西竺山中學、龍陽鎮東正街小學、龍陽鎮南岳路實驗學校都把漢壽烈士陵園作為德育教學基地。每年清明前后,絡繹不絕的學生前往那里……[詳細]
劉澤遠烈士墓
  劉澤遠烈士墓位于常德市武陵區丹洲鄉澤遠村一組。劉澤遠(1907.3—1929.3),字正兆,又名荷初,武陵區丹洲鄉劉拱橋人。1920年春,考入常德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23年考入長沙華中美術專科學校。在進步同學李慶南、周錫嶺等人的幫助下,他閱讀了許多進步書刊,并積極參加省城學生不斷掀起的反帝愛國斗爭,成為-積極分子。同年9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初,他畢業返鄉。在家鄉積極從事教育和農運工作。在被族人推舉為族校校長后,在四官廟創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學文化,學革命道理。這年春天,西郊巖橋寺建立全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后,他隨即發動大家,秘密成立了四官廟農民協會,短時間內會員即發展到300多人。同時,還將當地80多名青年婦女組織起來,成立了鄉村第一個女界聯合會。同年5月,常德城里爆發反苛捐雜……[詳細]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色香视频国产系列 | 亚洲第一网址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影院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