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尖山森林公園AAAA ![]() 五尖山森林公園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五尖山林場,已經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屬幕阜山脈、江漢平原過渡地帶,是一座突出于丘陵的大山,座落在岳陽臨湘市郊1公里處。京廣鐵路、武廣客運專線、京珠公路、107國道依山而過,武廣客運專線穿山而過,有五尖山隧道,可說是沿江、沿邊、沿線。整個公園有山地面積18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8%,立木蓄積總量計10萬立方米。公園由轎頂山、鷹嘴山、周家山、望城山和-山五個山峰組成,故名五尖山。整個山脈呈東西走向,最高海拔588.1米,最低峰海拔90米,一般山地海拔200―300米,坡度為25―35度之間。五尖山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有200多公頃天然闊葉次森林,有大面積的……[詳細] |
![]() | 十三村食文化博覽園AAA 十三村食文化博覽園地處臨湘市羊樓司鎮,京珠高速、107國道、京廣鐵路穿境而過,是一家集三國文化、農耕文化、醬文化于一體的園林式國家AAA級景區,園內古樸典雅,景區占地面積46000平方米,有百果園、千磨坪、古醬窖等自然歷史人文景觀共8處,農耕文化展覽館、德育教育展覽館、十三村形象館食文化展覽館4個、石文化展示長廊共800余米,園內古木參天,四季鳥語花香,是廣大游客觀光體驗理想場所,是湖南省旅游商品購物示范店。……[詳細] |
![]() | 臨湘6501風景區AAA “6501”又名銀水洞。是根據中央軍委1965年一號文件精神而興建的地下軍事工程,從1965年動工到1973年停建,歷時八年。“6501”地勢險要,符合地下工程隱蔽性強的要求。山洞全長17000多米,面積80000多平方米,共分上、中、下三層,上下相通,結構極為復雜,有如“長藤結瓜”,共串有25個廳(室),17個通風堅井,大洞可通火車,小洞均可供汽車行駛,被譽為“天下第一人工洞”、“中國地下長城”,堪稱“神州一絕”。臨湘山水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轄的景區(6501地下軍事工程、江南大漠、龍潭湖)位于岳陽臨湘忠防鎮。所處的臨湘市地處長江南岸,湖南北端,鐵路京廣復線、武廣專線,107國道和京珠高速……[詳細] |
![]() | 大云山國家森林公園AAA ![]() 公園位于湘北岳陽臨湘兩縣(市)交界的大云山。大云山屬幕阜山西北支,自古為江南名勝,道家洞天,志稱盤旋七十二峰,海拔911.1米。大云山集森林休閑,觀光避暑、宗教朝于一體,是人們回歸自然,生態旅游的理想去處。1996年升級為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現轄地1180.6公頃,其中核心游覽面積340公頃。規劃為祖師殿和真君殿兩大景區,48處景觀景點。山上有各種植物16科35屬1230種,有蕨菜、煙竹筍、莓豆渣等綠色食品20多種,古珍樹種12種。大云山自古就是湘北宗教名山,寺廟道觀眾多,每年農歷三月三、九月九上山求神拜佛的香客不計其數。自1999年起,岳陽市旅游局、岳陽縣政府在大云山組織重陽登高節,前來旅游參……[詳細] |
![]() | 云林寺位于湖南省臨湘市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望城峰頂,與馳名湘鄂贛的道教圣地大云山遙相呼應。古寺始建于唐宋年間,歷史悠久;明清年間,佛教道場鼎盛,僧人不計其數,香云裊裊、晨鐘暮鼓、梵音嘹繞,遠至百里外,來寺朝拜者絡繹不絕。古寺坐落在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之中,前屏后障,左侍右衛,玉帶環腰。五尖山重巒疊嶂的諸峰,宛若朵朵蓮花綻放在西天半壁。山間溪水清澈,音如琴聲,梓林似海、峰巒瀑布、珍鳥奇花讓人流連忘返。古寺面向連綿起伏的遠山,俯瞰萬家燈火的臨湘城,極目遠眺,令人心開意解,塵囂頓消,可謂仙山佛國。隨著悠久歲月流逝,古寺幾經興衰,至上世紀末只剩殘跡橫垣,景況蕭然,這座千年古寺在默默等候有緣重振道場,再宣法……[詳細] |
![]() | 龍窖山遺址位于臨湘市東部龍源鄉,距市區37公里,是瑤族同胞稱之為理想家園的“千家洞”。關于瑤胞居岳州境內,首見于唐代《元和郡縣圖志》:“潭州,春秋時黔中郡地,楚之南境……自漢至晉并屬荊州,(晉)懷帝分荊湘中諸郡置湘州,南以五嶺為界,北以洞庭湖為界。漢晉以來亦為重鎮。今按其俗,雜有夷人名徭。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其次是范致明《岳陽風土記》:“龍窖山在(臨湘)縣東南,按鄂州崇陽縣,雷家洞、石門洞,山極深遠。其間居民謂之鳥鄉,語言侏離,以耕畬為業。非市鹽茶,不入城市,邑亦無貢賦,蓋山徭人也。”再是宋馬子嚴《岳陽甲志》:“龍窖山在巴陵北,山實峻極,上有雷洞,有石門之洞,山徭居之,自耕而食,自織而衣……[詳細] |
![]() | 湖南臨湘銀沙灘面積約3000多畝,深50多米,儲沙近億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沙漠,浩浩蕩蕩。沙臨湘銀沙灘江南大漠體為細微顆粒,通身銀白。早晨,沙灘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銀光閃閃,一望無垠,可與北海銀灘媲美,故稱“銀沙灘”。是中南地區唯一的沙漠景觀,亦稱之為江南大漠。您一定很奇怪,在江南地區為什么有這以壯觀的沙漠呢?其實江南大漠并非天然而成,而是現代中國建設歷史的烙印。1958年,由冶金部直管的亞洲最大的國有采礦企業——桃林鉛鋅礦4000多名工人兄弟扎營臨湘忠防鎮,引吭揮汗開采鉛鋅礦石,每天近百噸洗選后的無公害尾砂經管道輸送到此地的山丘間,近五十年的尾砂沉積,積砂成海,故江南大漠還有一個名字叫“……[詳細] |
![]() | 百梅窯址時代為東漢—宋。位于湖南省湘陰縣樟樹鎮百梅村,此為典型的南方宋代窯址。窯址分布在湘江兩岸的百梅村馬草坡、窯堆嶺和親愛村一帶,面積約15萬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時發現,1988年,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湘陰博物館聯合分三處地點進行了發掘。一是在馬草坡路口開5*5米探方一個。文化層厚約兩米,上部有少量宋代窯址堆積,下部為漢代窯址堆積。漢代時期的青瓷器種類以碗、盅、釜、罐為主,器物的造型與風格同青竹寺東漢窯址基本一致。釉色以青釉為主,少量褐釉。青釉開小片,色澤光潔如玉,器物胎質灰白,火候較高。紋飾有方格紋、波浪紋、弦紋、蕉葉紋等。探方中未找到窯床。第二處在窯堆嶺附近,此為宋代龍窯窯床遺……[詳細] |
![]() | 寡婦磯又名臨湘磯、大磯頭。寡婦磯是民間的俗稱。寡婦磯位于臨湘市陸城鎮附近的長江邊,是一座長150m,高7.2m的弧形石磯,傳說很久以前此處為漩渦,下有孽龍經常作患,江邊住著一對年輕幸福的夫婦,一天傍晚,孽龍吞沒正要歸家的漁郎,當妻子趕到時已經很晚了,只看見了丈夫的斗笠和幾塊破船板。傷心欲絕的妻子強忍著淚水,發誓要鎮住孽龍,從此不管白天黑夜,下雨天晴,她總是往深潭里倒石頭,終于鎮住了孽龍,她自己眼淚也哭干了,化成了石頭,此處使被稱作“寡婦磯”。大磯頭占地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從下至上用花崗巖條石砌成三級平臺(可根據江水漲落分級使用)。第一級平臺從長江礁石自然面駁起,高1.5米至3.5米,寬2.……[詳細] |
![]() | 龍潭湖漂流位于湖南省岳陽市臨湘市忠防鎮大壩,景區內群峰疊翠、云繚霧繞、絕谷幽巖、仙壁神石、奇花異木、珍禽靈獸,漂流河道途經多個自然景觀。沿途樹木扶風相掩,深邃的峽谷奇石星布成趣,高含量的負離子幽谷空氣清新,清澈的溪水散發著自然靈氣,讓人置身于仙境一般,將讓您領略“熱情穿越、仙境暢游”的獨特神韻。乘著橡皮艇順流而下,天高水長,陽光普照,四面青山環繞,漂流其間。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激動、一種區別于平凡生活的獨特感受。龍潭湖漂流河長4.8公里,水位自然落差約124米。位于有“湘北門戶”之稱的臨湘市,距臨湘市區僅13公里,距京珠高速桃林口僅8公里左右。龍潭湖漂流地處長江南……[詳細] |
![]() | 臨湘塔位于臨湘市儒溪鎮儒溪村的儒磯山上。東徑113°31′北緯29°62′,建于清光緒七年(1881年),塔為磚石結構,實心、七級八方,保存基本完好。塔高33.436米(未計入塔剎缺失的寶瓶部分)。南偏西20°。首層以下為高2.03米、占地75.3平方米的八方形三級花崗巖塔基座。塔基座以上的每層塔身,均下設束腰磚座,上出疊澀磚檐,八角檐皆出麻石脊翹,石翹頸系鐵質風鐸。凡十字正向均開券形假龕,而其中南向第三、四、五層卻真開佛龕各一個,內置佛像。塔身每層及下檐外粉白灰,下檐冰盤曾施彩繪。該塔倡修者,即清代首任臺灣兵備道劉王敖(公元1829-1887年);塔銘《臨湘塔記》,則由光緒乙丑科舉進士吳獬(……[詳細] |
![]() | 聶市老街建筑群位于臨湘市聶市鎮沿河居委會,自鄢家橋至王爺廟湖坪,長約兩公里,東徑113°49′北緯29°57′,其得名,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從宋代起,聶市便開始在中國的歷史上嶄露頭角,聶市老街南端張家門的張尚祖、張尚陽兄弟聲名顯赫。老街始建時間無考,在明代中期始見諸文字,且已成為全縣七“市”之一。晚清、民國年間,聶市有“小漢口”之稱,常住人口5000多人,大小店鋪200余家,十多家商號印票子,有的除在臨湘一縣通行外,還通行于湘潭、益陽、長沙、武漢等地。今日,街道的形制仍然清晰可辯,還有十幾家商號、住宅、4條小巷、5個碼頭保存完整。各商號、住宅,皆系雙磚封火墻,墻體以條石奠基砌腳,一色青磚青瓦,地……[詳細] |
![]() | 團灣雁峰關建于清咸豐年間,為清代古建筑,位于扼湘鄂咽喉、守“湘北門戶”的臨湘市東南邊陲重鎮詹橋鎮團灣村鴻雁組。距離臨湘城區30公里、詹橋集鎮8公里。雁峰關夾于鳳凰、鴻雁二嶺之中,坐東北向西南,由關墻、關門、古道組成。團灣雁峰關保存較完整,關墻為夯土墻外包砌麻石。東西直抵兩側山麓,條麻石錯縫順石眠砌,砌筑工整。關門為青石券拱結構,門洞寬2.3米。南邊關門口高3.4米,北邊關門口高2.4米,關卡的券拱門眉鐫刻“雁峰關”三字。雁峰關位于南北交通要道上,易守難攻,為軍事要塞,現在,在臨湘市乃至湖南省鮮有這樣大規模的關卡,且關卡上賦有楷書篆刻,同時,系臨湘四十八關之一,對考證清朝臨湘詹橋鎮的地域界限以及……[詳細] |
![]() | 青竹寺窯址時代為東漢。位于湖南省湘陰縣安靜鄉。此窯是研究我國南方早期青瓷生產與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窯址西臨湘江啞河,分布在低矮的丘陵上,南北約150米,東西約50米,面積近萬平方米。1988年1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湘陰博物館聯合進行發掘,在地層0土一塊細方格紋灰陶片上刻有“漢安二年×月二十五日”的殘片,因此確定絕對年代為漢安二年(143)。此窯燒造的主要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器形有碗、盆、罐、壺、盤、瓶、酒樞等,其中罐的數量多,并以折肩罐為其特征。胎質灰白,釉色以青釉為主,開小片,釉色光潔如玉,青翠透明。紋飾主要為粗、細方格紋,釉下刻水波紋、弦紋、蕉葉紋、幾何紋等。窯具為圓形和圓形器托兩種。……[詳細] |
![]() | 臨湘市博物館位于湖南省臨湘市河西南路,緊臨107國道,占地4.2畝,總建筑面積88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500平方米,辦公和其它業務用房380平方米,于1997年6月落成開館,是一個綜合性的博物館。館藏文物有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臨湘的歷史沿革,展示了臨湘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為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博物館除搞好基本陳列外,還充分利用“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塊陣地,積極引進全國較有影響的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精品展覽,熱情為廣大青少年輸送精神食糧。同時也為社會各界承辦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展覽,不斷推出精品展覽。景區地址:湖南省臨湘市河西南路……[詳細] |
![]() |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相信在湘鄂邊界的五指山環繞深處會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神秘所在——6501人工山洞。在陰雨蒙蒙的深秋傍晚,車行駛在湖南省臨湘市郊山間的公路上,從一條蜿蜒的山石路驅進,風光如畫的五指山腳下,一座拱形的山洞口出現在眼前,斑駁褪色的漆紅大字書寫著6501幾個數字。沒有一個游人,沒有一點景區的模樣,普通得就像一座廢棄的采石場,然而,這里面隱藏的奇跡奇觀卻足以讓人嘆為觀止。6501像所有的代號一樣,代表的1965年第一號軍事工程,它從1965開始秘密修建,1973年-閉廢棄,前后歷時8年。當年為何在這群山環抱的山里修建這座浩大的軍事工程,后來又為什么停建,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其相關的資……[詳細] |
![]() | 高家咀遺址位于臨湘市城南三十公里的長塘鎮托壩村上屋組,桃林河東岸的二級臺地上,地勢平坦開闊。東距臨湘至托壩的公路200米,南距托壩鎮50米,西距桃林河30米。遺址保存面積20000平方米,文化層為沙性土壤,厚達1-3米。采集標本有陶器、石器,均系殘片,陶系以夾砂炭紅陶居多,泥質紅陶較少,紋飾按窩多,弦紋、圓戳印紋少。可辨器形有鼎足、器座、圈足、孟形器、折腹缽、斂口盆、盒口圓唇開口沿等。石器有斧、奔、箭簇。這是一處歷經大溪、龍山、商周三個發展階段的文化遺址。2004年1月18日岳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四向各至遺址文化堆積邊緣外30米處。建設控制地帶:四向各至保護范圍外50……[詳細] |
![]() | 位于湖南、湖北兩省交界處,西、南岸近三分之二區域屬湖南省岳陽臨湘市管轄,是湖南省第二大內湖。北、東岸三分之一區域屬湖北省赤壁市管轄,黃蓋湖瀕臨長江,屬洞庭湖水系,是洞庭湖區的一部分。黃蓋湖是古洞庭湖云夢澤的一部分。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湘鄂交界的長江中游南岸,湖南省臨湘市的東北角,屬湘鄂兩省天然邊界,地處長江之濱,距湖北省赤壁市35公里,距“赤壁之戰”風景名勝區9.5公里。公元二0七年,諸葛孔明舌戰群儒,孫權采納周瑜意見,一場驚心動魄的水上大戰拉開了序幕,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其時,黃蓋為東吳水軍主將,在黃蓋湖操練水軍。赤壁之戰后,孫權-行賞,以此湖賜黃蓋,并命名為黃蓋湖(原名太平湖)……[詳細] |
![]() | 龍窖山堆石墓群位于臨湘市龍源鄉,是瑤先人西晉-北宋時的千家峒遺址。北宋祥符三年以后,因戰爭舉族遷離,留下了大量瑤人生活遺跡,總面積約78平方公里。現存“三關九鎖”、石屋、石井、吊腳樓、石墓、青石工程等40多處遺跡,對于研究瑤族的歷史文化及民族遷徙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QQ: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