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面坑白鷺生態公園位于南澳縣后宅鎮東側,以北面坑水庫湖體為中心,依山傍水,環境幽雅,原是南澳白鷺棲息地之一。建設內容包括生態廣場、環水庫生態步道、觀景平臺及管理配套用房等,總占地面積約10公頃。公園擁有生態廣場面積約8000平方米,生態步道全長近2000米,水庫水域面積75000平方米。該地常年有白鷺聚集,白鷺齊飛的場……[詳細] |
![]() | 南澳縣康氏宗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澳縣深澳鎮新街107號,是清嘉慶五年(1800年)有“南澳康百萬”之稱的南澳康氏第五代祖康耀德、康耀美兄弟所建的,堂名“裕德堂”。康氏宗祠(當地人稱康厝祠),它不僅是島上現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當年康氏家族盛極一時的見證,更隱藏著主人“康百萬”傳奇的發跡故事。康氏宗祠由主座三進……[詳細] |
![]() | 南澳島是廣東省內唯一的海島縣。位于閩、粵、臺三省交界海面,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南澳是東南沿海一帶通商的必經泊點和中轉站。南澳城城墻遺址位于南澳縣深澳鎮金山村委會。據《南澳志》記載,明萬歷四年(1576年)南澳城建成,“坐南朝北,高二丈二尺,厚五尺,圍五百丈,面寬七尺,皆甃以石,壕深八尺。”2015年1……[詳細] |
![]() | 龜埕知青住房舊址位于汕頭市南澳縣黃花山龜埕。背依龍頸山,面朝鷹石山,1974年12月動工,1975年4月竣工。由福建省惠安縣建筑隊負責施工,黃花山林場專業隊柯得利負責監督施工,采用條石砌筑,占地面積3720平方米,建筑面積582.5平方米,呈“凹”字形。共大小房間23間。為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住……[詳細] |
![]() | 后宅人民公社舊址位于汕頭市南澳縣后宅鎮隆澳大街,為二層石塊與水泥混合結構樓房。約建于1959年。原為鹽業人民公社,1968年改為后宅人民公社。……[詳細] |
![]() | 大潭摩崖石刻位于南澳縣黃花山大潭東側海灘石上。石刻高1.5米,寬1.6米,楷書陰刻,字徑約0.08—0.2米。字體歪斜,行次不整,大小不同,一鐫:“女弟子歐,七中捨井,一口乞平安,癸巳十一月記。”分四行。二鐫:“李歐七娘同,夫黃捨井,二口,乙未政和五年。”分四行。兩題石刻之間有“匠李一”三字。2015年12月10日,大……[詳細] |
![]() | 二板橋位于汕頭市南澳縣原南澳城西門外即今深澳鎮后宅嶺,架以石,為原隆澳至深澳必經之處。據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南澳縣志》卷十七“交通”載:……長三丈五尺,闊四丈。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間圮,總兵黃龍之夫人捐資建復。在其旁福德廟內有“重建石橋公德碑記”,碑高157厘米,寬54厘米。碑額魏書,每字10厘米見方。碑文正書,……[詳細] |
![]() | 漢壽亭侯祠 即關帝廟。位于南澳縣深澳鎮東南角。明萬歷七年(1579年)副總兵候繼高始建,以后多次重建、擴建、重修。祠坐南朝北,背靠金山。通面寬18米,辟三門于平臺之上,分別有石級可上,門墻石壁,中門寬2米、高達4米,懸山頂抬梁式木結構。過門廊后是天井并東西方走廊,正中一高臺,兩側有石階可上正殿。殿后又建有供奉“桃園三……[詳細] |
![]() | 澳前天后古廟,明萬歷年間建,乾隆五十九年重修。是南澳縣繼深澳天后宮之后最早的天后宮。為勾連搭式硬山頂建筑結構,木雕精美,駝峰多做成草花式或獅子、蟹等造型式樣等。屋脊以嵌瓷形式塑雙鯡魚吐草,魚形龍頭,尾部翹卷。其裝飾題材與風格,顯示出鮮明的地方特色,這也是與海洋文化相融合的微妙產物。廟內現有南澳第一塊網桁碑記——皇明兩院……[詳細] |
![]() | 鄭芝龍坊 位于南澳縣深澳鎮石亭街。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知饒平縣事萬邦俊暨饒澳官紳為鄭芝龍表功而建。坊為石料構砌,三間八柱五樓,高8米、闊10米。坊上有人物、動物雕飾,石梁之間嵌石匾。上首匾刻“鄭芝龍坊”4字。背刻“玉關獨鎮,銅柱永標”八字。下首匾刻“前歷剿三省山寇鐘凌秀紅夷獻俘海寇劉香蕭朝清李魁奇鐘斌等軍功崇禎癸……[詳細] |
![]() | 謝氏宗祠位于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海濱村新街104-1號,祠坐南朝北,三落二天井的格局,主座為穿斗式結構。據 1945年《南澳縣志》記載:浙江補用道謝友德(其父謝國泰)宅縣城(今天深澳鎮)南。其祠約為清道光年間建。內有“藻奮儒林”匾,內容為:(咸豐七年)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兩廣總督部堂一等功爵葉/為/藻奮儒林/明經進士分發儒學……[詳細] |
![]() | 東坑仔遺址位于南澳縣后宅鎮東北面山崗。考古年代為青銅時代早期,屬浮濱文化。1990年發現。文化層出土遺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有大口尊、壺、罐、豆、器座、支座、器蓋、拍、網墜等,其中器座與支座數量較多。紋飾有梯格紋、方格紋、雙線方格紋、籃紋、菱格紋等。其中少量陶器器表施釉。方形六面體的陶拍四面有印紋,這件印制陶器紋樣的工具……[詳細] |
![]() | 象山遺址位于南澳縣后宅鎮象山西北坡朝海的一面。考古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早期。1993年起多次進行調查,在坡地及地層斷面獲得150多件石制品,還有一塊兩面印編織紋的夾砂陶片。遺物分布面積9000平方米。石器類型以刮削器為主,還有尖狀器、雕刻器、石鉆以及石片、石核,其中以人字形凹刮器最具特色。石料以燧石為多,少數為石英、石英砂……[詳細] |
![]() | 明南澳獵嶼銃城位于南澳縣深澳鎮北獵嶼。明天啟三年(1623年)南澳副總兵黎國炳建。該城由上座、下座和嘹望臺三部分組成。用貝灰沙土夯成。上座在獵嶼中部山腰,原高1丈2尺,長圍18丈2尺,有5個銃門。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改建為方形炮臺。城體長54.5米、寬17米、城垣厚1.7米、最高處5.5米,筑5個銃門,營房18……[詳細] |
![]() | 南澳縣烈士陵園創建于1957年,位于縣城后宅鎮北郊后江漁港東側,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園內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紀念碑四座。分別是“解放南澳、建設南澳犧牲烈士紀念碑”、“收復南澎島戰斗犧牲烈士紀念碑”、“邱安烈士之墓”、“徐志宇、劉益良烈士紀念碑”,園內共安葬革命烈士12名,紀念烈士196位。1983年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詳細] |
![]() | 南澳縣海防史博物館為廣東省唯一的縣級海防史專題博物館,位于后宅鎮中興路。隸屬于南澳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1983年5月4日,南澳縣人民政府發文成立“南澳縣海防史博物館”。南澳縣博物館是股級事業單位,隸屬于縣文化局(現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博物館館舍于1987年10月23日第一次興建,位于后宅鎮海濱路西段,兩層框架結構,……[詳細] |
![]() | 南澳縣忠魂墓(故兵墓)全稱“清戍臺澎故兵墓園”,位于深澳鎮吳平寨臨海山坡。規模壯觀,面積3300多平方米,為緬懷古代駐守臺澎將士的陵園。南澳地扼閩粵咽喉,與臺灣一衣帶水,為海上重鎮。明萬歷三年(1575),詔設“協守漳,潮等處專駐南澳副總兵”,指揮調配廣東東路,福建南路的海防。清康熙二十四年(1658),升設南澳總兵,……[詳細] |
![]() | 南澳縣長山尾炮臺位于汕頭市南澳縣海島國家森林管委會黃花村,主管單位是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委員會。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建,嘉慶十九年總督蔣攸铦改建。與澄海大萊蕪炮臺相對,控制由東隴出入外洋之門戶。-戰爭時期,長山尾至鳳嶼一帶洋面,為英國-船停泊、販-的海域。1994年南澳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炮臺,保存良好。城廊……[詳細] |
![]() | 清平樂園位于南澳縣深澳鎮吳平寨新村,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750平方米,設有住房、餐廳、會議室、多功能廳和停車場等,是個可容納30多人的會議、旅游、度假和培訓的理想場所。附近還有總兵府、金銀島、南山寺、忠魂、雄鎮關、獵嶼等多處歷史名勝古跡。地址 廣東省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吳平寨新村……[詳細] |
![]() | 陸秀夫陵園是世人為了紀念他對社會的貢獻,故修墓祭奠,在南澳島深澳鎮青澳村的南山上,相傳始建于元代初年,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潮州府知府郭子章奠基重建,潮州守備稱經翰題書。 用時參考半小時門票 免費景點位置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青澳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