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蘇州市 > 吳中區旅游

吳中區旅游景點介紹

  芥舟園位于東蔡村秦家堡,為秦氏故居,俗稱秦家花園。秦家堡是因南宋時秦觀六世孫秦宗邁定居于此而得名。秦氏系宋代四大名家之一的秦少游后裔。宋末元初,龍圖閣直學士秦觀,因愛洞庭西山風物,遷居于太湖西山島。秦氏以醫學名世,善治傷寒,兼理婦科,累十代而有“秦一帖”之美聲。芥舟園今為十代世醫秦魁元,九代世醫秦少坡,八代世醫秦桔泉的……[詳細]
  后塘橋位于蘇州胥口鎮水橋村。該橋為花崗石單孔拱橋,南北走向,跨南官塘上。橋基礎為武康石;有青石(疑為石灰石),上刻有“普?濟”字樣,應該為宋代古橋構件。后塘橋長22.5米。橋拱跨徑5.1米。橋邊水棧寬闊完整。橋東側楹聯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橋西側楹聯為“合山眾姓重建,道光已丑。”據《蘇州古橋文化》記載始建于……[詳細]
  建于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構成,顯得古雅拙樸。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寬0-一米,高約四點五米,屋頂采用歇山檐式,用八塊條石合蓋而成。“怡泉”為人名,馮怡泉與殷心揖是當年鎮上的兩位好朋友,馮對殷十分信任,外出時曾將畢生積蓄的一百兩銀子存放于殷處,不久馮怡泉因病猝死,膝下無后,殷心揖……[詳細]
  裕德堂花廳位于東山鎮人民街,俗稱海棠椽廳。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1837),原為江淮鹽官周氏所筑,現為東山望族席啟寓后裔席總榮所有。裕德堂花廳主軸線上有門樓、花廳、住樓和書樓等建筑。花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桁,梁、柱、桁等均用方材。上有草架,屋頂間以鶴頸復水椽,制作成軒式天蓬,仰視似盛開的海棠花,故名。廳的兩山均以磨光細磚并……[詳細]
  永安橋又名“王家橋”,明弘治十年(1497)傅潮所建,是一座由花崗巖壘砌而成的單孔石拱橋。橋全長13.7米,橋寬2.2米,橋堍寬2.4米,離水面高4.8米。拱呈孤圓形,高4.2米,厚0.38米,跨度7.8米,橋為南北走向,橫跨興福塘。四根青石橋柱和八根貫橋宮的長絞石聯結酷似矩形的欄箍,從而加強了拱券的強度。橋頭上均刻有……[詳細]
  西津橋位于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西街,明萬歷年間里人茅郊建。西津橋是一座花崗巖單孔圓弧拱石橋,橋作南北向,跨越胥江河的通衢要道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東山吳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橋。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谷旦,木瀆鎮濟善堂募捐重建。全長22米,寬3.05米,橋頂面長1.9米,橋堍寬3.5米,橋離水面4.65……[詳細]
  東崦草堂位于光福鎮楊樹街花園弄,又名徐家花園,或吳家花園。舊《光福志》載:“東崦草堂原為明末光福里人徐鑒湖所筑,故名徐家花園,后經久頹廢,至清道光年間,鑒湖公五世孫徐傅重建。徐傅,字月坡,光福人。自幼穎異,博涉經史,過目成誦,久客楚湘,廣交豪客、名士。晚年歸里,收拾祖業,重建先祖東崦草堂,并擴建,增構看云處等。后有史料……[詳細]
  春熙堂位于金庭鎮東蔡村,門牌204號,房產本姓蔡乃南宋神宗女婿蔡世洪后裔之遺產。今歸吳中區旅游局所有。春熙堂建于清乾隆乙巳年十月。原有大廳、側廳、花園等建筑,氣勢恢宏,裝飾華麗。惜六十年代拆毀。今僅存書房、花廳、花園和后樓。1986年3月25日被吳縣市人民政府公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為“春熙堂花廳花園”。進今春熙堂……[詳細]
  愛日堂位于金庭鎮西蔡村,又名新廳廊,為洞庭蔡氏祖居。乾隆三十年(1766)建,取《法言孝至》中的“孝子愛日”句意來作為堂名,意在追念祖先、珍惜光陰。宅園依山勢而建,現大廳已被拆,僅存位于屋西的花園一座。花園內有書房、邀月亭、旱船等建筑。書房共三間,花園闊13.4米,深11.5米,面積約150平方米。園內以黃石假山為主。……[詳細]
  石樓庵在今江蘇吳縣光福鎮西,瀕臨太湖的蟠螭山上,兩寺相距約1公里。石樓庵創始無考,據縣志載,清初無聲禪師居此,庵有屋十余間,還有龍泉、留余泉諸勝。現庵前有清狀元陸潤庠的“石樓古剎”題額,庵前周圍,翠竹萬竿。石壁精舍在庵西南約1公里的石壁山上,明嘉靖中由憨山和尚始創,名永慧寺,清道光年間重修。山頂一石塢,方廣數廟,四壁巖……[詳細]
  賀九嶺石關,位于蘇州市吳中區天池山與鹿山之間的谷口處。賀九嶺是舊時的交通要道。明正統二年(1437年),在嶺上建有普濟道院,內有玉皇閣、觀音、關圣、玄武諸殿。隆慶年間(1567-1572),在廟外建東西兩個石關,東面石關為花崗石,西面石關為青石。清代又在賀九嶺兩石關之間鋪砌人字形磚街,稱為御道,至今行人不絕.石關建筑結……[詳細]
  葑山寺位于東山西南部的龍頭山上,其山原名葑山,因明初時太湖中有妖作怪,山上筑石龍頭鎮妖而得名。島上風光秀麗,古跡眾多,現有葑山寺,十二生肖石、路公祠、蛇王殿等明清建筑及古炮臺、千年石龜、石龍頭等古跡。明嘉靖年間修建,清代重修,由前殿、后院、東西兩廂組成。清乾隆帝南巡至此,在東廂訴月樓題“二”匾額,意即寺內景色迷人,“風……[詳細]
  敦裕堂位于東山鎮東新街,在東山明代建筑中是最為完整的一座民宅。堂正南向,四周均系磚墻包圍,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中軸線上,有照墻、墻門、轎廳、大廳、堂樓、后堂等,其間均有天井、石庫門、塞口墻相隔,組成各個獨立院落。左右有備弄、廂房、書樓等相連。大廳中間堂房三間,進深七檁10米,接退堂間4米。廳堂的主脊檁正中處,繪有蘇……[詳細]
  虛谷上人墓位于光福鎮蟠螭山南。重修后的墓碑,正中鐫“虛谷上人墓”,右書“富華、蔡耕夙慕虛谷法繪,五下光福石壁,承融宗法師贊助,訪得上人墓址,爰立此碑,以志敬仰。”左書“一九八二年夏日,顧廷龍題并記”。此乃上海圖書館老館長顧廷龍所書。這里,依山面湖,樹木蒼翠,岡巒起伏,附近還有聞名的司徒廟和“清奇古怪”四棵古柏。于是,文……[詳細]
  毛珵墓位于蘇州市藏書鎮天池山塢內。年代:明現墓占地1100平凡米,坐東面西,封土存高1.5米,底徑2米,周圍砌筑青石圍墻。墓道遺存石馬一對,石馬頭部有所損壞,但仍舊仰首垂尾,駿健洗練。文官俑一對,石俑手執笏板,頭戴高冠,身穿寬袖官袍。石俑的頭部為現代修繕所補,較為呆板,有些不搭。毛珵墓是蘇州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古墓,19……[詳細]
  秦儀墓位于西山飛仙山麓的秦家堡,當地人俗稱王墳。墓地約存十畝,封土較完整,高3米,周約40米,南向有青石墓碑和祭臺。碑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立,刻“故宋翰林駙馬都尉元德秦公娥明公主合墓康熙四十二年歲次昭陽協洽之桂月立”。秦儀(1229-1273),字元德,西山秦家堡人,宋代著名詞人秦觀八世孫。年十九即中淳祐七……[詳細]
  諸稽郢墓位于西山秉匯村諸家河頭與陸家河頭之間。諸稽郢,春秋時越國大夫。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曾派諸稽郢出使吳國,通過重賄太宰伯嚭求和,是越國功臣之一。據清康熙年間西山慈里人王維德的《林屋民風》載,消夏灣陸家河秦嘉銓在營造別墅開鑿池塘時得一石碣,上有“越大夫諸稽郢之墓”字樣,字體古樸蒼健,似秦漢時人所書,秦嘉銓即于該……[詳細]
  搖城遺址位于車坊大姚村的大姚山。《越絕書》載:“搖城者,吳王子居焉。后越搖王居之”。大姚山是古搖城的一部分,搖城是春秋時期的一處封邑,初有吳王子受封于此,吳國滅亡之后,又成為越王搖的封地。吳王子和越王搖都是享世卿世祿的王室宗親,他們的受封,正是吳越兩國繼承西周分封制度的實例,受封者不僅得到財產,還得到封邑,包括土地,甚……[詳細]
  張永夫墓位于靈巖山寺下院東側。張錫祚(1672—1724),字永夫,清初詩人,與盛青嶁、黃子云、沈盤同稱“靈巖四詩人”。少年時與住橫山的葉燮學詩,和沈德潛同為葉氏的得意弟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他與沈德潛、張景松、徐夔等創立城南詩社,終日苦吟。后遷居木瀆下沙塘。以授徒、占卜為生,生活貧苦,有時幾日無米做飯,采擷……[詳細]
  徐枋墓位于光福鎮香雪村珍珠塢。徐枋(1622—1694),字昭法,號俟齋,秦余山人,吳縣人,殉節官員徐汧之子。崇禎十五年,中舉人。明亡,遵父遺命不仕異族,隱居于“澗上草堂”,自稱孤哀子。書擅行草,長于山水畫,取法董源、巨然、荊浩,關仝,亦宗倪瓚、黃公望,與楊無咎、朱用純并稱“吳中三高士”。終身不入城市,賣畫自食,例不書……[詳細]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v2020在线播放 | 在线免费在线观看的a | 在线不卡日本v2019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 婷婷色五月中文在线字幕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