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后晉的劉悟真所建。宋時章盛棄官不做來此修真,以藥療民疾,邑人彭梅叟因感激而建閣紀念。清咸豐五年(1858)太平軍攻入安福城,將閣付之一炬。現存的“洞淵閣”為同治五年(1866)全邑捐資在廢墟上重建的。“洞淵閣”共兩層,高12米,寬14米,占地面積近200平方米,磚木結構,翹角飛檐,歇山頂,一潑水風格,魚吻、寶葫蘆鎮屋脊。每二層四周均有回廊,登高遠眺,武功山在云海中若隱若現,俯瞰腳下的滬水河,漁帆點點、竹排成行,順水蜿蜒而下。環看山城美景盡收眼底,那聳入云天的東山文塔,格外秀美。難怪少年時代旅居安福幾年的著名作家杜宣,樂不思蜀,晚年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到安福的山水之美和對在洞淵閣上嬉戲的留戀,甚至還有重訪洞淵閣的念頭,因年高身體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對此他不無遺憾。
洞淵閣前有一口水井,叫“清凈源”,水質純凈、甘冽。相傳建閣時的棟梁,由道士施法術,從水中取出。此傳不足為信,但它能證明閣的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去。
閣的兩邊是一條Y形古街,街的盡頭為吊橋。據說當年的兩頭各有一條千斤鐵牛鎮水,現已成為埋入泥沙中的塵封歷史了。此橋又叫集仙橋。傳說該橋建好的當天晚上,橋上鑼鼓喧天,徹夜不絕于耳。第二天早晨,街民們上橋一看,只見橋上赫然寫著“呂洞賓”三字。
平都鎮:平都鎮為安福縣治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總面積7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725畝,森林面積53100畝,人口7.6萬,轄19個行政村,155個村民小組,142個自然村。鎮內有孔廟、東山文塔、洞淵閣、蓮舫庵等名勝古跡,自古人才輩出,涌現出王庭王圭 、歐陽必進、王造時等歷史名人。 平都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圍繞“開放強鎮、…… 平都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