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武威市 > 涼州區旅游

高昌王和西寧王墓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高昌王和西寧王墓
高昌王和西寧王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昌王和西寧王墓位于武威市涼州區永昌鎮石碑溝村。

1973年和1984年,武威文物普查隊前后兩次調查。地面已無封土,均為家族墓,且有立碑,分別為“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簡稱“高昌王碑”)和“西寧王忻都公神道碑”(簡稱“西寧王碑”)。1990年,在高昌王墓地發現1座磚室墓,出土有唐代海獸葡萄銅鏡和元代白瓷豆4件、銅鐘1件等遺物。高昌王碑青石質,碑殘,蟠螭首,殘高1.3米,寬1.9米,厚0.52米。碑身殘高1.82米,寬1.73米,厚0.47米。碑陽漢文楷書36行,行殘41字,碑陰為回鶻文,內容詳細記載從巴爾術阿爾忒的斤到太平奴八代回鶻亦都護高昌王世系、事跡及回鶻族起源、流派及西遷等。翰林學士承旨奎章閣大學士趙世炎篆額,元代著名學者虞集撰文,大書法家、禮部尚書巎巎奉敕書丹,由高昌王帖木兒補花于元統二年(1334年)在其父紐林的斤墓地立。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移至武威文廟保存。西寧王碑仍在原地,青石質,龜趺座,蟠螭首,高5.8米,寬1.6米,厚0.45米,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組成。碑身正背兩面刻字,正面為漢文楷書豎行,背面為回紇文,記載元平章政事斡欒及其先輩有功元朝,其父忻都公被封為西寧王事跡及回紇在河西居住和發展歷史。中書參知政事知經筵事危素撰文,中書右丞同知經筵事陳敬伯篆額,滕國公張□書丹。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立。

高昌王碑記載了回紇在甘肅河西居住和發展的歷史,填補了《元史》和《新元史》的空白,是研究斡欒家族及回紇史、河西走廊多民族史的珍貴文獻文物資料。高昌王碑、西寧王碑是國內現存最大的漢、回鶻文和漢、蒙文對照的碑刻,對研究回鶻族的起源流派,漢、蒙、回鶻族的關系以及元代文學、書法、雕刻藝術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永昌鎮:永昌鎮位于城區北面,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5700畝。轄22個行政村,即白洪、張英、校西、校東、東坡、煙下、中溝、南溝、和寨、和豐、山高、石碑、劉沛、梧桐、馬旬、水么、張興、下源、上源、白云、張義、羊桐村,下設18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563人。鎮政府駐劉沛村。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1963萬元,財政收入26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5…… 永昌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磨咀子和五壩山墓群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五月天激情在线麻豆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 亚洲国产午夜理论片大全 | 亚洲国产嫩草在线视频 |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