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玉山城內,有一處綠草茵茵、樹木蔥蘢的所在。這里,矗立著我國著名醫學家、醫學教育家黃家駟先生的雕像。他以近代知識分子特有的那種睿智與深沉,默默關注著人世間的安康、幸福。在雕像前肅立瞻仰的人們會告訴你,這座公園叫做“黃家駟公園”。家鄉父老把對這位醫學大家的崇敬和追思濃縮為一種樸素的情懷。
很少有人知道,這座為紀念黃家駟而設立的公園,同時也是玉山縣人民醫院的后花園。相信黃家駟一定很滿意后人的安排——即便故去多年,他依然能置身自己最熟悉的環境之中,與自己最熱愛的病人相守相依。
1941年夏天,黃家駟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公費留美的資格。炙手可熱的20個名額,他占用了一個,成為當時唯一一位醫學專業留學生。10月抵美后,黃家駟順利進入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師從歐美胸腔外科專業化創始人約翰·亞歷山大教授。名師手下必出高徒,更何況黃家駟有著勤奮好學的品性。他很快在同學中嶄露頭角,隨同導師訪問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時,他為該院聞名的外科主任埃爾弗瑞德·布拉洛克教授表演了精湛的支氣管造影術。在那個尚未告別屈辱的時代,黃皮膚黑眼睛的黃家駟用雙手塑造了全新的國人形象。
4年后,二戰硝煙漸漸散去。已通過全美專家考試取得外科專家資格的黃家駟迫不及待地搭上了太平洋上第一班通航的美軍運輸機。經過3天3夜的顛簸,他終于再度踏上了故國熱土。旅途0了點小意外——在印度轉機時,黃家駟不慎丟失了行李,但全套開展胸外科手術的器械設備卻完整無缺地被他帶了回來。
這套“劫后余生”的手術器械很快派上了大用場。回國后第二年,黃家駟在上海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和紅十字會第一醫院創建了胸外科,開始收治晚期肺結核、肺膿腫癥、食管癌腫等危重病人。他率先開展控制壓力-下的開胸手術,建立各種類型的肺切除和食管切除術。在他手術刀下起死回生的中國曲藝家協會原編審郗潭村曾無限深情地說:“黃大夫,您救治過的病人不會忘記您!”
黃家駟的一生,為中國心胸外科事業立下了篳路藍縷之功。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寬裕。很多人勸他聯合開業,通過合理手段撈點收入。對此,黃家駟總是一笑了之:“我感興趣的是當一名好教師,當一名好的胸外科醫師。”在他看來,唯有這樣的評價才值得奮力爭取。1959年,黃家駟創建了8年制中國醫科大學。身為校長的他,和藹依舊,學生們經常為校長能夠準確地叫出自己的名字而感動不已。直至耄耋之年,黃家駟還親自招收研究生,惦記著如何將畢生所學悉數傳與下一代。“師道垂世,永志不忘。”開門弟子石美鑫用這樣8個字緬懷恩師。
學能致用,當為幸事。一位外科醫生最陶醉的時刻,無疑是手持鋒利的手術刀,在無影燈下干凈利落地與病魔搏殺。靠手術刀安身立命的黃家駟很難認同這種說法。在他看來,外科醫生的頭條戒律就是,“能用非手術療法治療的疾病就一定不要拿起手中的手術刀”。
與黃家駟熟識的人都知道,他的房間里長年掛著一幅名畫的復制品。畫作名為《醫生》,是英國畫家盧克·法爾茲的作品。畫中,通宵未眠的醫生靜靜守候在垂危病孩的床前,一旁的病孩父母焦慮而憂傷,已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予醫生身上。救死扶傷的醫道職責和使命,從遠涉重洋苦學醫技那一刻起,就深深銘記在黃家駟心中。
“黃家駟有一種對待事業的韌性,認準了的工作,他是敢于堅持到底的。”吳階平對老友身上那種近乎執拗的脾氣印象深刻。為了普度眾生的濟世理想,黃家駟竭盡心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84年5月14日,黃家駟感覺身體不適,從東單外交部街宿舍步行到首都醫院看病。突然發作的心室顫動,最終擊倒了這位勤勉一生的老人。離世的當天上午,他還給醫科院辦公室打來電話,囑買火車票,準備去濟南參加醫學生物工程會議。臨終前3天,黃家駟還邀集知名專家準備第3次修訂他1959年主編的《外科學》。黃家駟逝世后,經《外科學》編委會一致通過,第四版的《外科學》命名為《黃家駟外科學》。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閵娧呭骄闂佸壊鍋嗛崰鍡樼閸垻纾奸悗锝庡亽閸庛儲绻涢崗鑲╁ⅹ闁宠鍨块幃鈺佺暦閸ヨ埖娈归梻浣虹帛鐢紕绮婚弽顓炶摕闁绘棁娅g壕濂告煏韫囨洖校闁诲繐鐗忕槐鎾存媴閸濆嫷鈧挾绱撳鍕獢鐎殿喖顭烽幃銏㈡偘閳ュ厖澹曞┑鐐村灦閻燂紕绱撳鑸电厽妞ゆ挾鍎愰崕鎴犵磼鏉堛劌娴い銏″哺瀹曞崬鈻庨幋鐐搭啌闂傚倷绀侀幖顐ゆ偖椤愶箑绀夌€光偓閸曨偆鍙€婵犮垼鍩栭崝鏍箚閻愭番浜滈柟鎵虫櫅閻掑搫霉绾攱瀚� QQ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鍊块柨鏃堟暜閸嬫挾绮☉妯绘悙缂佲偓閸愩劉鏀介柣妯虹枃婢规ḿ绱掗悪鈧崹鍫曞蓟閵娾晜鍋嗛柛灞剧☉椤忥拷107485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