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業博物館由清華大學規劃設計,占地面積近萬平方米,分設絲綢王國、百年輝煌、絲織繭摩、印染服飾、表演展銷等五個展區。在設計及布展中采用原汁原味表現手法,復原室內場景,再現永泰絲廠與“絲都”歷史風采。絲業博物館以無錫南長區永泰絲廠原有建筑為基礎,建成了中國絲業博物館,見證無錫在中國絲業歷史上承前啟后的角色。
絲業博物館,不僅為清明橋古運河景區增添亮麗風景,也為中外游客走進無錫,了解歷史,見證中國民族工商業自強不息發展的足跡提供了一個重要載體。蠶絲之鄉無錫絲業發達,客商云集,“絲碼頭”聲名遠播。上世紀初,民族工商業風起云涌,憑借上海開埠機遇,以周舜卿、薛南溟為代表的錫城繅絲企業家圖“實業救國”之夢,經三十余年勵志奮進,將無錫絲廠總數,蠶絲產量、品質和出口地位推至國內榜首,無錫亦因此勇立世界潮頭,成為國內外公認的“絲都”。
如果說無錫絲業是中國絲業發展的縮影,那么位于古運河畔的永泰絲廠,在中國絲業舞臺乃至世界舞臺上曾經演繹過一出精彩的史劇,人物鮮活,韻味悠長。據專家介紹,永泰絲廠1896年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資創辦,1926年整廠遷回無錫南門外大公橋堍,由薛南溟之子薛壽萱實行現代化科學管理,所產“金雙鹿”名牌白廠絲暢銷歐美許多國家。
博物館展廳分為四個區域,A區為序館,展現中國絲業的歷史,突出無錫“絲都”的影響,B區為制絲館,重點介紹無錫絲業發展的興衰,C區為絹紡印染針織館,展現絲織行業及其產品的特色,D區為珍寶館,展現富有價值的絲織“寶貝”。展區前后以絲線作為材質元素,貫穿兩棟建筑,寓意各區域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