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姚北重鎮臨山的戚少保祠,是為紀念我國歷史上戰功卓著的明代民族英雄、抗倭名將戚繼光而建的一座紀念性建筑
明嘉靖年間,倭寇經常侵擾我沿海州縣,臨山成為抗倭的前沿陣地。朝廷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抽調抗倭名將戚繼光入浙參戰。同年夏,任寧紹參將,浙東三衛(定海衛、觀海衛、臨山衛)均受其節制。
戚繼光在臨山衛共署守了三年左右時間,在署守臨山期間,以他非凡的軍事才能,加上嚴明的軍紀,對群眾的愛護,“戚家軍”神出鬼沒,勇敢善戰,常常打得倭寇暈頭轉向。故倭寇一聽戚繼光之名就聞風喪膽。他的功績為臨山的歷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受到群眾的愛戴和崇敬。
早在明代嘉靖年間,當地人民即將城隍廟改建成“參將祠”,以紀念這位在臨山立下顯著戰功的民族英雄。光緒廿三年(1897年),臨山人民又集資,在臨山衛城內蒼山之北,鳳山南麓重建了祠宇,改名為“戚少保祠”。祠座北朝南,闊9.20米,深7米,分三聞,明間梁架為抬梁式,結構簡練,無飾件,屋面硬山造,小青瓦覆蓋,屋前有一小庭院,屋后有一方池。四周圍砌以磚墻,中間開一臺門。臺門上鐫“戚少保祠”四字。取少保者,因戚繼光后曾官封太子少保。
戚少保祠于1987年6月被列為余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山東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歷官都指揮,曾署大寧都司。戚繼光自幼學文習武,17歲時父親去世,襲職任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當時,倭寇不斷侵擾東南沿海地區,戚繼光曾寫詩明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升署都指揮僉事,對所屬3營25個衛所進行整頓,加強訓練,鞏固山東海防,使倭寇不敢輕易來犯。…… 戚繼光詳細信息++
臨山鎮:臨山鎮位于杭州灣南岸,余姚西北,是浙東著名的“三衛”之一,全鎮境域面積49.7平方公里,海岸線2.9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萬余人口。臨山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全鎮平均氣溫為16.2~16.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9~4.4℃,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8.2~28.7℃,全年無霜期為234~246天。臨山歷史…… 臨山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