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珍珠城位于距北海市東南36公里的營盤鎮白龍村。白龍珍珠城為正方形,南北長320米,東南寬233米,周長1107米,總面積合14670平方米。
城墻內外砌火磚,中心每10公分一層黃土夾一層珍珠貝貝殼,層層夯實,珍珠城因此得名。城墻周圍可見古代加工作坊的遺址和明代欽差大臣《李爺德政碑》《黃爺去思碑》等的遺跡。殘貝散落,遍地皆是,可見當年采珠之盛。傳說古時曾有白龍盤旋于此,得名白龍城。因白龍城瀕臨大海,盛產質優色麗的上等珍珠,古城墻內外砌火磚,中心每層黃土夾一層珍珠貝貝殼,層層夯實,故又得珍珠城之美名。這里歷代都是采珠進貢的基地,城內現在設有采珠池、珍珠亭、采珠太監公館、寧海寺等景觀。北海有關珍珠的話題很多,傳說廣泛。其中有名的傳說:
“割股藏珠”
相傳明代時,皇帝聽說白龍海中有寶珠一顆,光照海天,但有巨鯊二尾守護,多年無法采得,特派太監坐鎮白龍城強迫珠民下海采捕夜光珠,結果造成珠民死傷無數。采珠能手海生歷盡磨難,幸得珍珠公主救助,終于得到了這顆夜光寶珠。太監將珍珠收好,快馬加鞭,直奔京城,剛到三里外的楊梅嶺下,忽然海面泛起白光,一查之下,寶珠竟不翼而飛。太監只好又趕回白龍城,用更殘忍的手段強逼珠民尋珠,為拯救珠民,珍珠公主再次獻出了寶珠。太監謹記教訓,將自己股部割開,塞入夜光珠,包扎嚴實后,立即起程回京。豈料走過楊梅嶺時,晴天霹靂響徹天際,一道閃電劃向大海,太監大驚,割開傷口,珍珠早已不在。驚嚇過后,太監自知無法交差,于是吞金自盡,據說珍珠城外的一堆黃土,便是當年太監的葬身之所。
另據史料記載,唐宋時期許多到合浦地區販賣珍珠的波斯人為免途中遭遇劫掠,“遂將珠藏于股中”,由此可見,“割股藏珠”也是確有其事的。
“合浦還珠”
相傳東漢順帝時,南珠已成為吸引中原商賈的磁場。合浦郡軍官收受賄賂關閉合浦珍珠市場,一時間珠販絕跡,珠鄉經濟支柱崩潰,餓殍遍野。后,會稽孟嘗替任郡守,移風改政,開放珠市。珠蚌重還合浦,合浦經濟復蘇,成為富庶之鄉。“合浦還珠”遂震爍史冊,傳為佳話。
在市區汽車總站或北海汽車客運中心乘到營盤鎮的班車可達。
營盤鎮:北海市鐵山港區營盤鎮位于北海市東端,鐵山港區南部,瀕臨北部灣,盛產珍珠,是世界名珠“南珠”的故鄉。轄10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109條自然村,263個村民小組,12800戶,2004年底全鎮總人口57837人。其中農業人口55173人,總面積99.8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3022.9公頃(其中水田656.5公頃),林地1572公頃。2004年,全鎮工業總產…… 營盤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