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石器時代
禹會村遺址又名禹墟,位于涂山南麓,蚌埠市西郊禹會區秦集鄉禹會村。分布范圍自合體東岸至大堤下,遺址到村東、村南,東西寬約300米,南北長約2000米,面積約60萬平方米,是一處較大的龍山文化時期遺址。禹會村遺址地表遺存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以夾砂紅褐陶為主,另有少量器物為夾谷殼、蚌末陶;陶器陶胎厚重、火候低;器形有罐、碗、缽等,鼎足有側三角形扁足、“鬼臉”式空足和尖錐足等。陶器的紋飾以素面為主,有少量劃紋、弦紋、繩紋和捺窩紋。根據遺址分布特點和采集的標本分析,禹會村遺址是淮河岸邊的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晚期的一處較大的古人類聚落遺址。根據C測定為距今約4100年,與傳說中的大禹時代基本相符。
禹會村遺址出土的遺物兼具南、北方文化的特點,又具有淮河流域自己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南北文化在此碰撞、融會或傳播的事實,對于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2007年,禹會村遺址被列入國家文明探源工程。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銊х彾闁割偆鍠嗘禒鍫㈢磼鐎n偒鍎ユ繛鍏肩墪閳规垿鎮╁畷鍥舵殹闂佺粯甯$粻鏍蓟閻旇櫣纾奸柕蹇曞У閻忓牏绱撴担鍝勵€撶紓宥勭窔瀵鎮㈢悰鈥充壕婵炴垶鐟$紓姘舵煟椤撶儐鍎戠紒杈ㄥ浮椤㈡岸宕卞▎鎴炴闂備礁鎼悮顐﹀礉瀹€鍕叀濠㈣埖鍔栭幆鐐淬亜閹扳晛鐒哄ù纭锋嫹 QQ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旈敮鍋撶粭娑樻搐缁€鍐ㄢ攽閻樺疇澹樼紒鐙€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107485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