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于2013年3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共計1943處,另有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47處。2013年5月3日正式對外公布。
延慶古崖居
  古崖居,國家級3A旅游景區,位于八達嶺長城西北20公里處。和八達嶺長城一樣,都是在延慶悠久歷史長河中,古人留下的神奇壯觀的人文遺跡,堪稱“千古之謎”、“千古之奇”!先后榮獲“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風景名勝區”、“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首都文明景區”、“綠色平安景區”、“延慶縣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市級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它是中國目前已發現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在一條不到10米寬的山溝兩側,距離谷底近10萬平方米的陡峭花崗巖石壁上,遍布著人工鑿刻的147個石室。石室大小不均、形狀不一;有的套間平行,有的復式兩層,有的甚至極類似現代居民樓的“三居室”。其中…[詳細]
四方洞遺址
  河北省承德市鷹手營子東北1.5公里的柳河岸邊有一個山洞,因洞口呈較規則的四方形,人們稱之為四方洞。此處為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承德城南鷹手營子礦區營子鎮東北1.5公里處山腳洞穴內。洞口朝西北方向,柳河西岸處。其洞口呈方形,俗稱“四方洞”,又稱“大方洞”。該遺址是河北省境內發現的第一處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也是在燕山山脈深處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足跡,對研究承德地區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面積約44000平方米,洞內春暖夏涼。1988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河北省文物研究…[詳細]
化子洞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化子洞遺址位于承德市平泉縣黨壩鎮瀑河東岸的一處高于水面約6.5米的二級臺地上。2000年春發現。洞口上部巖石外凸約3米,形成一巖廈。洞內現已坍塌,無法進入。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對黨壩鎮化子洞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地層堆積厚約4米,文化層可分為11層。其中以第7層較為重要,此層由一層灰燼一層土相間堆積而成,分層現象明顯,最厚處達0.88米,每一層厚約2至4厘米不等,有的土層表面有局部輕度的燒結面,推測應是一處人工用火遺跡。出土遺物有石制品、骨器和動物骨骼。石制品以細石器為主,以燧石為主要原料。細石核以小型的船底型為代表,細石葉數量很…[詳細]
孟家泉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孟家泉舊古器文化遺址位于河北省玉田縣城東石莊村北,北依京沈公路,西臨榮輝河,南靠京秦鐵路,周圍地勢平坦,交通發達,村莊稠密,景色宜人。遺址東西長90米、南北寬75米,原為一水域廣闊的水泉,也是榮輝河源頭之一,八六年水泉出現干涸現象,時有群眾挖山取土,發現龍骨,即動物石,為此被確定為舊古器時代文化遺址。一九八六年六月,中國科學院與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李毅來孟家泉,同市縣文物部門共同試掘,并對部分出土標本做碳14測定,認定孟家泉遺址為舊時器時代文化遺址,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一九八六年九月,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教授進行勘察,給予高度評價。十月,中科院李毅、董視安等人正式發掘,…[詳細]
篩子綾羅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篩子綾羅遺址,位于河北省蔚縣下宮村鄉篩子綾羅村東200米,為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面積為100000平方米。1979年考古發現有石器、陶窖、夾砂灰陶等物品,是研究龍山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2013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吉林大學考古系,以及張家口博物館聯合組成的張家口考古隊,繼1979年發掘了蔚縣三關遺址之后,又在蔚縣陸續發掘了篩子綾羅、四十里坡和莊窠等多處新石器時期的遺址,這些遺址不僅出現了仰韶時期的文化遺存,同時還出現了紅山文化和龍山文化等多種文化重疊的現象。在篩子綾羅遺址,考古隊同樣發現了7座房屋遺址和多個灰…[詳細]
三各莊遺址
  三各莊仰韶文化遺址(距今約6000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七間房鄉三各莊村,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100米,面積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2米,內涵豐富,采集的標本有彩陶,紅陶、磨光陶以及骨器、石器等。該遺址尚未進行考古發掘。…[詳細]
啞叭莊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東周位于滄州市任丘城3.5公里處,當地俗稱“疙瘩頂”,遺址分布范圍約6萬平方米。啞叭莊遺址面積較大,地勢北高南低,文化層積厚0.2——5米。1989年和1990年春秋兩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滄州地區文管所聯合組隊,對遺址考古發掘,共發掘面積1300平方米,發現不同時期的灰坑130個,水井7眼,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和玉器1300余件。…[詳細]
萬軍山遺址
  萬軍山遺址位于遷安市楊各莊鎮萬軍村北50米處的萬軍山上。山為梯田狀,山頂為平臺,青龍河、冷口沙河在山腳下交匯,兩河由東、北兩面環抱萬軍山,山上土質疏松,呈褐色沙土。1990年3月,河北省文物局組織的文物普查隊在遷安境內普查時發現此遺址。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遺址面積15000平方米,文化層東薄西厚,約1--2米,地表散布著大量的陶器殘片和石器。陶片多為夾沙褐陶和泥質紅陶,紋飾以壓印“之”字紋居多,條紋、席紋次之,繩紋素面較少。兩側斷崖處暴露有灰坑,內涵豐富。1992年6月3日至7月4日進行試掘,試掘面積2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盆、紅頂缽、陶鬲等陶器,還出土了大量石器。萬軍山遺址,風景優美,有…[詳細]
莊窠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莊窠遺址位于河北省蔚縣常寧鄉莊窠村北,該遺址面積較大,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有仰韶、龍山、早商、夏家店下層、漢、遼各時期的遺存。遺址以南臺地遺存最為豐富,文化層厚達5米,斷崖處可見灰坑、墓葬遺跡。遺址龍山暑期的遺物有石斧、夾砂灰陶的細繩紋鬲、折沿素面盆、圜足豆等。這些器物均與鄭州二里崗上層器物極為相似,屬早商時期,是張家口市發現的一處重要的遺址。2013年7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三關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戰國位于河北省蔚縣西合營東崗地上,西鄰三關河。周圍地勢平坦,遺物暴露較豐富。主要為相當仰韶文化的遺存,還有相當龍山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和戰國文化遺存。遺址斷崖處可見灰土層和灰坑,灰土層最厚達5米。三關遺址相當于仰韶文化的居址,均為矩形半地穴式,房內有圓形豎井型灶坑。居址的穴壁和居住面均抹有草泥土,經火燒烤,表面堅硬平整,居址內有柱洞五個,分布于中間和四隅各一個。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圜底缽、葫蘆瓶、紋口彩陶缽、夾砂紅陶甕等。陶器中細泥陶和夾砂陶最多,泥底陶和夾蚌黨陶次之。紋飾除素面外,有線紋、繩紋、弦紋、篦點紋和彩陶精陶以黑陶為之,兼用黑赫、黑紅兩種。圖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圓…[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又黄又湿又高潮不卡网站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日本乱码伦电影 | 中文字幕日韩第一页 |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