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益陽市 > 南縣旅游

南縣涂家臺遺址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南縣涂家臺遺址
南縣涂家臺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時代:新石器時代

涂家臺遺址發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隨后經過了1994年的重點調查,1999年的考古發掘,并于2006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位于益陽市南縣南洲鎮大郎城村東部一不規則的臺地上,臺地高出周邊稻田約1~1.5米。遺址往北200米處有2處直徑三四十米、高4米余的土崗,當地人稱炮臺,1986年,益陽地區博物館曾在此發掘戰國墓1座。

涂家臺遺址是洞庭湖區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遺存,在洞庭湖區新石器時代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上承距今8000余年的彭頭山文化,下接距今7000余年的皂市下層文化時期,是解決彭頭山至皂市下層文化相互連接的重要遺址。距今約6800年的湯家崗文化前期的某些文化因素在該遺址中有所表現,一些器形表現出皂市下層文化與湯家崗文化的過渡形態。兩種文化存在于同一遺址,涂家臺遺址是第一例。其墓葬是迄今為止洞庭湖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的墓葬,是洞庭湖地區一處極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它不但擴大了洞庭湖地區早期新石器時代的分布范圍,而且對研究洞庭湖地區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體系、文化發展序列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遺址坐落在一近似長方形的臺地上,屬洞庭湖區典型的臺地型遺址。遺址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薄不勻,不同部位的保存狀況也不一致,中部偏南旱年開挖水渠及建房對遺址有一定程度的破壞,亟待保護。遺址在1999年曾發掘過一次,發掘面積不多,只240平方米,且發掘探方均已及時回填保護起來,遺址基本保持原貌。

調查發掘證實,遺存中有喪葬區、生活區、生產區,在距今8000年至7000年的遺址中顯現出這些社會功能的區分,為我們研究早期新石器時代聚落形態、社會結構及經濟形態提供了重要信息。遺址、墓葬0土的精美陶器,制作精良、形態規整,紋飾紛繁復雜,在彭頭山文化陶器器類單純、粗獷的基礎上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早期新石器時代陶器發展演變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為后來湯家崗文化繁縟規整的陶器紋飾找到了淵源。

涂家臺遺址反映出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與發展,“豐產女神”是一種帶有對女性生殖崇拜的器物,在我國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存中十分罕見,是此階段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研究母系氏族社會發展十分難得的資料。古墓中的尸骨骨架保存完好,是研究古人類體質學、古人種學的重要標本。

目前,涂家臺遺址已經入圍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延伸閱讀:

·第八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皂市遺址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107485100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婷婷在线 |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 特黄特色三级在线看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线路久久人妖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