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以后,許多朝代都修建過長城。西漢為了保護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除修葺秦長城以外,又加建了東、西兩段長城:西段經過甘肅敦煌,一直建到新疆;東段則經內蒙古的狼山、陰山、赤峰,東達吉林。秦、漢長城所經過的地區,包括黃土高原、沙漠地帶和無數高山峻嶺與河流溪谷,因而筑場面工程采用了因地制宜、就材筑造的方法。在黃土高原地區,一般用土版筑,如現存臨洮秦遺址。
玉門關一帶的漢長城,則用沙碑石與紅柳或蘆葦,層層壓疊而成,殘垣高5米許,層次至今清晰可辨。無土之處,則壘石為墻,如赤峰附近一段。山巖溪谷則雜用木石建造。這個偉大工程曾動用了幾百幾千萬勞動力,不知犧牲了多少生命才建成的.長城在中國歷史的長久歲月中,許多封建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曾經對它進行過多次修筑;我國古代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它貢獻了智慧,流盡了血汗,使它成為世界一大奇跡。不論是巨龍似的城垣,還是扼居咽喉的關隘,都體現了當時設防的戰爭思想,而且也標志著當時建筑技術的高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