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蘭烈士陵園位于東蘭縣城西更鬧坡,原占地面積94.7畝,建筑面積29720.5平方米,園內設:大門亭廊、仿古排門、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塔、韋拔群烈士陵墓、解放東蘭烈士紀念碑、英雄群雕、著名烈士石雕像、紀念亭、紀念活動廣場等紀念建筑設施。其中烈士紀念館內陳列版面展線長190米,陳列史料、文物600余件,展覽內容有:《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剿匪》、《援越抗美和抗美援朝》、《對越自衛還擊戰》、《將軍及紅軍老干部》、《悼念先烈活動》、《開創未來》等九個部分,共八個展廳,面積1420平方米。2009年是韋拔群誕辰115周年,為舉行紀念活動,縣委、縣政府決定對烈士陵園進行改擴建,東蘭烈士陵園擴建部分總用地面積為120畝,建設用地面積為88.2畝。工程設計建設項目有將軍園、將軍雕像、-廣場、韋拔群烈士紀念館等組成。
東蘭烈士陵園始稱“韋拔群烈士陵園”,1956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撥款興建。1958年,張云逸大將題寫了“革命烈士公園”園名及“革命烈士紀念塔”塔名;1963年2月“韋拔群烈士陵園”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0月15日,國務院把東蘭“革命烈士公園”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園名更為“東蘭烈士陵園”;1988年5月,-上將題寫“東蘭烈士紀念館”館名;1995年12月,“東蘭烈士陵園”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8日被共青團中央列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07年8月,自治區紀委把東蘭烈士陵園列為廣西黨員干部教育基地。解放以來,東蘭烈士陵園一直是全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
韋拔群是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毛澤東、彭湃、韋拔群)之一,廣西農-動的先驅,百色起義領導者之一,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領導者之一。 韋拔群(1894年—1932年),曾用名韋秉吉、韋秉乾、韋萃。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東里村人。壯族。韋拔群于1921年開始領導農民鬧革命后,由于深受各族人民的敬愛,人們群…… 韋拔群詳細信息++
陳洪濤(1905—1932),原名陳素華。壯族。武篆區上圩村人。 1924年,他考取百色省立第五中學,被選為該校學生會主席。不久,他組織“東鳳留邕色學會”,被選為百色分會會長。1925年退學回鄉,投身于韋拔群領導的農民革命運動。同年冬,國民黨廣西省黨部在梧州開辦宣傳員養成所,韋拔群以國民黨東蘭縣黨部名義,選送陳洪濤到該所學習, 學習期間, 他加入中共梧州支…… 陳洪濤詳細信息++
黃大權(1898—1933),字子衡。壯族。武篆區那烈村人。1915年,畢業于東蘭高等小學校后,在當地私塾任教。1916年初,棄教投軍,隨韋拔群到貴州參加討袁護國軍熊克誠部任戰士,數月后,即離開部隊回鄉,到泗孟村任教師。 1921年9月, 黃大權參加韋拔群組織的“改造東蘭同志會”、“三三”和“九九”革命同盟會,到蘭木、泗孟一帶進行宣傳,組織農民協會,擴大…… 黃大權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