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七軍前委舊址——魁星樓,位于東蘭縣城西南部30公里的武篆鎮政府內,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武篆民眾籌款興建,是座木石結構的四層六角塔樓,底寬7米、高18米。1923年,韋拔群組織農民攻打東蘭縣城時,作戰指揮部設于此樓。1926年至1927年間,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和武篆區農民協會在此樓辦公。
1930年春夏,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前敵委員會設于此樓,前委書記鄧小平和軍長張云逸就在樓上辦公和住宿。這期間,鄧小平以東蘭為中心,領導右江人民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在武篆舊州屯舉辦了紅七軍、東蘭和鳳山縣蘇維埃政府黨員領導干部訓練班,親自編寫《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號》、《蘇維埃的組織和任務》、《黨的問題》三種教材,親自登臺給學員講授;在韋拔群的家鄉東里村開辦農民政治夜校,創辦了右江第一個共耕社——東里共耕社。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還在樓上召開軍前委會議,作出“收復百色”的重大決定。平時,鄧小平與張云逸、雷經天、韋拔群、陳洪濤、黃大權等同志經常在魁星樓上召開重要會議,運籌革命大計。
紅七軍前委舊址魁星樓是右江革命標志性遺址之一,是區內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1963年2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魁星樓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保護范圍:以魁星樓欄桿為基線,東面外延9.20米武篆至蘭木公路為界,西面外延7.80米至武篆鎮政府辦公樓為界,南面外延8.40米至武篆鎮政府大院為界,北面延伸32米以水塘為界。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界線為基線,向東外延11米至武篆鎮電影院,向西外延20米至武篆鎮政府宿舍樓,向北外延210米至武篆小學路口,向南外延60米至武篆鎮政府宿舍范圍內。
武篆鎮:武篆鎮位于東蘭縣西南部,是中國早期三大農-動領袖之一韋拔群的故鄉,是右江革0據地的策源地,是-、張云逸、韋拔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生活過的地方,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該鎮風景優美,田園風光秀麗,革命遺址、遺跡眾多,其中魁星樓(0紅七軍前委舊址)、列寧巖(廣西農-動講習所舊址)等遺址被自治區確定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后代瞻仰革命先烈…… 武篆鎮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