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歷史文化旅游區座落于福永街道大茅山東麓,擁有文天祥事跡、鳳巖古廟、龍王古廟和鳳凰古村落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
景區主體鳳凰山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座低矮山脈,屬粵東沿海蓮花山系,被譽為“寶安第一山”。山系呈南北走向,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從北至南橫跨沙井、公明、福永、西鄉等地,主體位于西鄉與福永境內,山脊軸線呈月牙形,最高峰為福永與西鄉的界山大茅山,海拔376米。鳳凰山在清朝被列為新安八景之一。據清康熙年間《新安縣志》記載:“鳳凰巖,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廣數丈,洞澈若堂室,相傳有鳳凰棲于內,故得名”。鳳凰山有著非常濃厚的人文氣息。山下的鳳凰古村是文天祥族人后裔的祖居和民居,始建于宋末年初大德年間,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據清康熙年間《新安縣志》記載:“鳳凰巖,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廣數丈,洞澈若堂室,相傳有鳳凰棲于內,故得名!鳳凰山最重要的文化就是“福文化”,它在元末明初對文天祥的祭祀里傳承并發揚光大,鳳巖古廟是深圳非常重要的一處祈福勝地。由于鳳凰山的福文化特,因此鳳凰山被稱為“鳳山福水福盈地”鳳巖古廟始建于宋末元初(大德年間),屹立在鳳凰山的半山腰,依山傍海,殿宇恢宏,香煙繚繞,晨鐘暮鼓,不絕如縷,成為深圳乃至周邊地區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該古廟是文天祥的曾孫文應麟為了紀念文天祥所建,相傳文應鱗來此正值歲荒,為便于了解災情、他在大茅山巔建了一座望煙樓,只要晃望到無炊煙的村莊,便立即派人去救濟。有一天,文應麟出外查看災情,走到鳳巖,看到這里地勢奇特,山嶺峻秀,奇石多姿。他便打算在這里建一座廟來紀念自己的曾祖父文天祥。恰好當夜他又作了一個夢,夢見觀音老母叫他在鳳巖建“鳳巖古廟”。
于是,他便籌資修建了這座廟,一則供奉觀音老母,二則紀念文天祥。因為這一緣故,遠近居民和游人都喜歡到這里進香祈福,廟內香火一直很盛。廟內建有文天祥紀念館和應麟亭,以紀念文氏先賢。
明朝孝宗弘治年間,文天祥義軍將士的后人鄭士忠,得中進士后來到鳳巖古廟。鄭士忠感戴觀音菩薩的恩德,在鳳巖古廟右側刻下了“凈瓶灑甘露”的巨大石碑,以作紀念。這塊石碑如今仍在,完好無損。
“圣水玉泉”建在石級道上,半山亭側,相傳是觀音大士想游人爬山到此,已經是口干頸渴,特幻化一道伏流云泉在半山亭側,以便游人解渴,品泉聊憩。
鳳凰山石刻群位于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村鳳凰山森林公園鳳巖古廟內,是寶安區現存唯一一處摩崖石刻群,內容豐富,刻藝精湛,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地址:深圳市寶安區福永鎮鳳凰村
類型:森林山
游玩時間:建議4-5小時
開放時間:6:00-22:30(冬天18:00封山,夏天18:30封山,22:30封園即廣場、公園周邊)
門票信息:免費開放。
鳳凰社區:鳳凰社區總面積9.80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設用地面積為4.5平方公里,基本生態控制線內土地面積為5.3km2,主要為鳳凰山森林公園、屋山水庫和七瀝水庫,位于生態控制線范圍內有基本農田2.07公頃。鳳凰社區是目前福永街道最大的社區,下轄18個居民小組。2014年底,鳳凰社區有常住戶籍人口2100人,“文”姓居多,均是南宋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侄子的后代。暫住人…… 鳳凰社區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