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大理崇圣寺,建于唐代南詔時期。寺內的雨銅觀音,是極富傳奇色彩的一尊觀音造像。據明代大理著名文人李元陽《崇圣寺重器可寶者記》:“寺之重器有五:一曰三塔,二曰鴻鐘,三曰雨鐘觀音像,四曰證道歌,佛都匾,五曰三圣金像。”可見雨銅觀音在崇圣寺的地位。
《南詔野史》云:崇圣寺的雨銅觀音像鑄成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為“立像,銅鑄而成,高三丈。”是一尊鎏金觀音像,頭著寶冠,細腰跣足,左臂下垂執甘露瓶,右臂上舉,袒胸下裹薄裙。
當時,觀音殿前廊有大鐘,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閣中供有地母神,大殿對面還塑有韋陀菩薩,但占地面積較小。清咸豐年間,雨銅觀音殿毀于兵火,銅像之兩手及衣角亦有損壞。直至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時任大理提督的蔡標,才將其損壞部分修復。
上一世紀50年代初,雨銅觀音殿,由超塵、超俗的兩位和尚守護。到了十年-期間雨銅觀音也未能幸免于難,被作為“破四舊”的對象砸碎回爐。如今的雨銅觀音殿,是在原先的舊址上于公元1999年擴大重建而成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面積4384平方米。
進入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門,參觀了“永鎮山川”的巍巍三塔和擁有云南第一大鐘的建極鐘樓后,沿著寬闊的通道,登上數十級臺階,就可邁入雄偉的雨銅觀音殿。殿內居中的2.2米高漢白玉須彌座上,有1.8米的貼金銅鑄蓮花座,蓮花座上站立著8.6米高的銅鑄貼金雨銅觀音。重鑄的雨銅觀音,根據清末遺存照片精心復制,重11噸。
關于雨銅觀音的來歷,民間還有兩段神奇的傳說:其一是說,雨銅觀音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即公元899年。當時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發誓鑄一銅觀音像,鑄至觀音像之肩部時,所準備的銅已用盡,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天上突然降下銅雨,滿地都是銅屑,高僧滿心歡喜取銅雨鑄像,竟然不多不少,為鑄造雨銅觀音所需之銅。高僧以為冥冥中有神相助,于是取名為“雨銅觀音”。
其二是說,鄭買嗣滅南詔蒙氏政權,自立大長和國之后,鑄佛萬尊以為他殺南詔王室八百人的懺悔,并“集十六國之銅”鑄高一丈六尺的雨銅觀音像。
雨銅觀音殿其神態莊嚴靜美,慈祥嫵媚的女性臉頰,結實挺拔的男性身材,左手持凈瓶,右手食指似正在點甘露水救化眾生,具有大理早期觀音的特點。
有人說這就是南詔中、晚期大理地區男性觀音向女性觀音過渡時期的特征。雨銅觀音的離奇傳說和坎坷經歷,使她成了倍受游人們關注的對象。如今,重修的雨銅觀音殿前,終日香煙繚繞,善男信女們不絕于途。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閵娧呭骄闂佸壊鍋嗛崰鍡樼閸垻纾奸悗锝庡亽閸庛儲绻涢崗鑲╁ⅹ闁宠鍨块幃鈺佺暦閸ヨ埖娈归梻浣虹帛鐢紕绮婚弽顓炶摕闁绘棁娅g壕濂告煏韫囨洖校闁诲繐鐗忕槐鎾存媴閸濆嫷鈧挾绱撳鍕獢鐎殿喖顭烽幃銏㈡偘閳ュ厖澹曞┑鐐村灦閻燂紕绱撳鑸电厽妞ゆ挾鍎愰崕鎴犵磼鏉堛劌娴い銏″哺瀹曞崬鈻庨幋鐐搭啌闂傚倷绀侀幖顐ゆ偖椤愶箑绀夌€光偓閸曨偆鍙€婵犮垼鍩栭崝鏍箚閻愭番浜滈柟鎵虫櫅閻掑搫霉绾攱瀚� QQ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鍊块柨鏃堟暜閸嬫挾绮☉妯绘悙缂佲偓閸愩劉鏀介柣妯虹枃婢规ḿ绱掗悪鈧崹鍫曞蓟閵娾晜鍋嗛柛灞剧☉椤忥拷107485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