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大理市旅游

大理市旅游景點介紹

楊杰故居
  楊杰故居,2012年1月7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大理古城廣武路,是愛國將領楊杰的故居。楊杰是白族人民的杰出代表,其故居作為楊杰先生曾經生活、學習、成長的地方,是其家族的祖居地,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也是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重要建筑。楊杰故居原為祖父楊宣建蓋的一院“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建筑。1917年在原住宅后又擴建一院“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由于失修,前院的大門、后院主房、南北耳房已毀,現僅存前院兩層樓房正屋及后院左右兩廂樓房各一幢。2016年,大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楊杰故居文物本體進行了保護修繕,即:東正房、南廂房、北廂房的揭頂修繕,西主房落架后遷回原址修繕,南、北耳房、大門、照壁的恢復及場院的修繕,建筑占地面積752.98平方米,建設規模為1220平方米,……[詳細]
金鎊寺漂來閣
  大理金鎊寺漂來閣,一座年代明確(永樂十三年至洪熙元年,1415~1425)的明早期滄海遺珠,建筑風格、形制與云南其他幾個已確定為明早期的木構很有對照研究的意義,比起洱海西岸那個年代不明卻又非要說是元代的圣源寺觀音閣研究意義大太多了。這個三間小殿雖然外觀平平無奇,內部的梁架、斗拱卻原真性極強,古意盎然,闌額七朱八白與地藏寺經幢、石鐘山石窟一脈相承,斗拱、大梁上還有難得的彩畫遺存;壸門形花板代令栱、轉角用鬼斗、卷云形耍頭等都是典型的元末明初早期云南木構特征,平面還是個“角部一柱造”。……[詳細]
  龍首關遺址在大理市北42公里,喜洲上關村西側,古稱龍口城。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詔王皮邏閣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其他五詔,由蒙舍詔(今巍山)遷都太和城,建立南詔國后,為防御吐蕃南下侵撓,以龍首關,作為南詔太和城北面關隘。此后,歷代統治者對龍口城都作了興修加固。明洪武年間,大理衛指揮派周能在龍口城的基礎上修筑龍首龍。龍口城城墻遺址猶存,依山勢修筑南、北兩道城墻,各長約100米。南北相距500米,在北城墻還筑有一道月牙形的城墻,成為上關城的甕城,現殘存的城墻底部寬約15米,高約5米,用土夯筑而成。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南詔王皮邏閣在唐的支持下兼并了其他五詔,由蒙舍詔(今大理巍山)遷居太和城,建立南詔國后,為防御吐蕃南下侵擾,以龍首關作為南詔太和城北面關隘。《蠻書》卷五載:“蒙……[詳細]
  云南省原衛生廳鼠疫防治所舊址位于大理市,年代為1954年。云南省原衛生廳鼠疫防治所舊址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陽溪碉樓位于大理市,年代為民國。上陽溪碉樓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祈永寺大殿位于大理市,年代為清代。祈永寺大殿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老君殿建筑群位于大理市,年代為清代。老君殿建筑群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陽和塔位于大理市,年代為清代。陽和塔為大理州第八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理市下關街道人民街113號白族民居四合院,建于20世紀40年代。整體布局和工藝體現了民國大理地區白族傳統民居的建筑風格和精湛的工藝水平。 建于20世紀40年代,為喜洲 “復春和”商號尹氏古宅。1950年為大理地委辦公、住宿院;1981年成立大理州文化局時,作為文化局辦公院一直沿用至2004年。2004年后曾作為大理白族文化傳習所。2015年,院落修葺完畢,辟為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該建筑坐西向東,為傳統的“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相結合的合院式民居建筑,整體布局由正房、南北廂房、照壁、南北耳房、南北門樓、后花園組成。大門位于院落南端,院落北門樓為東北漏角的隨墻門。正房為二層單檐硬山頂,前廊式土木結構建筑,抬梁式梁架結構,通面闊三間11.54米,通高8.86米。該院三坊主體建筑形……[詳細]
古生戲臺
  古生古戲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中心,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是福海寺的重要附屬建筑之一。 古生古戲臺坐東向西,高8米,寬7.1米,戲臺前部進深5米,后部(化妝室)進深2.5米,全是石條支砌,戲臺為抬梁,穿斗相結合的單檐歇山頂建筑。戲臺的樓頂龍脊高約2尺,用云紋飾的青磚砌成。古生古戲臺南北兩側的照壁高5.5米,寬4.77米,壁的檐口下做有花空裝飾線。古生古戲臺建筑結構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外形美觀,做工精細,彩畫典雅,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古生戲臺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理城隍廟大殿位于大理古城蒼屏街東段南側,是為供奉大理城的守護 神-城隍而建。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 初,明正統年間知府賈銓重修,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60年)李元陽主持重修。 清同治年間受損,光緒年間重修。民國年間,殿內塑像被毀。城隍廟座西向東,原建筑有大門、兩廂房、大殿。解放后,大門、南廂房被拆除,僅存大殿及北 廂房。……[詳細]
大理海洋世界
  大理海洋世界2019年6月8日,滇西首座海洋主題公園——“大理海洋世界”在大理市海東新城建成開館。“大理海洋世界”外觀呈藍色,造型設計為波浪形,總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其中游覽觀賞面積超過1.8萬平方米。場館結合云南獨有的民族特色景觀和原生物種,打造獨具一格的展示效果。館內飼育鯊魚、水母、海龜、海豚等30多種水生動物,500多種魚類品種,展示了海洋世界的豐富多彩、無限魅力。以后將推出俄羅斯職業運動員高臺跳水、花樣游泳、水下芭蕾和美人魚表演、婚紗攝影等項目。館內設置14大海洋主題業態全方面展示深海秘境和蔚藍色的海洋。其中包括:海豚表演館、海岸旅程、海洋探索、河川生態區、奇幻雨林、珊瑚海底花園、夢幻水母、危險海岸、海獸島、極地旋風等展區,將神秘浩瀚的大海濃縮后搬至海洋世界中;在裝修設計上均融……[詳細]
  大理銀梭島位于大理洱海東南,面積23300平方米,遺址分布于島的北部,現存面積約3000平方米。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00平方米。遺址中心區文化堆積保存較好,最厚處達6.8米。遺址的中、上層堆積中含有大量的螺殼和遺物,現場對螺殼的采樣和統計發現,大部分的螺殼尾部被人敲打過,以便于食用。出土大量遺物,其中以陶片最多,約有30噸,根據顏色和質地,陶器可分為夾砂橙紅陶、黃陶、夾砂灰陶等。通過細篩篩選,獲取了大量的小動物骨骼和小件器物等,編號小件器物多達14000余件,可分為陶、石、骨、牙、蚌、玉、銅器七大類,以陶器、青銅器、石器等最引人注目。青銅器中,鍛打的青銅魚鉤制作精美。另外,還清理出石墻、柱洞、灰坑、火堆、水溝、墓葬等遺跡……[詳細]
云南提督府舊址
  云南提督府舊址位于大理古城復興路南部西側,西連博愛路、南連蒼坪街、北至紅龍井。明代為分巡迤西道署,清康熙二年(1663年)云南提督駐扎大理,建為云南提督衙門。云南提督全稱云南提督總兵官,從一品,節制臨沅、鶴麗、普洱、開化、昭通、騰越六鎮總兵,直接統轄提標左中右三營,兼轄楚雄協,武定、大理城守等營,是云南最高武官。云南提督下設中、左、右三營,轄馬戰兵九百名、步戰兵二千一百名、守兵九百名。云南提督的設置標志著清初云南綠營兵制基本形成。云南提督是一省最高軍事長官,肩負著維護清政府在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統治的主要職責,是領導“改土歸流”的主要軍事力量。清代二百五十年間,先后有五十多任提督駐守于此處理軍務,居中馭外,運籌帷幄,為云南邊疆的發展和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安寧做出了積極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詳細]
15、將軍洞
  將軍洞俗稱將軍廟或利濟將軍廟,坐落于龍尾關西北斜陽峰麓。 傳說此地有洞可通漾濞,洞內藏有兵書、寶劍,洞口有老虎守護。有說洞口在李宓將軍塑像下,又有說在山后或廟前大榕樹下。未建廟以前,李宓將軍牌位原設在下村的龍王廟內,直到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李宓族裔呈請朝廷,獲準后方建“唐李公之廟”。“將軍洞”座西向東,背靠蒼山,俯視龍尾關,萬人冢,戰街(鴛浦、紫云街),千人冢,與廟宇同在一條軸線上。在廟北側有一溶洞,清泉涌出,常年不斷,灌溉著上村、下村、打漁村的千頃田地。幾個村的民眾受益后,呈請封李宓將軍為“利濟將軍”,成為管水利之神,有詩作證:“灌溉良田數千頃;利濟美名萬古存。”將軍洞廟宇的建筑形式雖經明、清、民國和現代多次修建,但整體布局未變,氣勢雄偉、莊重。 將軍洞泉水潺潺、林……[詳細]
龍尾關城樓
  龍尾關城樓在龍尾古城南端,背靠龍尾城,前臨水流湍急的西洱河。土木磚石筑就的一座敵樓,樓下通關,書有“龍尾關”三個大字,樓上兩層駐有重兵守關。樓檐口下懸“龍關鎖鑰”一塊橫匾。關下的西洱河上建有一座木橋,名“清風橋”。唐開元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詔王閣邏鳳建龍尾城后改建為石拱橋,稱“黑龍橋”。龍尾城是南詔政權對南御敵的天塹,建城至今已1260余年,此城也與上關的“龍首城”同樣是屯兵御敵重要關隘。因蒼山自北向南勢如游龍掉尾,故稱“龍尾城”、又名“下關”。南城門命名為“龍尾關”,城堞西南延至“江風寺”的“天生關”,東北延至“鎖水閣”,全長約四公里,筑有碉樓四座,歷經千年滄桑,現僅存打漁村一座,其他三座已蕩然無存。這里地險景美,不愧是御敵防守,固若金湯之城池。龍尾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唐天寶十年(公……[詳細]
大理馬氏宗祠
  馬氏宗祠坐落龍尾古城內中丞街下段,現中丞街18號,占地約二畝左右。原有宗祠已倒坍,僅遺存大門、圍墻內是散落的瓦礫。1937年族人馬崇六出資重建,建成后規模是出檐大門,門上面橫匾書刻馬氏宗祠,是時任玉龍書院校長的族人馬明遠書并刻制的老匾。大門兩邊為二層土木結構,建有明、清式民居鋪面各一間,后面小天井,正面照壁,中間寫有“扶風世澤”四字,是時任玉龍小學校長的族人馬德御所書,照壁兩邊有小月宮門。入內北面廂房五間,前面是通道和小花園。緊靠廂房是坐北朝南三開間殿堂式建筑的祠堂,前有一個大平臺。祠堂東有廚房三間。祠堂平臺和廚房前是大天井,種植有花木。 馬氏原籍江蘇宜興市。一世祖馬易寶授玉歷將軍,于明朝洪武年間隨傅友德入滇,平云南后,鎮守下關,留居屯田,至今已傳十八代。 馬氏宗祠重建后,每年七……[詳細]
蒼山神祠
  蒼山神祠位于大理古城西蒼山中和峰麓。神祠為南詔時期建,現存一殿二廡,為清嘉慶、道光年間重修。 唐貞元十年(公元794年),韋皋派節度巡官崔佐時到陽苴咩城(大理古城西)與南詔異牟尋被敕封為南詔王,賜給金印,立蒼山神祠為紀。 廟中供奉的本主神是“點蒼山昭明鎮國皇帝”。現存建筑為明清至民國時期多次維修留下來的。廟坐北朝南,前臨中溪,由大門、廂房、大殿組成。據記載,南昭王異牟尋即位不久即仿中原王朝的做法,把南昭境內名山勝水封為五岳四瀆,點蒼山被封為“中岳”,蒼山神祠就是祭祀蒼山的廟。公元794年,異牟尋與唐朝劍南節度使巡官崔佐時舉行“蒼山會盟”,地點就在蒼山本主廟,即蒼山神祠。此后,蒼山廟便成為大理白族本主信仰中重要的神廟之一。 ……[詳細]
周保中故居
  周保中故居位于大理市灣橋鎮上灣橋村,其建筑座北向南,正房三開間,夯土墻茅草覆面,南面兩間低矮草房為廚房和廄房。院心種植有桃樹、木瓜樹等,建筑簡樸,門前有小溪流淌,環境幽靜宜人。周保中的童年就在這里度過。原故居于1951年被焚毀無存,現在周保中故居所在的灣橋村東重建一座紀念館。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周保中紀念館已在他的家鄉——大理市灣橋鄉灣橋村落成,館前還建造了他高大挺拔的塑像,成為向后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前往瞻仰參觀的中外游客和青少年學生紛至沓來,他們對周保中這位抗日民族英雄無不由衷贊佩。……[詳細]
杜文秀墓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橋鄉下兌村。創建時間:建于1917年紀念價值:為杜文秀女婿張志勛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推動下,滇西爆發了回、漢、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義,回族杜文秀被推選為“總統兵馬大元帥”。起義軍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處,“殺官安民”,軍紀嚴明,大展生產,減輕稅賦,重視民族團結,深受群眾的擁護。但在太平天國失敗后,清廷集中兵力進攻,大理政權日見危急。杜文秀為了力挽狂瀾,親率10萬大軍東征昆明。由于指揮不當,圍城一年多還未攻下,清軍援兵漸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圍城之下,為救城中數萬百姓免遭-,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膽,穿上大禮服,令人始至清軍大營而死,年僅49歲。堅持達18年之久的滇西農民大起義逐告失敗。構造特點杜文秀墓側面為長……[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色悠 | 尤物iAⅤ视频在线看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