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嘉蔭龍骨山,嘉蔭龍骨山位于喜蔭縣境的黑龍江省右岸,在縣城西南約10公里處。在東起永安屯東山,西至魚亮子之間,長約20公里的江岸向里延伸300米的范圍內多有恐龍化石分布。其中,由小滾子溝至安陽河口之間有4個層位,埋藏最為集中。時代屬白堊紀晚白堊世的中、晚期,其地層屬魚亮子組。
龍骨山原無名,20世紀70年代省內古生物工作者從這里發掘出土大批恐龍化石,群眾稱之為龍骨山,后由嘉蔭縣人民政府正式命名,同時將化石產地命名為"龍骨山遺址"。
嘉蔭龍骨山臨江壁立,林木繁茂,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登山頂可一覽界江風光。每年夏秋季節游人絡繹不絕。1981年被黑龍江省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5月至1979年9月經省博物館牽頭挖掘古文物恐龍化石1432件,經組裝的兩具平頭恐龍復原骨架,現陳列在省博物館。龍骨山為研究恐龍、古地理、古氣候和古生物提供了寶貴資料。
截至目前,在龍骨山一帶已挖掘出恐龍化石1432件。通過化石分析,證實龍骨山遺址是一個恐龍聚集地,至少有東北鴨嘴龍等3個種類。
黑龍江沿岸有恐龍骨化石早在清代初年就已經被發現。康熙巳丑科進士方式濟到黑龍江省探視流放的父親時,寫下的《龍沙紀略》中寫道:“龍骨,艾渾江岸數尺下恒有之。或曰龍蛻,或曰孽龍謫而死者。”艾渾,即瑗琿,駐副都統,當時的嘉蔭為瑗琿轄地。這句話是說:“瑗琿江岸數尺下經常發現很多龍骨。有人說,龍骨是龍蛻下的骨,也有人說是龍在天上犯了罪孽被天神貶謫而死去的。其實,中國人崇拜的圖騰龍,大自然中根本就不存在。這里說的龍骨就大興安嶺——龍骨山是恐龍或其它古生物的骨化石。
恐龍是已經滅絕的史前爬行動物,是爬行動物大家族中的一大類成員。它們生活在地球歷史中的中生代。大約距今7000萬年前至一億年之間,龍骨山所處的陸地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草木茂盛,環境穩定,有湖濱、河畔、沼澤、森林、平原、高地,恐龍在這里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地生活著,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繁衍后代。倘允許我猜測,可能是因為連日的暴雨,釀成了一場大洪水。突然而來的洪水,在恐龍還來不及躲避的瞬間,將它們吞噬進去。它們被江水翻卷著,沖撞著,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它們的身體也被洪水撕扯成殘軀斷骸,隨水漂流,飄到龍骨山這里擱了淺。它們與那些同命運的動物、植物的殘體一起,隔隱淤泥里。事情也非常湊巧,這里又發生了泥石流,大量的泥沙將它們以及接踵而來的殘骸深深地埋在下面。恐龍的遺體被掩埋后,肌肉、內臟、皮膚和角質部分慢慢腐爛分解,剩下的骨頭逐漸被地下水中的礦物質所代替并且石化,成為今天龍骨山的恐龍化石。原來那些驚恐、掙扎、絕望的恐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隨著龍骨山恐龍化石出土地的發現,它們居然成了耀眼的明星,成了重要的科學財富,這也算是不幸之后的萬幸吧。
延伸閱讀: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