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商都地下城遺址于2002年1月發掘,位于市古彭廣場北100米。遺址南北長150、東西長125米,面積約18750平方米。遺址文化層較厚,總深度約12米,遺址4米以上為明末黃河淤泥層及明清文化層淤積,黃河淤泥層以下分別是明、宋元、唐、南北朝及兩漢時期的堆積,兩漢文化層下發現少量商周時期的遺物。各期文化層相對較為明顯,內涵豐富,遺跡眾多,明代遺跡主要為居住遺址及道路、水井、作坊、廟宇等。宋元時期遺跡發現相對較少,主要有建筑基址及水井等。隋唐地層的遺跡主要有夯土高臺、磚井及磚砌水池。出土遺物主要以生活用陶瓷器為主,另外還有“開元通寶”錢幣、銅盆、石球、三彩俑片、鐵臼等。南北朝時期,徐州便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雖然戰亂不斷,南北文化交流卻日益頻繁,社會經濟較為繁榮。此次金地商都徐州古城遺址的發掘恰好驗證了這一點。屬于這一時期的遺跡主要有水井、糧倉、下水道、水池、灶坑、冶煉遺跡等。出土遺物以陶瓷器居多,陶器主要為雙系罐、盆、板瓦、筒瓦及蓮花、葵花紋瓦當等;瓷器有杯、碗、平底缽、雞首壺、罐等。另外還有銅鏡、“五銖”錢幣、石柱礎等。上述發現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糧倉遺跡,糧倉呈半橢圓形,面積近100平方米,倉身高1米余。倉內可存放糧食達5000多公斤。糧倉壁及底部皆鋪有板瓦、筒瓦或殘片。倉內尚存有糧食,但已炭化嚴重,品種單一,全部是小米。徐州作為軍事重鎮,此次發現的糧倉遺跡極有可能為南北朝時軍備所用。金地商都徐州古城遺址北靠黃河,征集的糧食通過黃河漕運至此地,在此修建糧倉甚為恰當,也便于周轉運送。該處的兩漢時期的遺跡多為后期打破,發現的遺跡有高臺建筑、夯土臺、下水道、水渠、散水、道路、水井、作坊,兵器范遺址、灰坑等。商周地層相對較薄,出土遺物也較少,主要是一些陶器及夾砂陶器。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主要有陶鼎、石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