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廟位于市區中山南路石磊巷內。1984 年,在地下3.5米處發現一組建筑,有“青囊樓”銘文的青磚雕刻、鐵供器、泰山石等文物。根據其位置及清同治《徐州府志》記載,當為明華佗廟遺址,天啟四年(1624)被黃河水所淹。后地上稍偏北建有華佗廟。據傳華佗被曹操殺害以后,身首分離,曹操將其頭顱游傳原籍亳州示眾,是華佗的弟子樊阿(彭城人)收取華佗頭顱,悄悄安葬在彭城的。據道光《徐州府志》記載:“明成祖永樂初,徐州知州楊節仲修山川壇,掘地得一首骨,疑為佗首” 。于是“加土造墓,并題其碣”,這就是后來石磊巷內的華佗廟、華佗墓。明代萬歷年間劉順之又曾維修,經過天啟四年黃河水災湮沒。至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徐州官員張奎興、張道源出資將華佗墓重建一新,墓碑上 書-“后漢神醫華祖之墓”。乾隆、道光及民國年間,又多次大修廟宇并增建。數百年間,百姓祭祀,香火不絕。1948年徐州解放,五十年代時,這座華佗廟還曾當作徐州市醫學會的處所。
彭城街道:彭城街道(駐燎原小區1號):面積2.01平方千米,人口68724人。轄10個居委會(蓮花、石磊、云龍、慶新、新生、曉光、戶部山、建南、燎原、興隆)! 彭城街道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