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公園巷小學內(nèi)保存古碑2方,一為《銅山縣學堂碑記》,一為《會稽陶公建銅山學堂記》,兩碑皆青石質(zhì),方首、方座,通高約2 米,寬0.8 米,碑文記載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詔書天下書院改學堂,銅山知縣陶在銘立即響應,建立新學堂的情況。這是徐州最早建立新學堂的記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光緒皇帝在維新運動中通令全國:書院一律改為學堂。各省均遵旨奉行。學堂作為新的教育模式徹底取代書院舊有的傳統(tǒng)封建封閉適應科舉式的教育模式。書院改變成學堂之后,最重要的是教學課程的改變。原有書院以研究與講解理學為主要內(nèi)容,有識之士感嘆“書院專究制藝,不務實學,乃一無足稱矣”。而學堂的課程廣泛吸取西方學校的課程設置,中學西學并舉。當時清政府對于學堂的課程設置規(guī)定:初等小學堂的課程:修身、讀經(jīng)講經(jīng)、中國文學、算術、歷史、地理、格致、體操、圖畫、手工。清光緒二十八年中學堂的課程:修身、讀經(jīng)、算學、詞章、外國文、博物、物理、化學、中外史學、中外輿地、圖畫、體操。學堂的建立為中國的教育展現(xiàn)了新的前景。徐州銅山學堂的建立也為徐州以后學堂學校的建立樹立了新的模式。
彭城街道:彭城街道(駐燎原小區(qū)1號):面積2.01平方千米,人口68724人。轄10個居委會(蓮花、石磊、云龍、慶新、新生、曉光、戶部山、建南、燎原、興隆)。…… 彭城街道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