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位于宜昌縣三斗坪鎮,下距葛洲壩40公里,整個工程由攔江大壩、水力發電廠和通航船閘組成,攔江大壩建在中堡島上。三峽水利樞紐是綜合治理與開發長江的關鍵性工程,三斗坪一帶河床開闊,兩岸花崗巖基堅硬、完整,所以長江三峽工程選址在這里。長江三峽工程竣工后,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旅游、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其中年均發電量可達849億度。
三峽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頂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能夠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雙線五級永久船閘是三峽工程的主要通航建筑物,也是三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號稱“長江第四峽”,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閘。船閘全長6.4公里,其主體閘室部分1.6公里,船閘上下落差達113米,船舶通過船閘要翻越40層樓房的高度。三峽大壩旅游區占15.28平方公里,目前對游客開放的是五個觀景點,登上4A級旅游景區壇子嶺觀景點你能鳥瞰三峽工程全貌,體會毛主席詩句“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的豪邁情懷;站在185平臺上向下俯看,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與自豪;走進近壩觀景點,你能零距離感受雄偉壯麗的大壩;登上壩頂你能直面雷霆萬鈞的泄洪景觀;來到截流紀念園欣賞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仿佛置身于“山水相連,天人合一”的人間美景。門票免費(需提前在網上預約,預約網址見官網www.sxdaba.com);景區交通服務為有償服務。線路:35元/人(游客換乘中心(安檢換乘)—196平臺(觀光電梯)—壇子嶺—雙線五級永久船閘觀景平臺—185觀景平臺—截流紀念園—游客換乘中心(結束行程),全程游覽時間約3.5小時);屈原故里景區位于秭歸縣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占地面積約500畝,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于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區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為主的屈原紀念景區,以新灘古民居、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為重點的三峽古民居區,以及屈原文化藝術中心、濱水景觀帶等景點。屈原故里景區開發建設是以激揚屈原文化、追溯峽江楚韻、擁覽天筑情懷為主題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蘊,增加文化內涵,把秭歸縣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與屈原文化資源結合起來,培育和發展具有巴風楚韻的文藝、戲曲、表演和飲食,拓展和發掘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娛樂活動和旅游服務項目;同時注重開發具有三峽地方特色的歷史文物、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內涵豐富的旅游產品。屈原祠是該國家文物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里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遷建至歸州,更名為“屈原祠”。如今,因三峽大壩建設,新建的屈原祠位于鳳凰山的山梁上,面向東南,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有山門、兩廂配房、碑廊、前殿、樂舞樓、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組成。屈原故里景區的開發建設重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把屈原和秭歸豐富的文物資源、歷史文化與生態旅游資源結合起來,打造三峽文化旅游精品,最終打造成三峽地區文物保護的示范區、全國著名的文化旅游區。景區聯系方式:1571789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