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塔位于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古方村東北白沙溪畔的洞山上,因山得名,塔高20余米。
洞山塔可謂歷經滄桑、大難不死的“塔堅強”。自明代以來,歷經400多年風吹雨淋、歲月侵蝕。抗日戰爭時期,白沙溪對岸飛來一枚日軍的-,彈片擊中塔身,削出一個直徑幾十厘米的大洞。此后,塔身日漸傾斜,且部分開裂,但洞山塔依然屹立。
當地流傳著有趣的傳說。說是洞山在白沙溪畔,俯瞰就像一條上水的鯰魚,據說上水的鯰魚每產一個籽,就會出一個官。古方官員出得太多了,驚動了皇帝。皇帝就下令在洞山上造塔。這就好比在鯰魚頭上插了一把金叉,鯰魚沒法上水,從此,當官的人就少了。另有一說是古方人得罪了府太爺,于是府太爺修了一座塔,“像魚槍一樣把鯰魚叉住了”。
傳說只是傳說,未免以訛傳訛。不過,洞山塔因何而建,由誰建造,確實是個謎。
原先塔頂有一個小寶塔狀尖頂,塔身每層的飛檐還有銅鈴,清風拂過,叮當聲清脆悅耳。只可惜這些景觀早已不存于世。
洞山塔經長年累月的日曬雨淋,古塔日漸被歲月侵蝕,塔身上的白色石灰一塊塊剝落下來,青磚裸露在外。
洞山上墳冢遍野,洞山塔孤零零地矗立在山頂著,陪伴它的,是一座已經廢棄多年的關公廟,一塔一廟均破敗不堪。
洞山塔塔頂殘毀,被炸的凹洞中,一個碩大的馬蜂窩觸目驚心。塔底層券門上嵌石匾一塊,上刻“聳壑昂霄”4字。
塔內空心,里面只有一張梯子。從塔底抬頭就可看到塔頂,總共7層。塔內壁上有一個個內凹的洞,依稀可辨有尊尊座佛放過的痕跡,如今,一個個洞里空空如也。一塊上 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牌,斜倚塔腳,石牌是20年前造的。
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七批省級文保單位。
古方村:古方村…… 古方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