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金華市 > 婺城區旅游

蕭家小龍橋

[移動版] [查看地圖]
蕭家小龍橋
蕭家小龍橋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蕭家小龍橋位于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年代為清。

江南多雨,江河縱橫,水網密布。古人出行,橋,不可或缺。早在清乾隆年間,蕭家小龍橋還是金衢古驛道上的交通要塞。時隔300多年,這座婺城區現存最長的古橋早已不見舊時的熙熙攘攘,曾經開闊的莘畈溪也激流不再,就連橋側的時刻文字都已淡得模糊難辨。如今出行便利,這座古橋既無法通車,也沒有平坦的道路與之相連,有時候一整天也未必有人來踏訪。小龍橋好似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望著靜謐流淌的河水,遺世獨立、靜默平和。

造訪古橋時是一個深秋的晌午,以水稻為主要經濟作物的蕭家村已經進入了繁忙的收割季。蕭家村位于湯溪鎮西北面,北靠洋埠和鐵路,東為西祝村,西與龍游交界,西南為黃堂村。據《陵蘭蕭氏宗譜》記載,蕭元祿由蘭溪澤頭殿遷于此,村以祖姓名蕭家。蕭家村轄肖家村和小龍橋村兩個自然村,共有220戶,人口約400人。通往小龍橋的是一條狹窄蜿蜒的石子路,兩側都是稻田,這顯然不是當地的主干道。在田間穿梭了近10分鐘,只聽到旁邊的人喊了聲“到了”,可是望了半天,眼前還是一片黃澄澄的顏色。“沒有河,沒有水,怎么會有橋?”定睛一看,稻田盡頭似乎是能看到一條通向遠方的石板路,石板下方還有石墩支撐,可不就是一座橋嗎。

原來,由于河道變窄,小龍橋下的莘畈溪現在只流經4個橋孔。該橋一共11孔,其余7孔下河床已經抬高,一部分生長著雜草,一部分則被開墾為田地。遠遠望去,前面7孔“立交橋”與黃色的稻田幾乎融為一體。走到橋頭,才能看到另一端碧水的景象。這樣的反差倒更讓人感到橋上風光旖旎。站在橋上,腳下溪水靜謐流淌,溪底水草叢生,小魚成群。橋的兩側,一邊是綠樹成蔭,一邊良田連片,不遠處還能望見浙贛線上疾馳的列車。小龍橋像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你可以說它寂寞,也可以說它閑適。方圓十里周邊沒有咖啡館和創意飯店,在這里曬太陽發呆,大概只有腳下的魚群會打擾你。

小龍橋位于湯溪鎮蕭家村西面約1公里處,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東西向橫跨莘畈溪,是一座由條石砌成的11孔石梁平橋。據考證,橋長75.3米,是婺城區現存最長的古橋。舟形橋墩用條石錯縫疊砌,據村中83歲的老人蕭樹林說,橋墩基座其實是用生松木鋪墊的,再用油灰黏合石料砌成橋墩。“我小時候在水里扎猛子時,確實摸到了松木,嵌入河床里,那時村里很多人都知道的。我想這么做的原因大概是,節省石料成本吧,畢竟搬運條石太費勁了。”小龍橋的上游迎水面設計了分水尖,尖口處材質為青石,其余為紅沙石,另一面的橋墩則呈方形。橋墩與橋面的連接處鋪設了兩條約0.6米的條石,增加了對橋面的承托面積,四塊并列的青石條鋪在上面,便是橋面了。橋面寬不到1.5米,汽車無法同行,據說古時可以騎馬經過。

建成至今,小龍橋經歷過多次洪水考驗,也曾在抗戰時期遭遇日軍炮轟轟炸,至今仍安然架于莘畈溪上。其間,它經歷了多次修繕,目前仍然面臨著條石局部斷裂、風化等危機。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湯溪鎮:金華縣轄鎮。金華縣糧食生產基地和工業強鎮。明成化七年(1471)置湯溪縣,1951年建城關鎮,1958年撤縣并入金華縣,1961年建湯溪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改鎮,1992年原東祝、厚大、中戴3鄉并入。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5公里。面積104.5平方公里,人口4.5萬。白(龍橋)、湯(溪)下(潘)與330國道、46省道蘭賀線和多條縣級公路過境。轄湯…… 湯溪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

·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下章章氏宗祠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天天狠狠综合久久 | 日韩中文免费码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欧美制服中文 | 亚洲视频IGAO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