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摩崖題記位于金華市婺城區羅店鎮,年代為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摩崖石刻多集中在北山三洞一帶。雙龍洞洞口"雙龍洞"三個繁體字,傳說是--手筆;外洞頂“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系于右任書;其左“洞天”二字,則是宋代書法家吳琳手書;東邊小洞口有古體“龍耳”二字,庚辰十月蓮僧補題。內洞口“水石奇觀”四字,蒼勁有力,未知書者;其右“雙龍洞”三字,其中龍字用古體并反書,系合肥張爾琪來觀所書;再右壁上嵌一青田石碑,上刻伍朝樞撰寫的《雙龍內洞記游》一文。
-洞口頂上陡峻之處刻有“禁山”二字,相當醒目,書者不詳。
朝真洞左洞壁“三十六洞天”五字,系金華汪志洛書。
此外盤前大坑口一巨石上,刻有“大云關”、“南無阿彌陀佛”大字。
北山摩崖題刻多出于名家之手。有的是景點名稱,有的是風景特色,也有的是游覽題刻,不僅能裝點景色,增添風彩,而且也具有歷史考古和文化藝術價值。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縣城北兩千米處,開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佛灣佛像雕刻精細,體態俊逸,風格獨特。
“心神車窟”中的“普賢菩薩”造像精美,被譽為“東方維納斯”;“轉輪藏經洞”被稱為“石雕宮闕”;“韋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經碑”為世所獨存,既是書法珍品,又可補史料之遺缺,價值極高。佛灣石刻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區大多為兩宋時期作品。晚唐時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飾簡樸、線條流暢。五代時期的作品,玲瓏精巧、多彩多姿,衣著服飾由簡到繁,逐漸擺脫了外來文化影響,具有石刻造像過渡期的特征。兩宋時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羅店鎮:羅店鎮位于金華市區北郊。全鎮區域面積72平方公里,下轄33個行政村,總人口達1.8萬,常住人口3萬余人。境內有雙龍風景名勝區、駐金部隊、金華三中等諸多單位。區域內交通便捷、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具有十分突出的近郊優勢、資源優勢、花卉產業優勢、交通優勢、人文優勢、居住環境優勢,是由來已久的歷史文化名鎮。婺城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將羅店鎮列為區級中心鎮,同時…… 羅店鎮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