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位于井岡山的西北面,海拔一千四百多米,是井岡山軍事根據地五大哨口之一。站在八面山上眺望,四面八方的崇山峻嶺歷歷在目,八面山由此得名。
1928年夏,井岡山軍民在八面山修筑了三個工事,設置了三道防線,搭了一個簡易的哨棚。這個哨口有紅軍日夜守衛,大井鄉工農兵政府也經常派暴-動-隊員協助紅軍放哨,防御著湘敵的入侵。當年有一首民歌:“山上溪水彎又長,八面山上放豪光,紅軍哨口在山腰,好比天然大城墻。八面山啊山座山,哨口做在山上山,反動白狗來進攻,有命來哩沒命還。”
1929年1月,湘贛敵軍對井岡山進行第三次“會剿”。當時守衛哨口的部隊是紅五軍第十大隊,還有暴-動-隊三十多人參戰。戰斗持續數日,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擊斃擊傷敵人數百。最后,在敵人猛烈炮火攻擊下,工事全被摧毀,紅五軍第十大隊大隊長彭包才同志和大部分紅軍戰士壯烈犧牲,烈士們的鮮血灑在潔白的雪地上。
這是一次氣壯山河的戰斗。這次戰斗牽制了敵人很多的兵力,在第三次反“會剿”戰斗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8年9月,井岡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八面山哨口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信息來源:中國·井岡山革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