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昆明市 > 西山區旅游

張天虛墓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張天虛墓為昆明市文物保護單位。

張天虛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區碧雞街道辦事處碧雞社區居委會高峣村后山山腰處。

張天虛,原名張鶴,字友松,又叫劍平,1911年12月8日出生在云南呈貢縣龍街。自幼聰穎,喜愛文學,14歲進入東陸大學(今云南大學)預科學習。在這里,他開始了最早的文學創作,1929年參加“濟難會”,積極參加救災活動和演出,在這些活動中,他認識了聶耳,并和聶耳結為終生不渝的好朋友。1930年,昆明政治形勢惡化,云南當局加緊對共產黨人和革命青年的鎮壓,張天虛被迫離滇出走到了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創作,參加政治斗爭。

1933年初,張天虛回到上海,全身心地投入到長篇小說《鐵輪》的創作中,由于他表現出色,1933年他在上海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日本東京,張天虛參與了郭沫若創辦的大型文藝刊物《東流》的、撰稿工作,成為“左聯”東京分盟的活躍分子。1937年,張天虛奔赴延安,參加了丁玲任主任的第十八集團軍西北戰地服務團,任通訊股長。他創作的宣傳全民抗戰思想的獨幕話劇《王老爺》首演時,毛澤東曾送給他一支鋼筆,以示獎勵。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他寫了不少報告文學和戰地通訊,為抗戰史留下來珍貴的文獻資料。1938年初,中共中央派張天虛等人到滇軍第184師工作。臨行前,朱德親自教他們如何開展工作,同他們合影留念,朱德還送給張天虛一部留聲機,好讓他開展工作。3、4月間,張天虛等人在滇軍184師建立了黨支部,張天虛負責宣傳組織工作。

他組織編印的《抗日軍人》小報,宣傳中共的主張和戰地情況,很受官兵歡迎。張天虛隨部隊參加了臺兒莊戰役、徐州會戰、魯蘇皖豫突圍等戰役。在頻繁的戰斗中,他仍忘我的創作,寫下了許多記錄中華兒女為民族獨立而戰斗的血火詩篇,這些作品先后發表在茅盾主編的《文藝陣地》、老舍主編的《抗戰文藝》等報刊上,后來匯集為報告文學集《運河的血流》,1939年6月由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繁重的工作使張天虛積勞成疾,肺結核病惡化,餐中吐血。張天虛堅持回昆治療,1941年1月返昆,住進英國教會創辦的惠滇醫院(在昆明西郊車家壁),1941年8月10日上午10時辭世。他在不足30歲的生命旅程中,創作了300多萬字的作品,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張天虛墓為圓形,共三級石階層層收縮,最上一臺正中立圓形墓碑,正面是張沖題“青年文藝工作者張天虛墓,洱源蕭榮勳書”。郭沫若先生為其作墓志,盛贊張天虛,與聶耳相提并論為“西南二士”。該墓于1992年被列為昆明市文物保護單位。

信息來源:昆明市委黨史研究室

碧雞社區:碧雞社區…… 碧雞社區詳細信息++


>>“一二·一”三烈士殉難處遺址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个色综合国产色综合 |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 日韩欧美自拍中文字幕 | 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一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