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福州分行舊址位于倉山區梅塢路57號某樓盤院內(原為匯豐弄1號),建于清同治年間。時為匯豐銀行在福州所設分理處,現存辦公樓為二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殖民地柱廊式建筑。2009年修復,現為倉山區文化館。2013年1月作為“煙臺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同治六年(1867年)匯豐銀行在福州設分理處,行址設于南臺大嶺頂匯豐弄1號,同治七年(1868年)升格為分行,經理是英國人F·G·Walker,屬上海匯豐銀行管轄。抗日戰爭期間,該行于民國31年(1942年)遷往重慶市,抗戰勝利后又遷回福州復業。
匯豐銀行系外匯指定銀行,經營業務除僑匯及進出口外匯外,主要辦理榕滬、榕津木材、筍干及茶葉等押匯。存款只有義和、天祥兩洋行(均為英資洋行),以及英國圣公會、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及教會所屬各學校、醫院等機關存款。
1945年,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SACO)部隊駐扎在福州期間,曾使用匯豐銀行建筑的頂層搭建觀察哨,監視閩江上日本船只的活動。當時在SACO服役的ElsworthSmith留下了一批照片,并由其子RandySmith公布在互聯網上,其中可見匯豐銀行及頂層觀察哨舊影。
該行原歸上海行管轄,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上海,同上海失去聯系,便直接歸屬香港總行領導。同年8月,香港總行函該行停止營業。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福州,9月該行同上海行取得聯系,10月20日正式停業。
1947年,匯豐銀行轉為福州私立塔亭護士學校,銀行遷往進步路27號辦公。
1952年,護士學校被政府接辦,銀行原址轉為市二醫院宿舍。
2009年,匯豐銀行經過修復,并被樓盤“聚龍尚書院”圈入,目前已掛牌為倉山區文化館。
2013年1月,匯豐銀行福州分行作為“煙臺山近代建筑群”的一部分,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