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南陽市 > 宛城區旅游

宛城區文物古跡介紹

1、南陽府衙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府衙
  南陽知府衙門位于南陽市民主街西段,是目前我國惟一保存比較完整的封建時代郡府級官署衙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陽知府衙門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不同時期,至今已有730余年可考歷史,府衙現存明清建筑140余間,位于中軸線上的衙署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照壁、大門、儀門、大堂、寅恭門、二堂、內宅門、三堂等。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廂房、榜房、庫房、科房、官邸、吏宅、馬號以及古井、蓮池等,整座建筑坐北面南,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40米,占地面積72000平方米,呈軸線對稱、庭院式布局。現存南陽府衙古建筑群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官署的規劃、形制、發展、變遷以及地方官吏的襲封、屬員、訴訟、賦稅、祀典、政事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南陽府署始建于何時不詳。自……[詳細]
張仲景墓及醫圣祠
  張仲景墓及醫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城東溫涼河畔的高埠之上。張仲景(約150~219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今河南鄧縣穰東鎮)人,曾官至長沙太守。他醫術精湛,著作也很豐富,由后人收集整理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更是著稱于世數千年,歷來被奉為中醫的經典之作,被人們譽為“方藥之祖”、“醫中之圣”。張仲景死后被葬在南陽。晉咸和五年(330年)在墓前立碑,碑上題“漢長沙太守醫圣張仲景墓”。后來墓塌毀損壞,碑亦沒入荒野。明崇禎六年(1633年),當地的農民在挖土掘井的時候,又得到了晉碑,從而探得了墓地,后來修復墓冢,并加蓋墓亭予以保護。后人為了紀念張仲景,又在墓地建立了醫圣祠。祠的平面呈長方形,墓在院的中部,四周建有過殿、正殿、東西配殿、內經樓、靈樞樓、素問館、醫圣井、梅花軒、……[詳細]
南陽臥佛寺
  南陽臥佛寺位于南陽故城西北隅,實屬佛教一古剎寺院,清光緒新修南陽縣志》、《南陽市志》等地方史書均有記載。《市志》記載:該寺建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原建筑有山門,上有匾額臥佛禪林,山門兩側有南陽知府顧嘉衡手書的楹聯一枕酣睡,顯示麈寰皆若夢,萬籟俱寂,方知色相本來空。山門后有臥佛殿一座,有左右對稱的廂房,最后有二層的翹角的古建筑樓房,共計18間。 山門前有石獅、臥佛大殿,左右對稱的廂房,院內有香爐,古石刻林立,古樹若干株,最高建筑是兩層翹角的樓房,雕梁畫棟,山門內的四大天王像栩栩如生,臥佛酣睡如真,是一處休身養性的好去處。該寺院在民國時因受激進思想的影響,馮玉祥扒廟建學而毀于一旦,但古碑、遺址猶存,而該地的東西街以臥佛寺而名為街名至今以示紀念。在城市改造中,在現代化樓群中建一仿古建筑點綴……[詳細]
萬興東大藥房
  “萬興東”是南陽市一個古老的大藥房。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著名晉商劉子清創建的集中醫藥炮制、加工、診療、出售為一體的古商號。建國前,萬興東大藥房經商講究信譽,所營藥材,只求藥質優良,不計價格高低。常年派人坐莊漢口,購進南北地道藥材。藥材炮炙,務求真材實料,遵古依法,旨在提高藥效。同時,遵照古籍藥方,以前店后作形式自產自銷各種丸、散、膏、丹等。柜臺前接待顧客,無論批發、零售,熱情相待,一律倒茶遞煙。外地顧客免費食宿。因之,藥房信譽、生意日久不衰。民國初年,萬興東生意鼎盛。當時,全店人員近百,僅切藥工就在50余人。在鄧縣汲灘設聯號萬興劉(萬興西),擁有土地30頃。抗戰初期,該店開始走下坡路,人員、資產巨減。解放后,在黨的政策扶持下,萬興東得以幸存。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后,萬……[詳細]
南陽玄妙觀
  南陽玄妙觀,中國道教四大名觀之一,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據《南陽民族宗教志》記載:東漢建武年間,光武帝劉秀姊湖陽公主在裕州(今南陽方城縣)建煉真宮一座,是為道教在南陽活動的濫觴。該縣三賢山廟、黃石山仙翁觀、南召縣九分垛祖師廟和皇后鐵牛廟、南陽縣老君堂等,均建于東漢時期。東漢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南陽太守中山盧奴到桐柏縣固廟祭祀并擴建、重修淮瀆廟。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黃巾軍首領張曼成攻殺郡南陽玄妙觀守諸貢,屯兵宛下……六月,趙宏率眾十余萬據宛城(《后漢書》)。這支以太平道為號召的農民起義軍在南陽聲勢浩大的武裝斗爭活動,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陽的傳播之廣泛和群眾基礎之深厚。南陽玄妙觀位于宛城西北隅之梅溪河畔,即今南陽市建設中路北側,與市人民公園北門隔路相望,現為宛城區人民……[詳細]
瓦房莊冶鐵遺址
  瓦房莊冶鐵遺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北關瓦房莊一帶,是漢代南陽郡“陽一”鐵工場所在地。遺址東南與冶銅遺址為鄰,東北是較大的制陶作坊,面積12萬平方米。1954年開始調查,1959~1960年進行發掘,遺址共分四層,耕土層、擾土層、第一層(漢代層)、第二層(西周層),漢代又分西漢層和東漢層。西漢時期的遺跡有:熔爐基4座,勺形鼓風機械基址1個,水井9眼,水池3個。遺物有:從爐口到爐腹爐基座各部位熔爐殘塊,鼓風管殘塊,模范有地面范9個,鏤鏵帶鉤等殘范塊,鐵器有鏵、鍤、鏟、錛、斧、鑿、鉤、權、錐、刀、錘、鼎、熨斗、劍、鐵條等,銅器有五銖、大泉五十、鏃等,陶器中有陶罐、筒瓦、板瓦、瓦當、瓦釘、陶錢等。東漢時期遺跡遺跡有:熔爐基5座,烘范窖3個,退火脫碳窯1個,鍛爐9座,燒土槽4個,水井2眼,瓦洞3個,磚鑲邊……[詳細]
南陽琉璃橋
  琉璃橋位于河街南端,全長13.5米,寬6.2米,高6.5米,是南陽工藝最精湛的一座橋梁,以結構壯觀和橋上“三奇”而享有盛名。橋下設三孔,每孔上端刻有石龍,龍頭西而龍尾東,遠望時似游龍戲水,乘風破浪,活靈活現。因該橋造型奇特,玲瓏如玉,故名“琉璃橋”。琉璃橋”位于南陽老城區東南隅河街南端,橫跨護城河上,創立于明代中葉,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南陽知府朱遴重修。明代以來,“琉璃橋”一直踞于北京通往南方及云貴川的驛道上,是南陽重要的交通樞紐。“琉璃橋”東側為溫涼河與白河的交匯處,是一處良好的深水碼頭,水陸交通便利,是當時南陽最繁華的水陸聯運碼頭之一。“琉璃橋”為三孔石拱橋,橋長13.35米,寬6.4米,高6.5米,兩端及中部有三組六個望柱,望柱上均有放置石獸的凹口分別為“文曲水星”、“武曲金星……[詳細]
南陽楊廷寶故居
  楊廷寶故居亦稱楊家大院,位于歷史文化名城——南陽舊城區解放路南端,是我國著名父楊鶴亭是民國時期南陽的第一位知府。楊家大院同北側的泰古車糖公司、徐家大院等 共同構成南陽市目前保存比較好的民居建筑 楊家大院現有處院落,其中最完好的一處院落還保留有兩進院,這兩進院占地 座,門房、廂房、過廳、上房等均保存完整,院落之間為巷道分隔并連通,盡管房屋陳舊,但每一處房屋皆印著歷史的痕跡。 門房臨街,現大部分被居民辟為門面房, 但屋頂仍保留著歷史建筑的風貌。墻壁、屋頂、門庭柱子等基本上是原始風貌,但因被南陽色織廠幼兒園占用,墻上 門庭柱子下面均有雕刻精美的石礅,卻在幼兒園維修房屋時用水泥包裹。 楊家大院及相鄰的幾座院落建筑雖因年 代久遠而顯得破舊,但仍能看出其歷史風貌, 保護和整治楊家大院及附近的古建筑群對保……[詳細]
王府山
  王府山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的王府街,是一座人造假山。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永樂二年(1404年)以南陽衛治改建,后有山石,名曰王府山,王府山是我國古建筑藝術的精品之一。它顯得是那樣的蒼老,那樣的瘦骨嶙峋,畢竟她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在這兒看過六百零一年的世間煙塵了。王府山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桱為唐王,藩南陽。當時朱桎只有5歲。在他還沒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陽大興土木,營造唐王府。《明嘉靖南陽府志》載:“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園中的主要建筑。據民間傳說,這些石頭都是從2000里外的江蘇太湖運來的,人抬牛拉,歷時數年。山呈圓錐形,除主峰外,另有四個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詳細]
夏響鋪鄂國貴族墓地
  夏響鋪鄂國貴族墓地位于南陽市區東北10公里,新店鄉政府北3公里,白河東岸的一道南北向的高崗上,西距白河1.5公里,在南陽市新區新店鄉夏響鋪村北500米南水北調干渠渠道內。夏響鋪墓地考古隊,對M1周圍渠道內進行文物勘探,發現古墓葬19座,坑1座。截止目前共清理古墓葬20座,出土一大批青銅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珍貴文物。發掘面積2800余平方米。并對渠道外進行文物勘探,因南水北調干渠渠堤已修好,加上南渠堤外有便道和砂石料場,僅在料場外進行勘探,確定30多座古墓葬,北渠堤外暫無勘探。夏響鋪鄂國貴族墓地已發現20座墓葬,在渠道內分為南、中、北三排,都為豎穴土坑墓,墓向為南北向。大型墓2座(長超過5米,寬超過4米),M1和M6都有保存較好的木質棺槨,槨外有0.80—1.0米厚的青膏泥,青膏泥外四周有……[詳細]
宛南書院
  宛南書院前身是一座建于晉代的寺院(彌陀寺),清乾隆十六年,南陽知府莊有信改寺為宛南書院,其規模與馳名的嵩山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不分伯仲,可容門生300余人,規模之大,為河南書院之最。1903年光緒帝“詔改書院為學堂”,取名“宛南中學堂”。歷經府立宛南第一中學堂(1912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15年)、河南省立第五中學(1920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1933年)、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1954年)、河南省立南陽第一高級中學校(1959年)、南陽拖拉機配件廠“五七”學校(1968年)、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中學校(1971年至今)幾個發展階段。1959年被確立為省重點高中,1978年再次被認定為省重點高中。后南陽一中搬遷,現為南陽實驗中學。宛南書院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批準為第5批文物保護單……[詳細]
徐萬年墓
  徐萬年是辛亥革命首義中的不朽的功臣,他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偉大民主革命事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尤其是他那種不圖個人名利,不居功自驕,功成告退的高尚品德,值得后人敬仰。1985年,原南陽縣人民政府,特為辛亥革命首義將領徐萬年筑園修墓,樹碑勒傳。其墓地坐落在瓦店鎮西南,濱臨白河,周邊良疇碧野,紅磚圍墻。園內墓碑矗立,墓塚高大(直徑5米,高2米)。墓碑正中是:“辛亥革命首義將領徐公諱萬年字壽亭之墓”,碑陰銘刻徐公傳略,約800余字。1986年,家鄉人民將瓦店鎮內的主要街命名為“萬年街”,2001年,徐萬年墓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陽天妃廟
  南陽天妃廟位于南關新街小鐵路家屬院內,南距三皇廟不足百米,是我市重要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根據現有史料及碑刻記載,南陽天妃廟始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四年(1799)、光緒十年(1899)曾兩次重修。天妃廟原有規模較大,有戟戲樓、左右兩廡、天后宮、奶奶廟等建筑,是歷史上航運從業者、商人、船民活動中心。天妃廟現在保存有建筑七座,其中奶奶廟三間、天后宮及卷棚各三間、東廊間、戲樓三間、戲樓東西配房個三間,其中東配房門額為河清。基本保留了原有布局,雕梁畫棟、氣氛森嚴,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詳細]
南陽府文廟
  南陽府文廟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老城區新華東路北側,面對和平街,現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并被稱為“南陽國學講堂”。南陽府文廟曾于2005年榮登臺灣明信片。南陽府文廟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據《新修南陽縣志》記載,府文廟舊在延曦門東(先農壇),明末毀于戰火,清順治十年(1653年)移建縣治東北故唐王府,即現在的南陽市老城區新華東路北側。南陽府文廟是封建社會祭祀孔子的廟堂和講學之所,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屢經毀建,如今已面目全非,僅存大成殿。南陽府文廟于2000年被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為舊時人們祭孔之地,也是講學的場所,故亦稱“黌學”、“府學”、“儒學”。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載:“南陽設學起于漢,其為廟專祀孔子蓋自唐開元始。“南陽府文廟始建于元代至元八年(1271……[詳細]
宛城遺址
  宛城遺址位于南陽城區白河(古稱淯水)北岸。宛城區至今仍留有殘存的城門和護城河、城河橋。名稱由來:“宛”是南陽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態環境。……[詳細]
謝營遺址
  謝營遺址位于南陽市宛城區金華鄉東謝營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至漢。2016年1月22日謝營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長利民宅
  李長利民宅位于宛城區瓦店鎮界中街195號,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南陽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熊氏宅院
  熊氏宅院位于南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新店鄉阡陌營村。年代為清。熊氏宅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嘉謀故居
  張嘉謀故居位于宛城區新華街道工農路,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代,為南陽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鄭東閣民宅
  鄭東閣民宅位于宛城區瓦店鎮界中街197號,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為南陽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中出在线视频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理论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 | 一a在线视频插进去了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