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南陽市 > 鎮平縣旅游

鎮平縣文物古跡介紹

寶林寺塔
  寶林寺位于鎮平縣境內的崇山峻嶺中,東臨二龍,南毗高丘,北倚寺山,西接內鄉。這里山峰巍巍,直⺌插云漢。白云飄緲,或纏于山腰,瑩潔如帶,或隱蔽山峰,虛幻如仙境。隨風搖曳的翠竹,蔥郁茂⺌密的樹木,芳草茵茵的崗嶺,呈現出一片片的墨綠、翠綠和嫩綠。山花爛漫,盛開怒放,猩紅的、鵝黃的、絳紫的、雪白的,一團團,一簇簇,作為綠的點綴,把鎮平大地裝扮得分外妖繞。寶林寺石塔位于鎮平縣城西北約30千米的寺山鄉寶林寺內,東臨二龍山,北依寺山,重巒疊嶂,古樹參天,風景優美。寶林寺塔-建筑結構石塔共6層,由塔基、塔身、塔剎等3部分組成,高約9米,為漢白玉雕砌而成。塔基用8塊石條砌成八角形,壁面精雕二方連續波紋圖案,其上用仰、俯蓮瓣砌成圓形束腰須彌座。塔身下層為鼓狀橢圓形,外部精雕植物花紋。塔門向南,內原置有一尊圓雕祖……[詳細]
中興寺造像碑
  河南省鎮平縣楊營鎮賈莊村西南(500米)處有座中興寺(又名登禪寺),寺院內有一座碑樓,里邊嵌立著一通造像碑。據南陽志第三十九卷記載,該寺始建于北魏元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碑刻于南北朝西魏文帝大統三年(公元537年),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歷史。 造像碑呈圭形,通高184厘米,寬82厘米,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造像佛龕,下部為碑文。佛龕內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四飛天。釋迦大佛跏趺坐于中間方座上。袒露右胸,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著復褶垂于座前。二弟子身著雙頜下垂式袈裟,侍立于佛后兩側。佛和弟子身后有火焰紋桃形頭光。二菩薩位于佛前兩側,跣足立于俯瓣蓮花座上。頭戴花蔓冠,寶繒順肩下垂,帔帛覆于雙肩,頸飾項圈,胸佩瓔珞。下身著垂地長裙,分別手持拂塵和蓮花。佛后上方刻有四……[詳細]
鎮平彭雪楓紀念館
  彭雪楓紀念館坐落于鎮平縣城北隅,毗鄰公路,占地面積9200余平方米。迎面是彭雪楓的高大銅像,聳立于晶瑩剔透的花崗石基座上,使這位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優秀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聰穎剛毅的光輝形象栩栩如生地得以展現。石基上鐫刻的“彭雪楓”題字,選用本人墨跡,下筆有神,灑脫蒼道,別有韻味。銅像兩側的兩塊石碑,一碑介紹彭雪楓的生平事跡,一碑記敘建造紀念館的經過。院內空曠處則用花木草卉點綴。主體建筑展覽館,位于后部的中央,兩層,乳白,別具一格。總面積2350平方米,將600余幅有關彭雪楓烈士戎馬一生的珍貴照片,分作八個部分集中展覽,再現了烈士光輝燦爛的一生。彭雪楓,鎮平縣七里莊人,生于1907年。1925年投身革命,工作出色。大革命失敗后回到家鄉,為鎮平0的建立打下基礎。后回蘇區,歷任紅星大隊政委、支隊長、……[詳細]
鎮平菩提寺
  菩提寺位于鎮平縣老莊鎮,始建于唐,唐高宗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禪師朱智勤主持營建,以后各代有興有廢,是中原八大名寺之一,河南省唯一的一座園林式寺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開封相國寺、洛陽白馬寺、嵩山少林寺一樣聲名遠播。清康熙時,襄陽十方主持在此披荊斬棘、擴-教、開山辟麓而鼎建。寺院坐落在山水環抱之中,寺內四重院落,依勢而建,由低到高,鱗次梯比,掩映于茂林修竹和古樹名木之間。山門左開,古樹虬龍。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藏經樓。兩側有鐘樓、鼓樓、大客堂、大齋堂、倉房、禪房、道院等。大雄殿為單檐硬山頂結構,頗具氣勢。闌額、內額、四椽伏等構件均飾彩繪。法堂柱不飾彩,粉飾的藻井圖案色澤深重。東西兩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羅漢,灰褐色彩,顯得“清靜虛無”。藏經樓重檐……[詳細]
陽安寺大殿
  陽安寺位于鎮平縣西北20公里硯臺村,始建于唐顯慶元年(656年)原名龍泉寺。元明清各代多次重修,清永熙時改名陽庵寺,后又稱陽安寺。該寺原來規模較大,建有大殿、東殿、南殿、廊房、道房及磚塔等,均已改建,失去原貌。只有大殿和西殿尚保持明代建筑風格。大殿坐北面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灰瓦頂,檐下為五踩重昂斗拱、梁架、平板枋、闌額等構件的制作方法看,當為明代中期建筑。該殿使用的溝槽昂,縱身梁等稀有的結構方法,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地方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殿內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達摩祖師大理石雕像。寺內明清碑刻7通,均為重修碑記,多毀于“文革”-時期。現僅存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龍泉寺記》1通,記述該寺重修經過,及歷史治革和當時規模。文中記有參予重修的地方職官如知縣、典史、……[詳細]
鎮平彭公祠
  彭公祠系民國宛西自治倡導人彭錫田的祠堂。彭錫田,字禹廷,鎮平縣安子營鄉七里莊人。民國16年(1927年),他從馮玉祥部返鄉倡導地方自治,清剿匪患,為官清正,關心百姓疾苦,靠強硬政策把為當時鎮平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其死后,宛西三縣群眾為了紀念這位民國自治領袖,在杏花山虎山溝為他修建紀念地,立祠奉祀。彭公祠建于民國23年(1934年),祠堂主房占地60平方米,高6米,入約深7米,面闊11米,單檐硬山式建筑,用青磚砌筑,每塊磚上均刻有“彭公祠”三字,祠內掛有當時社會名流馮玉祥、于右任等撰寫的挽聯,其中彭禹廷“自跪自歌”的畫像,示“自立、自強、自治”之意,十分耐人尋味。祠堂的左廂有房舍十余間,兩層結構。右側有廊房八間,廊壁上記述彭公的生平事跡。祠堂前利用回音原理,砌有石階……[詳細]
冢洼遺址
  冢洼遺址位于鎮平縣城西16公里處的曲屯鎮冢洼村。冢洼遺址自東向西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出地面四米多的高地,呈地臺狀,東西長285米,南北寬180米,總面積約5.1萬平方米。從冢洼遺址的斷面上,可以看出層層疊壓堆積的文化層。文化層厚約1-4米,土質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暴露有灰坑和較好的房基等,遺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獸骨、貝殼、蚌殼等。冢洼遺址的年代距今6500年左右,下至龍山文化。從冢洼遺址的文化內涵看,既有北方黃河流域仰韶文化特征,又有江漢流域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因素,同時,又具有自身的特點。反映了鎮平處于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與江漢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孔道上,受到南北文化的雙重影響和滲透。2006年8月,鎮平縣冢洼遺址冢洼遺址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安國城遺址
  安國城遺址位于鎮平縣城郊鄉堯莊村北側,安國城遺址為河南A級文物保護單位,里面出土大量漢代器皿,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安國城遺址為河南A級文物保護單位,里面出土大量漢代器皿,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今位于鎮平縣城郊鄉堯莊村北側,南北長250米,東西寬180米,文化層厚3~5米。內含仰韶、龍山、夏商文化遺物。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主要有斧、鏟、鑿、鐮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鼎、缽、盆、豆、杯、尖底瓶等。其他有房基、燒土、柱洞、灶坑、灰坑、水井、墻垣及大量石料等。另外還出土有戰國弩機、新莽貨泉、漢代鐵范、宋代瓷器等。對于研究南陽西部新石器時代文化及申呂古諸侯國有重要學術價值。……[詳細]
冢上寺遺址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陽市鎮平縣盧醫廟鎮南1.5公里寺南村北400米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文化遺存。遺址西鄰嚴陵河,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50米,面積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剖面可見到房基、灰坑遺跡。地表暴露大量石器和陶器殘片。石器有斧、鏟、鑿等;陶器以紅褐陶為主,器形有釜形鼎、斂口缽、尖底瓶等。紋飾有籃紋、弦紋、指窩紋、彩繪等。1954~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對此遺址進行了試掘。……[詳細]
鎮平中興寺
  中興寺造像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鎮平縣楊營鄉西北2.5公里賈莊村西南500米處。該碑為西魏大統三年(537年)鐫刻,通高1.34米,寬0.82米,圭首,上雕佛龕造像,下刻魏體碑文。內容記述西魏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前河北太守鎮固城大都督周城縣開國男白實(字雙城)的生平事跡,內涉及南陽、新野、順陽三郡文武官吏62人,對研究西魏歷史及雕刻藝術有一定參考價值。(載自南陽地區志第三十九卷233頁)……[詳細]
鎮平城隍廟
  鎮平城隍廟,亦稱紀公祠。位于鎮平縣城中山大街西段北側,整座建筑群現存大門,東、西廂房,戲樓及大殿。據碑文記載,城隍廟初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重修。現存建筑均建于清代,該建筑群于2007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2、鰲園寺
鰲園寺
  鰲圓寺,位于區縣交界處的遮山鎮南,是南陽市鎮平佛教協會所在地。東臨市區,西望縣城,與312國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毗鄰,交通便利,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景點位置河南南陽鎮平縣遮山鎮……[詳細]
山北張村傳統民居
  山北張村傳統民居位于鎮平縣棗園鎮山北張村。年代為清。 山北張村傳統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鎮平黌學大殿
  鎮平黌學大殿位于鎮平縣府前大街東段。年代為清。 鎮平黌學大殿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盧醫廟大殿
  盧醫廟大殿位于鎮平縣盧醫鎮盧醫村。年代為明、清。盧醫廟大殿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鎮平石佛寺大殿
  鎮平石佛寺大殿位于鎮平縣石佛寺鎮新民路中段,年代為清。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午夜精华视频 | 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免费人成在线视频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