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阜陽市 > 臨泉縣旅游

臨泉縣文物古跡介紹

崗上遺址
  崗上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漢。遺址位于村東里許隆起的高地上,當地群眾呼其地曰“桃行”,其余部緊靠郭河,水自南向北折向西流淌。崗上遺址與徐時村遺址(其地現屬山亭區)隔河相望,遺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200米,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從河岸西側的斷崖上觀察,土層中暴露出大量灰層堆積,并夾雜著許多紅燒土粒,人骨、獸骨、陶器殘片等。“文革”中,遺址遭受嚴重破壞,在中心部開掘了一條東西向水渠,破土時,發現了許多完整的人骨、陶器、石器、骨器、玉器、松綠石等文物,其中一件人面紋玉飾特別精致,其長3cm,寬3.6cm,用陽線刻劃人面輪廓和橢圓形眼眶,眶內刻短線表示眼睛,三角形鼻,口用短橫線表示,人面神情含蓄恬靜,具有明顯的宗教意義。這件人面紋玉飾,不僅為研究史前雕刻藝術,同時也為……[詳細]
張老家祠堂
  張老家祠堂位于阜陽市臨泉縣譚棚鎮,年代為明清。譚棚張老家原籍山東,始遷祖妣張大公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5年)從山東棗林莊遷徙潁西七十里泉南潤北之地(今張老家)。張大公定居張老家后,長子張興生子張表,張表生子張守文,張守文生四子:長子張珙、次子張琦、三子張玠、四子張珮。此后,四門家族繁衍生息至今。如今,譚棚張老家人分布于臨泉譚棚鎮、高塘鄉、楊橋鎮及潁州區馬寨鄉等地,近10萬人口都是這四門家族的分支流派。為追祖德宗功,不忘傳統,傳承詩書傳家、尊師重教的家風,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明貢生張表投資興建了張氏祠堂。隨后,祠堂歷經數百年,出現了部分損壞。清嘉慶八年(1803年),張家第十四世孫張湘,曾任靈璧縣儒學正和池州教諭,對祠堂進行重修。至今,形成了目前張老家祠堂的樣子。2012年,張……[詳細]
育才閣
  育才閣在長官集中心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張蘊華于1929年任長官小學校長時所建。當時,他組織有學生會、窮人會、夜校等,提出“扒廟宇,打神像,興學堂”的口號,帶領學生、教師和窮人先后扒掉7座廟宇,又扒掉自家的3間瓦房,并勒令當地土豪劣紳獻糧獻款。建成育才閣后,他在大門上寫一副對聯:“豎起兩根硬骨頭;誓與土劣拼死命”。在二門上寫一副對聯:“有什么思想說什么話;做一番事業盡一番心。”育才閣有上、中、下三層,共16間。第一、二層為教室,第三層僅一間,仿意大利式建筑。從整體看,既美觀而又嚴整,既樸實而又和諧。……[詳細]
銀杏樹
  在縣城西古城子處。銀杏樹、古城子、老丘堆并稱為臨泉三大古跡,樹高30余米,胸圍8米。九棱十八丫、七十二枝杈,又有兩千多年的樹齡。至今仍枝葉繁茂,挺拔蒼勁,銀果累累,突出地面的根部,自然形成的各種造型,如雄獅巨龍,如躍虎奔馬,千姿百態,任憑想象。其中,在一根木上見一清晰的馬蹄印,附近根木上又有一人腳印。傳說,為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李闖王玫打北京時,在此倚樹稍息留下的。據林業工作者考證,離城市這么近,又這么大,這么古的銀杏樹,為全國第一。此樹已列為我省重點文物保護樹木。……[詳細]
費子街遺址
  費子街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涎河匯入泉河西岸的楊橋集費子街村,年代為新石器—漢。高出河床3米,長300米,寬150米,周圍環水,中間有河流沖擊形成的一條大溝。在這里采集有石錛、陶網墜、陶紡輪等古代文物。屬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早期的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費無極的故居,總面積36000平方米,是新石器時期至漢代的古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對于研究地方歷史等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2012年,費子街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緯33°0036.0-33°0101.7,東經115°2230.1-115°2253.9間范圍,面積310000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遺址一周向外20米。……[詳細]
長官集清真寺
  長官清真寺在長官集南首。建于明代萬歷(1573)年間,已有420余年歷史,當時作為長官店回民禮拜場所。大門樓懸掛一橫匾,-“古清真寺”;二門樓橫匾“率由理門”;北講堂匾額“主敬存誠”;大殿明柱上有對聯:“認真主無影形憑萬物作證;參造化非高遠唯一理在心”1983年縣政府撥專款又重修了大殿6間,南講堂6間,北講堂5間及大門樓和二門樓,使清真寺面貌煥然一新。……[詳細]
鮦陽郡城址
  鮦陽郡城址位于臨泉縣鮦城鎮。【鮦陽】(zhòu—)古縣名。漢置。因在鲖水之陽得名。治所在今安徽臨泉縣西北鮦城。東晉、北齊時曾廢,旋復置,唐貞觀初廢。東漢末黃巾起義軍曾與鮑鴻軍大戰于縣境西南的葛陂。……[詳細]
宮莊遺址
  宮莊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呂寨鎮,年代為新石器時代。2019年,宮莊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民國臨泉縣政府舊址
  民國臨泉縣政府舊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年代為民國。2019年,民國臨泉縣政府舊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九槐遺址
  九槐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年代為新石器—周。遺址呈圓形高臺地,中心高出地面約5米。該遺址東西105米,南北50米。從遺址地表采集有骨鏃、鬲足。遺址的年代為新石器至商周時期。2012年,九槐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北緯32°4151.2-32°4148.2,東經115°1030.6-115°1034.4間范圍,面積7100平方米。建設控制地帶:遺址一周向外20米。……[詳細]
豫皖蘇四專署舊址
  豫皖蘇四專署舊址位于臨泉縣呂寨鄉呂寨小學院內,年代為1947年。類別為革命舊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王新莊遺址
  王新莊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楊橋鎮郭溝行政村王新莊自然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2019年,王新莊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李大寨城址
  李大寨城址位于臨泉縣高塘鄉高塘行政村李大寨,年代為戰國、漢。類別為古城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老丘堆遺址
  老丘堆位于安徽省臨泉縣城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叫沈子墓,長50余米,寬20余米,高10余米。相傳聃(丹)季載受封于沈,死后埋葬于此。但據考古學家認定,這里是新時代的文化遺址,因為此處遍地是陶制器皿碎片和殘斷的石器,生產工具。出土有石斧、石錛、石箭頭、石刀、陶方鼎、陶紡輪等,還有骨刀、骨針、骨箭頭、骨魚叉等。老丘堆原來很大,因處于流鞍河岸邊,長期受到暴雨沖刷和農民深翻耕作,現在相當小了。這里地勢較高,地面干燥,前有大平原,后臨流鞍河,是原始社會的一個村落。……[詳細]
國民黨臨泉縣政府舊址
  國民黨臨泉縣政府舊址位于臨泉縣城縣針織廠內,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國民黨臨泉縣政府舊址為阜陽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鄧大軍會師舊址
  劉鄧大軍會師舊址位于臨泉縣韋寨鎮,年代為1947,類別為近現代革命舊址。劉鄧大軍會師舊址為阜陽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臨泉山陜會館
  臨泉山陜會館位于臨泉縣長官鎮勝利街,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臨泉山陜會館為阜陽市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鮦陽古城址
  鮦陽古城址位于臨泉縣鮦城鎮,年代為戰國。類別為古城址。為淮南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沈子國遺址
  沈子國遺址位于阜陽市臨泉縣,年代為春秋—宋元。又稱沈丘古城·城址三面環河,北靠泉河,東南兩面靠流鞍河,西邊有護城河,南邊與老邱堆遺址接河相連·城址呈長方形高臺地,城址南北長500米,東西寬300米,面積15萬平方米.四周城垣依稀可見,夯土筑成,殘高1~2米,四角城堡殘高2米多.城址內分兩部分,北部為古城村,南部為白果樹村.古城址內,部分開為耕地,群眾打井至3米深以下仍是文化層.地表遺物較多,有鬲足,鼎足,夾砂紅陶和夾砂灰陶片等.更多的是磚瓦殘片和古錢幣(楚國蟻鼻錢,郢爰).近年來征集有弧底繩紋陶罐,陶壺以及銅劍,銅矛,銅戈,古錢幣等.在城外西北2公里的周樓村北泉河南岸,1985年以來群眾取土燒磚,發現商代墓群.墓地東西寬150米,南北長300米,占地約4.5萬平方米.先后發掘10余座土坑墓.……[詳細]
胡臺遺址
  胡臺遺址位于臨泉縣謝集鄉,年代為新石器—商周。類別為古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第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久久超级碰碰视频久久 |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 曰韩第一页综合久久道第88频 | 在线视频亚洲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