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張家界市 > 桑植縣旅游

桑植縣文物古跡介紹

桑植縣烈士陵園
  桑植縣烈士陵園位于張家界市桑植縣澧源鎮朱家臺。桑植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湘鄂邊、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1927年南昌起義失敗后,周逸群、賀龍受黨中央派遣,于1928年2月輾轉來到桑植。周逸群、賀龍來到桑植后,成立中共桑植縣委,創建工農革命軍,舉行桑植起義,建立湘鄂邊第一個紅色政權——桑植縣蘇維埃政府,隨后廣泛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戰爭序幕。在開辟革命根據地的斗爭中,桑植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識大體,顧大局,前仆后繼,無私奉獻,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武裝斗爭。據不完全統計,桑植共有數萬人參加紅軍、游擊隊和地方紅色政權,為革命犧牲的有10000多人,其中參加紅軍的……[詳細]
上峒長官司衙遺址
  【上峒長官司衙遺址】 今桑植上洞街鄉政府駐地,距縣城西45公里,是桑植一向氏土司治所。據<柿溪州志)和清乾隆<桑植縣志>載:(柿溪州首任宣撫使)向克武,其先系南京珠市街汪閣土地人氏,于北宋建隆三年(962)奉調平柿溪蠻,功授柿溪軍民宣撫使職,于斯地設衙建城。明永樂二年(1404),傳至9世紀仕金卒,仲賢、仲舜、仲貴三子爭襲;宣德四年(1429)旨諭其分襲上、中、下三峒長官司使。仲賢于柿溪司治任上洞長官司使,下傳15世,歷24代計774年,至今已逾千年。”司治座北朝南,傍山襟水,塊石壘墻,木構板房,沿澧水南源高岸呈條狀布局,青石街道近700米,是土家風格建筑群,清末民初被毀。現辟為集鎮,附近有向克武以下土司墓葬19冢。……[詳細]
充縣及臨澧縣城遺址
  【充縣及臨澧縣城遺址】 即今桑植縣城澧源鎮。原稱瓦窯崗,在澧水及其支流酉水交匯處。清乾隆《桑植縣志》卷之一載:“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充縣,東漢因之。” “充城即今桑植縣治”(據《中國歷史地圖集》和《湖南通志》)。清《直隸澧州志》亦稱:“充城,在(慈利)縣西240里,即今……桑植縣治。”清乾隆《桑植縣志》卷一又稱:“晉太康四年(283)省充入溇中,后復于充縣故址析置臨澧縣,以其側臨澧水,故名。”宋為安福寨,明置安福守備所。清雍正7年(1729)置桑植縣,以充縣及臨澧故治為城址。清同治《桑植縣志》卷首稱其日:“桑植,一小桃源也,垠僻且狹,山多重險……群冊跨立。”是依山傍水、風光秀麗的千年古城。……[詳細]
朱家臺西漢墓葬
  【朱家臺西漢墓葬】 在桑植縣城朱家 臺廟灣,發掘西漢墓葬9座。墓室呈東西 偏30°~40方向。遺骸棺木腐朽無存。有 長方形豎穴墓坑7座,楔形豎穴墓坑和豎 穴二層臺坑式墓室各l座。除l座用紅土 拌合白膏泥精細夯筑外,余均未夯筑。墓 底平整,填五花土及洗礦土。隨葬物有: 鑄大篆“五銖”及“宣帝五銖”字樣五銖 錢18枚,泥質灰陶明器鼎7件,盒5件, 壺10件,盤、豆、各3件,罐、釜各6 件,灶、甑各4件,鍪和吊桶各l件。陶 器多數為凸凹弦紋,少數為板印方紋、繩 紋、方格紋,個別為水波紋及藤蔓組合 紋。反映當時土著文化特色。該墓葬于 1988年2月,由湘西自治州文物隊和縣 文管所共同發掘。……[詳細]
朱家臺戰國墓群
  【朱家臺戰國墓群】 位于桑植縣城朱家臺中段。共25座墓葬,均為東西向單獨長方形墓室。豎穴窄坑,墓口略大于底,四周規整,底平,墓室較淺。墓主及棺槨腐敗無存。其中16座墓中,有隨葬品68件。包括陶器61件,銅、鐵器及琉 璃器各2件,石罄l件,泥質黃灰褐宰陶 高頸罐3件,盂4件,鼎18件,敦5件, 壺14件,豆21件,碗、盤、匹、勺、匕 各l件。鐵器有帶鉤、鋤各1件。銅器有 編罄、帶鉤各l件。琉璃是黛藍色稍透 明、中孔的琉璃珠2顆,直徑1.2厘米, 飾藍白綠相間、蜻蜓眼式圖案。此墓群分 別為省、州(湘西自治州)文物隊于 1983年8月、1987年7月發掘。……[詳細]
紅軍寄養醫院舊址
  紅軍寄養醫院舊址位于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龍鳳塔村橫塘灣組。1935年,紅二、六軍團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前,將23名傷員寄養在桑植縣洪家關橫塘灣。當地群眾將傷員安置在此,為養護傷員,既要與當地-武裝周旋,又要克服重重困難,為傷員備糧備藥,有的利用紡紗績麻,甚至變賣僅有的小量田土得到一些錢,盡量改善傷員生活。經過幾個月的治療,23名傷員大都恢復了健康。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們又踏上征途,先后歸隊。紅軍寄養醫院本為洪家關谷氏祠堂,始建于潮乾隆年間,坐東朝西,共有木屋26間,建筑面積532平方米。……[詳細]
朱家臺商周遺址
  【朱家臺商周遺址】 1981年在桑植縣城朱家臺菜丘文化層遺址中發掘出商周時期陶器、陶片;在南岔月亮田采集到磨制石斧一件,呈梯形,雙面刀一件,呈弧形,皆為石灰巖制成。從器物形制上看,與湘西北、湘中、鄂西地區同時期商周文物明顯相似,其陶器特征以灰陶為主,繩紋、凹弦紋最常見,但也有如土家人服飾壓邊的“角尺紋”陶片。這是一具有土著文化特色和商周文化的技藝融合文物。朱家臺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大庸古代土著民族政治、經濟和文化提供了實物佐證。……[詳細]
朱家臺商代墓葬
  【朱家臺商代墓葬】 位于桑植縣城朱家臺高灣、吳家謗,各有商代墓一冢。棺木遺骨無存,有陶制品罐、豆、釜的碎片,清晰可辨。罐系夾沙陶,卷沿平底,圓唇及尖圓唇,飾繩紋、方格紋及多戳印紋。豆為泥質黑陶之折盤內弧和圓盤弧腹形,尖圓唇,卷沿和平沿底,亦飾多戳印紋及方格紋。釜系夾沙深褐陶,鼓腹,卷沿飾多戳印紋及方格紋,還有手指紋跡,工藝粗糙。鑒定為當地土著文化類型。1982年7月,由湘西自治州文物隊發掘出土。……[詳細]
下峒長官司治遺址
  【下峒長官司治遺址】 在桑植縣兩河口鄉下洞街,距縣城西北25公里,由向仲貴創建,襲12世306年。清雍正改土歸流后,仍于此建巡檢署衙,設義學直至清末。城垣南北座向,北依龍頸山,澧水南源自西南環城逶迤東流。一色木構房宇,呈“丁”字布落,長1公里,寬500米,占地近2公頃,其勢巍峨壯觀。民國初年被毀。舊址由向氏后裔建住宅,逐成一寨,基本保持街道狀。近郊有向化龍等土司墓葬10座,保存尚好。……[詳細]
老司城遺址
  【老司城遺址】即桑植地方軍民宣慰司署址,在縣城北50公里荒溪、今沙塔坪鄉茶盤口村官屋場,乃向姓另一支土司古城。<宋史>載:紹興七年(1137),“湖廣靖康以來,盜賊盤踞……獨向思勝等5人親號溪洞歸朝,誓掌防拓,卒能保境息民,授湖廣桑植等處軍民宣慰使職,約束苗民,擁有上下桑植地”。向于景炎4年(1279),在澧水北源上游右岸茶盤口筑城,即老司城。襲4世至向仲山,因地處偏僻,遷署舊司城。整個古城城區分為宮殿區、衙署區和街區三部分。宮殿區面積1400多平方米,有近圓形城墻和北、西、南三門,其建筑年代初步推定為南宋。從發掘情況看,區內有南宋至明清時代歷次建筑的疊壓關系。衙署區居宮殿區南側,考證其建于明萬歷年間。區內城墻保存較好,北門與宮殿區相通,另有南、西二門。篇城墻內依地勢筑成多層平臺,建筑遺址就……[詳細]
南岔東漢墓
  【南岔東漢墓】 位于桑植縣城北6公里的南岔集鎮不遠,分布陳家灣、官家堡、伍家灣、紅龍坡一帶,面積約3萬平方米。1962年,省、州(湘西自治州)文物考古隊在桑植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陳家灣、官家堡一帶古墓封土堆較多,其高約2米,直徑約3米,達20余座,封堆多呈圓形,有的墓葬已露出地表,發現有幾何紋磚室墓群。經鑒定,這批古墓為東漢墓葬群。現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中峒長官司衙遺址
  【中峒長官司衙遺址】 先后營建于桑植鹽井塘和永順堡子溪。鹽井塘,土語稱“車革”,在上洞街鄉長嶺崗,距縣城50公里,明宣德4年(1429),向仲爵于此建中峒司署,下傳9世至向世賢,其“思車革土瘠民多,日后子孫難以斯基域”,將司署改為官廳,留擺手堂為祭地,令向忠明守此,移司治于今永順縣官壩鄉堡子溪。治所清季平為農田,城垣遺跡依稀可辨。……[詳細]
八圣官遺址
  【八圣官】 座落在桑植縣城楠木山頂,建于清乾隆年間,占地0,6公頃。富為兩進,頭進為火殿,二進為兩層樓閣,供奉孚佑帝君、文昌、武桓侯、觀音、王母、九天司命等八圣菩薩。四周為封火磚墻。登臨斯宮樓閣,可鳥瞰全城。1925年,澧州鎮守使賀龍回鄉祭祀,為弘揚傳統文化,爭取桑梓文人名士,撥款將此宮修葺一新。現此宮已毀,遺址尚存。……[詳細]
南岔西漢墓
  【南岔西漢墓】 位于桑植縣南岔鄉南岔村伍家灣一帶,有墓封高約2米、直徑3米的圓型墳堆近300座,占地3萬平方米。部分墓葬風蝕裸露地表,露出若干幾何紋磚室墓。1960年經湘西自治州文物隊普查發現,鑒定為西漢墓群。1962年定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中屢遭破壞。1979年再次公布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六縣聯合政府舊址
  六縣聯合政府舊址位于桑植縣城北80公里的白竹坪,毗鄰湖北鶴峰,素稱“四十八大岔四十八小岔”溪壑縱橫的扇形盆地,周圍群山環抱,地勢險要。1931年9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召開湘鄂邊特委擴大會議,在此地馬家新屋設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桑(植)鶴(峰)五(峰)石(門)慈(利)長(陽)六縣聯合政府。……[詳細]
紅二軍團第五師師部舊址(劉家坪八卦樓及民居)
  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二軍團第五師師部舊址(劉家坪八卦樓及民居)位于張家界市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年代為1935年。2019年,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二軍團第五師師部舊址(劉家坪八卦樓及民居)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六軍團第十八師長征舊址(黃木潭老街及誓師地)
  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六軍團第十八師長征舊址(黃木潭老街及誓師地)位于張家界市桑植縣陳家河鎮。年代為1935年。2019年,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六軍團第十八師長征舊址(黃木潭老街及誓師地)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二軍團第六師師部舊址(雙溪橋谷氏宗祠)
  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二軍團第六師師部舊址(雙溪橋谷氏宗祠)位于張家界市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年代為1935年。2019年,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二軍團第六師師部舊址(雙溪橋谷氏宗祠)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二軍團政治部舊址(龍堰峪劉氏宅院)
  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二軍團政治部舊址(龍堰峪劉氏宅院)位于張家界市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年代為1935年。2019年,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二軍團政治部舊址(龍堰峪劉氏宅院)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紅軍養傷地舊址(橫塘灣谷氏民居群)
  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軍養傷地舊址(橫塘灣谷氏民居群)位于張家界市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2019年,紅二、六軍團長征出發地舊址——紅軍養傷地舊址(橫塘灣谷氏民居群)被批準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 亚洲网站自偷自拍另类 | 中文有码亚州AV | 中文有码在线观看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中文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选Av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