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寧波市 > 慈溪市旅游

慈溪市文物古跡介紹

衛山烽火臺
  衛山位于慈溪市觀海衛城北一里許,縣志稱浪港山,又名西隴山。山本瀕海,船在此避風浪,遂以浪港得名。宋元之際設寨駐軍,此地已被視為要塞。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在此筑城置衛。浪港山蜿蜒翔舞,連亙數里,自然成了衛城之天然障庇,因此當地習稱衛山。 衛山烽火臺在衛山之巔,是古代軍事上重要的通訊報警設施。觀海衛下轄龍山、三山二所,明代沿海孤山峰頂多設烽火臺,衛山烽火臺即為總臺。據《嘉靖觀海衛志》記載:“總臺衛北一里,西至西龍尾二里,東至向頭堠三里,五所(衛內分前后左右中五所)發軍人十名守之!毙l山烽火臺四周陡峭,堆土全部采用山土夯筑,平面呈長方形,上下呈梯形,底部邊長14米、寬10米,頂部邊長7米、寬5米,墩高4米,墩頂有長3米、寬2.5米的燃煙坑,坑西側留缺口,以利人員登高或燃煙堆薪時通風之用。 198……[詳細]
22、龍山所城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山所城
  龍山所城位于慈溪市龍山鎮境內,明御倭苦戰地石塘山和伏龍山之間。據慈溪、鎮海二縣縣志記載,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以定海縣龍頭場石塘團之址筑城鑿池,建北門。永樂十六年都指揮谷祥將城增高八尺,再建東南西三門,上冠以樓,外羅月城,浚子池于城之外。城周圍三里一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寬二丈,環置敵樓警鋪各二十,雉堞八百五十六,東南西三門之外構吊橋。城中建有所署、城隍廟、旗朵廟等,設正千戶、副千戶、鎮撫、百戶官員十六名,旗軍一千一百二十名。龍山所明代屬觀海衛管轄,連同三山所組成一衛二所、水火相濟的防倭體系。嘉靖年間倭寇騷擾,遍海為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倭船23艘、倭賊1600余人登劫鳴鶴場,又倭船8艘、賊眾千余登劫臨山、三山。越數日,二股賊寇合攻觀海衛、龍山所,被官兵擊潰,于是轉攻慈溪縣治。時……[詳細]
23、袁韶墓
袁韶墓
  越國公袁韶墓位于慈溪市觀海衛鎮解家村,北臨里杜湖,據光緒《慈溪縣志》記載:“樞密使越國公袁韶墓,縣西北五十里,杜湖山雙峰之麓!痹,字彥淳,鄞縣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嘉泰中為吳江丞。嘉定四年召為太常寺主簿,累遷戶部侍郎、戶部尚書、臨安府尹,理訟精簡,里巷呼為佛子,平反冤獄甚多。紹定初拜參知政事,出為浙西制置使,端平初提舉洞霄宮卒,后以郊恩,累贈太師越國公。《宋史》、《嘉靖府志》、《鄞縣縣志》、《中國人名大辭典》均有傳。袁韶墓規模較大,當地俗稱王墳。陵墓依山而建,砌臺階,建明堂,筑石亭。神道自西向東長約一里許,沿途設石牌坊、華表柱;墓前依次排列文臣、武將石翁仲各一對,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和拴馬石一個,氣勢恢宏壯觀。1958年大躍進之后建里杜湖水庫時,當地把石牌坊、華表柱和陵……[詳細]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園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慈溪市觀海衛鎮白洋村湖口湖西山北坡,始建于1958年1月,1966至1982年間進行了3次改建,1985年慈溪縣人民政府又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總占地面積約5,300平方米,是慈溪目前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 陵園由大門、廣場、紀念碑、烈士墓群等組成。大門主體高4.6米,通寬8米,用青石砌筑,頂部用琉璃瓦覆蓋,呈廊檐式,額書“革命烈士陵園”六個大字,右側門柱刻“為有犧牲多壯志”,左側門柱刻“敢教日月換新天”。內門右為烈士生平陳列室。 瞻仰廣場占地面積約700平方米,地面由方形青石鋪筑,可容納200人左右列隊瞻仰。紀念碑位于廣場南端正中,高3.1米,寬1.2米,碑基高1米,寬2.6米,由青石砌成,護欄為鋼筋水泥結構,總體形狀呈拜臺式,紀念碑正中刻毛澤東手書:“革命……[詳細]
馬宗漢故居
  馬宗漢故居位于慈溪市宗漢街道,是一幢頗具三北民居特色的清代建筑,主體為磚木結構穿斗抬梁式的高平屋,坐北朝南七開間,有前廊,整幢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其中明間寬4.6米,次間寬3.7米,梢間寬4米,盡間寬3.7米,進深10.5米,左右各有廂房兩間,其中東廂房已毀。屋頂龍骨磚壓脊,鏤花磚作飾,屋檐瓦當,飾蓮花如意,山墻檐壁,粉灰塑白,門窗木格雕花,透光通風。宅前有青石鋪就的天井,面積約110平方米。故居一直是馬宗漢生前的棲身之地,西次間為其新婚用房。兄弟倆分家后,長房宗漢得西首,明間留作公用!拔母铩逼陂g,明間被拆,同時,以烈士之名命名的“宗漢公社”,也一度更名為“東方紅公社”,直至1981年才得以恢復。1987年,烈士犧牲80周年時,政府出資修復明間,辟為“馬宗漢烈士紀念室”,并由書法大師沙孟海題……[詳細]
孫家境孫氏祠堂
  孫家境祠堂位于慈溪市橫河鎮孫家境村。民諺“橫河孫家境,紗帽八百頂”,形象地道出了在孫家境顯現的地域文化奇跡。據說昔日橫河孫氏高官府第比比皆是,于是皇帝頒旨賜孫家一個“境”字,規定官員凡踏入孫家村境內,都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因此橫河孫家境的“境”字成了一項殊榮。歷代以來,孫氏家族成員居官顯赫,政績卓著。南宋淳熙進士、燭湖先生孫應時,弟子史彌遠任太師左丞相兼樞密使,別人爭相附勢,他卻超然自避,高風亮節令后世敬仰。明江西巡撫、忠烈公孫燧,矢志維護朝綱,被寧王朱宸濠所害,贈禮部尚書,謚忠烈,并賜祠南昌。忠烈公季子孫陞,嘉靖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品德高尚,贈太子少保,謚文恪。文淵閣大學士孫如游,輔光宗,贈少保,謚文恭。東閣大學士孫嘉績,義師扶大明,贈太保,謚忠襄。令人稱道的還有文恪繼妻楊文麗,育子個……[詳細]
27、它山古跡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山古跡
  它山古跡位于慈溪市觀海衛城北浪港山。浪港山在當地稱衛山,在明代此地是內輔郡邑、外控倭患的東南重鎮。它山古跡東西橫跨衛山兩峰之山坳間,坳內有嶺稱它山嶺,上有它山殿與古跡毗鄰。嶺墩有鎮峰塔(又名它山塔),面向它山古跡拔地而立,兩者近在咫尺。它山古跡全部采用條石錯縫疊砌,中間開設類似城門的拱形通道。通道高2.9米,寬2.7米,拱頂刻太極圖案,拱門南額書“它山古跡”,北額書“表海安瀾”。它山嶺穿拱門而過,二側巔峰烽堠對峙。古跡總體布局大氣古樸,儼如關隘。 它山古跡銘刻“嘉慶歲次二年四月中浣重修”,始建何時至今尚未發現明確記載。據《嘉靖觀海衛志》、《重建鎮峰塔碑記》等記,明初信國公湯和營建觀海衛城時,認為城北浪港山二峰對峙,中凹為垤,按方位正當城之乾方,乾方無峰,不是財殫貨竭,便是生靈涂炭,因而建……[詳細]
28、洞山寺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山寺
  洞山寺位于慈溪市掌起鎮任佳溪村,地處靈緒湖南緣的崇山峻嶺間,據《鎮?h志》記載,該寺始建于五代后梁開平初,北宋祥符中請額曰“幽棲洞山”,清乾隆八年僧覺性重修。另據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洞山寺田山碑》記載:“寺創建于三國赤烏年間!倍瓷剿率挥谒卤钡膷徃飞希瑸闃情w式六邊形仿木結構。塔原有基座,共七級,今殘存五級,殘高4米。塔身用石塊雕鑿層層砌疊,逐級收縮,每面刻淺龕,內雕菩薩或佛像,或袒胸和悅,或怒目威武,或手執法器,或腳踏蓮花,或跏趺蓮臺,神態不一,顯示出深厚的佛教文化內涵。塔身每層壓腰檐石,腰檐的板瓦翼角雕工清楚,坡度平緩。全塔結構簡潔,輪廓清秀,出檐比例得當,充分展現出宋代石塔典型的藝術特色和歷史風貌。白云洞橫貫山坳,屬券頂石砌結構,與宋代石塔相距咫尺。該建筑既作山門,又關合山之……[詳細]
小姑嶺青瓷窯址
  小姑嶺青瓷窯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鎮倡隆村,在古銀錠湖東部的小姑嶺東南麓,南與鯉魚山相望,東與象鼻山毗鄰。窯址上樹木茂盛,花草叢生,前有一池,因而俗稱“大池墩”。1982年文物普查中發現,同年5月慈溪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窯床方向朝西南,瓷片散布面積約2,000平方米,暴露的堆積斷面厚度為1.2米,從采集的標本來看,該窯址的燒造時間為南朝。產品以碗、罐、壺為主,同時還燒造缽、盤、盞、盅、硯、高足杯等。器物胎骨灰白,較厚,含沙粒,有分層現象;釉色以淡青釉居多,也有青灰、青黃,普遍開細片紋;釉層薄,質感較差,有剝落現象,滿釉器制作較規整,半釉器粗糙。裝飾方法刻劃兼用,以弦紋、蓮瓣紋為主,還有水波紋等,弦紋主要飾在碗、缽、壺等器的口沿和罐的肩部,蓮瓣紋飾在器物的內底和外壁,有單瓣和重……[詳細]
石塘山烽火臺
  從伏龍山向東眺望,可以看到不遠處的石塘山山頂上的烽堠遺跡,它就是2003年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塘山烽火臺。石塘山烽火臺是慈溪市目前保存較好的一處明代抗倭遺跡。 石塘山烽火臺設在石塘山頂端,臺高4米,縱面呈梯形,底部各邊長11米,上部各邊長6.8米,有東西長3米、南北寬2.5米、深0.6米的凹槽,槽之西有一缺口,為烽堠守兵的出入通道。該臺四周陡峭,樹木繁茂,從下仰望,高聳的墩基明顯可見。 明洪武十七年,倭寇頻頻侵擾浙東沿海,所到之處殺人越貨,無惡不作,百姓深受倭患之苦!睹魇贰と毡緜鳌份d:“時兩浙皆被倭,而慈豀焚殺獨慘,余姚次之!睘榻饩劝傩沼谒,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奉命在寧波、溫州、臺州等沿海一帶設所建衛,在三北督建了觀海衛、三山所、龍山所及三山、向頭、淞浦巡檢司……[詳細]
瓦片灘青瓷窯址
  瓦片灘青瓷窯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鎮倡隆村棟樹下,東距上林湖約2公里。窯址遺物堆積豐厚,散布面積大,瓷片俯拾即是,故稱“瓦片灘”。1982年文物普查中發現,1986年8月慈溪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該窯址地表瓷片散布面積4,800平方米,斷面堆積厚度1.7米,從采集到的標本判斷,其燒造時間為五代至北宋時期。產品豐富多彩,做工精致,造型優美,不拘一格。器物有碗、罐、壺、缽、盤、盆、洗、盞、盒、燈等,碗有敞口斜腹環底碗、翻沿弧腹圈足碗、曲口斜腹圈足碗、直口深腹圈足碗,盤有葵口平底盤、敞口平底盤、翻口平底盤、曲口圈足外撇盤、敞口圈足外撇盤、敞口淺圈足盤、臥足盤等。胎骨灰白,細膩,堅密。釉色以青黃釉居多,青綠、青灰次之,釉層均勻,透明度好,晶瑩潤澤。器表裝飾以素面為主,刻劃花次之,花紋主……[詳細]
三山所北城門
  明洪武年間,閩浙沿海,倭患頻仍。朱元璋命開國元勛信國公湯和在浙東沿海一帶建衛設所,以強化海防軍事要塞。三山所城與浙東其它軍事設施一樣,是當時特定歷史背景下軍事斗爭的產物。三山所即為今天的慈溪市城區滸山街道。 光緒《余姚縣志》載:“三山所在梅川一都之滸山,俗呼滸山城,東應觀海,西接臨山!彼侵们舻裙15員,駐扎旗軍1120名,轄歷山、眉山、蔡山、吳山、擔山等7處烽堠,隸屬于觀海衛。三山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千戶劉巧住監筑,圍三里一百一十步,高一丈六尺。明永樂間城增六尺,址厚四丈五尺,面半之陸門四、水門一、月樓四、角樓四、女墻六百三十五、兵馬司廳一、吊橋四、敵樓四、更樓一、窩鋪六、瞭望臺一,濠深一丈三尺,寬三丈八尺,濠周六百六十丈,形成了一個御倭的堅固城池。 明嘉靖三十四年……[詳細]
童家岙遺址
  童家岙遺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橫河鎮童岙村北部、大埠頭自然村東北部的田畈中,總面積超過20000平方米,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1955年當地村民在挖掘塘泥時發現此處地下有獸骨、鹿角、陶器等遺物,1979年經浙江省考古所試掘,出土了一批錛、斧之類的磨制石器和釜、貯火尊、罐、缽、器蓋和支腳等陶器,從文化特征上與河姆渡第四文化層較接近,部分出土遺物具有第三文化層的特征。據推斷遺址時代約在距今六千年至七千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慈溪市普查辦于2009年3月對遺址進行了較大范圍的鉆探,發現遺址地表下110至260厘米大致屬于文化層,最大厚度約1.5米,往四周逐漸減薄。文化層以夾雜較多砂粒和有機質遺物的灰褐色土為特征,東西和南北分布范圍各約200米,大致分布于大埠頭村以北、眺頭以南、梅湖江以……[詳細]
34、楊賢江故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賢江故居
  楊賢江故居位于長河鎮賢江村,此地原名分江市村,1995年為紀念楊賢江誕辰100周年被命名為賢江村。楊賢江(1895—1931),字英甫,筆名有李浩吾、李膺揚、柳島生等,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杰出的青年運動領導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故居為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五開間小平房,東西各有側房兩間,平面布局呈凹字形。該建筑造型簡樸,保存完好,內部參照楊賢江早年在此生活時的樣式布置:明間為廳堂間,右側墻壁懸掛1951年余姚縣人民政府贈送給楊賢江家屬的“人民功臣”匾一塊;兩邊次間分別為楊賢江和其父母的起居室;東西梢間為廚房和縫紉間;東西側房為書房和安放農具的雜物間。楊賢江出生于一個成衣匠家庭。1912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受經亨頤、李叔同、夏丏尊等師長影響,立志教育救國。1922年5月加入……[詳細]
上林湖越窯遺址
  上林湖越窯遺址位于浙江省慈溪縣的上林湖(原屬余姚縣)。上林湖越窯遺址是越窯青瓷的主要產地之一,古代屬于越州,故而得名。1957年以來,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故宮博物院對窯址進行了多次調查,先后在慈溪縣上林湖、上岙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銀錠湖周圍發現了古窯址100余處。越窯開創于東漢時期,唐代和五代時期得到蓬勃發展,越窯青瓷更是聞名遐邇,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東漢至隋代,前一階段是其產生和開始發展的時期,產品較為簡單,東漢時期常見的器物有礨、罐、壺、洗、缽、碗等。后一階段的主要產品有碗、罐、碟、雞首壺、水盂等,器皿較為笨重。到了唐代,上林湖的制瓷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制瓷業相當的繁榮,曾有“扶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的詩句,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上林湖制瓷業的水平,考古發掘也證明,上林……[詳細]
36、沙湖廟
沙湖廟
  沙湖廟位于慈溪市掌起鎮任佳溪村,東南與靈龍宮毗鄰,南臨龍廷河,東距靈緒湖30米。該建筑坐北朝南,外觀為單檐硬山頂磚木混合結構,總體布局基本呈正方形,南北長28米,東西寬26米,占地面積728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是磚石結構墻門、前殿、戲臺、大殿。前殿與大殿之間為石板鋪砌的天井,左右各設四開間偏殿,建筑之間互有墻垣貫連。 第一進前殿分三列,每列一間二弄,梁架結構用料較小,裝飾簡樸,每列前殿門外之墻各設1.6米寬的磚石門頭。其中前殿左右正間寬2.8米,二弄寬1.5米,進深4.5米,北側與偏殿相連,但不銜接;中間前殿正間寬4米,二弄寬2米,進深6.7米,北側與小戲樓相銜接。 小戲樓為單檐歇山頂建筑,長、寬各4米,戲樓穹頂結構系用小木料組合構筑,用卷篷封頂,建筑規整有序,并飾花草浮雕。戲樓南側與臺門銜……[詳細]
37、下梅林廟
下梅林廟
  下梅林廟,坐落在龍山鎮邱王村村東,是個廟中有廟的奇廟!捌鎻R”因紀念抗倭英雄戚繼光而得名。內廟稱“少保胡公廟”,設在殿宇內。少保,即戚繼光;胡公,即胡宗憲。廟宇東首堂屋是“少保殿”,塑有戚繼光神像及其心愛坐騎,一匹兩蹄騰空的紅鬃烈馬。1129883340.gif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進犯寧波等地,史稱“慈溪焚殺獨慘,余姚次之”。翌年八月,倭寇800余人由浙西竄犯浙東,強占海防要地龍山所。已任浙江都司僉事和參軍的戚繼光率軍配合其他幾路明軍與倭寇作戰,但明軍一觸即潰,在這關鍵時刻,戚繼光急忙跳上一塊石頭,一連三箭,將3個倭酋射倒,這才轉敗為勝。幾個月后,戚繼光又在龍山與倭寇展開血戰,再次取得勝利。從此倭寇再也不敢騷擾慈溪三北一帶了。 龍山人民為感恩戚繼光,在邱王村建廟紀念。但好事多磨……[詳細]
38、靈龍宮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龍宮
  靈龍宮俗稱龍廷,位于慈溪市掌起鎮任佳溪村,東接靈緒湖,南臨龍廷河,西隔路與沙湖廟相鄰。1954年以前此地屬鎮?h靈緒鄉,據《鎮海縣志》記載:“靈龍宮在任家溪,祀石陡龍神,向在沙湖廟內附祀,清道光間,于廟東南隅又建龍宮,祈禱甚驗! 靈龍宮青磚黛瓦,古樸雄偉,中軸線上有宮門、戲臺、大殿以及左右廂房五個單元,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宮門為五開間硬山頂樓房,明間與戲臺銜接,東西梢間和兩側三開間廂樓相連。戲臺為歇山頂,四周以云形昂作裝飾,臺內頂部用八角形藻井,由八組斗拱層疊而成,結構嚴謹。宮門、戲臺、廂樓三者巧妙組合,素欄樓臺,韻味典雅。后進為主建筑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寬三開間,重檐歇山頂,廊沿裝飾卷篷式抬頭軒,雀替、月梁上雕刻著雙鳳、花卉等富貴吉祥圖案,展示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大殿東西二壁描繪著……[詳細]
39、下梅嶺廟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梅嶺廟
  下梅林廟是慈溪歷史上抗擊外寇入侵的重要紀念性建筑。明嘉靖年間,浙江沿海屢遭倭寇侵犯,龍山雁門一帶受害尤甚?官撩麑⑵堇^光以寧紹參將銜率兵赴龍山城,會同阮鶚、俞大猷、盧鏜等多次與倭寇在金家岙、雁門嶺、王家團、邱家洋、龍山所一線鏖戰,殺得倭寇聞風喪膽,立下了赫赫戰功,使當地百姓重獲安寧之日。人們為了報恩載德,在他們浴血奮戰之地,建上梅林廟、下梅林廟,并塑像祭祀。 上梅林廟早年已毀,下梅林廟位于龍山鎮邱王村境內的石壇山南麓,苦戰嶺(因明代在此抗倭苦戰而得名)下。據《鎮?h志》記載:“明嘉靖間,少保胡宗憲率總兵戚繼光平倭到此,里人德之建廟,即以公字梅林顏其額。”廟內附祀戚繼光。據傳,胡宗憲未曾親臨疆場抗倭御敵,故廟內祭祀習以戚將軍為隆。 下梅林廟總體為中軸線布局。軸線上原有前殿、戲臺,早年被拆,僅留……[詳細]
五磊寺塔林
  五磊寺塔林位于寺西天峙峰剩日彎,這里翠篁幽深,云氣縹緲,是五磊寺歷代高僧安息之處。走近印度來華高僧、三國時梵僧那羅延尊者塔座,但見蓮瓣雕飾千姿百態,整個外形自上而下略呈拋物線型,顯得既穩重又流暢,碑銘“吳開山那羅延尊者之塔”古樸粗獷,顯出神秘的氣氛。相傳那羅延圓寂后,五磊山天峙峰祥光燭天,鐘梵隱然,赤腳觀音,手執凈瓶,向五磊山諸峰傾倒“凈水”,F虎洞坑西坡絕壁尚有線條畫形式蓮花一朵,造型逼真,蓮花右上方巖壁中,嵌一巨型佛腳,佛腳北端上方,又有立體形寶石蓮一朵,瓣厚實,栩栩如生。三處佛跡在美麗的神話故事和大自然的巧妙組合中,為五磊寺旅游勝地又添一多彩景觀。塔林思古意悠悠,五磊寺僧塔林那羅延尊者、諦閑大師、月西法師三墓塔,均鐫塔銘,追塔主前世功德。據《五磊寺志》載:天臺宗第四十三世諦閑大師二度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久精品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最新 | 亚洲老鸭窝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 中文乱码精品视频在线 |